复旦大学作为中国的顶尖学府之一,其每年的招生计划都备受关注。6月11日,复旦召开了2024年招生培养政策发布会,公布了2024年招生培养政策亮点。下面随优志愿一起来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招生规模扩大,46个专业全升级

2024年复旦大学在全国范围内(不含港澳台地区)的招生计划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从数量上看,今年复旦计划在全国31个省共招收3720名学生,这一数字相较于2023年增加了100个名,凸显了其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领航者的地位。

另外,在招生专业上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扩展。2024年学校共有46个招生专业(类),相较于2023年增加了14个。这一变化不仅丰富了学校的专业布局,也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这些新增的专业(类)不仅涵盖传统的热门领域,还包括了一些前沿、交叉学科。这一增长体现了复旦大学对优质生源的积极吸纳态度,也反映了复旦大学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展路径多样化,专业选择更自由

在学生发展路径上,复旦大学呈现了灵活性与多样性,赋予学生“干细胞”式成长权能,这是一种全面创新教育模式。学生可自由修读94个专业学程、16个跨学科学程,及4个辅修学士学位项目,更新增设7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在分流方面,也可根据兴趣和能力在多个试验班和专业中自由选择。升学路径丰富,本博贯通、本研贯通项目为学生提供长远发展平台。

复旦大学还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极具灵活性的转专业政策。除个别专业设有特定限制外,所有学生均享有两次转专业机会。转专业接收计划数往往大于申请学生总数,使得转专业申请成功率接近70%,极大地提升了学生选择心仪专业的可能性。

自2022年起,更是打破了医学类与非医学类专业之间的转专业壁垒,实现了双向互通的转专业通道,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引领AI时代,培育创新卓越人才

复旦大学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通过优化招生政策营造选拔未来领袖的氛围。采用“杠铃式”培养体系,结合AI大课新体系,培养创新人才与卓越人才。政策上,建立自主培养体系,激发学生创新潜能。自2024-2025学年起,将推出至少100门AI课程,并打造多层次AI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这些举措彰显复旦大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上的创新与决心,为培养拔尖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推“相辉学堂”,个性化培养拔尖人才

2024年复旦大学推出相辉学堂“相辉计划”、“香农计划”(本博贯通),首次招生85人,主要培养基础学科和新工科领域的创新人才。这两个计划,前者聚焦基础学科,后者专注未来智能领域。对2024年这批报考学生,要形成个性化培养方案,学校为相辉学堂搭建顶尖师资团队,每个学科至少配备2-3位院士导师,为“相辉青年学者”提供“一生一导”、“一人一策”的培养方案,开展一流学术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大创新学院,融合培养新质人才

适应行业领域前沿变化,复旦大学针对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设立四大创新学院,包括集成电路、计算智能、生物医药、智能机器人,今年各招20人,通过本研贯通工科试验班,由院士担任班主任,强调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未来产业发展需求。

在持续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上,今年也首次推出望道新闻卓越班、涉外法治拔尖班,并加强工科、计算机科学试验班。旨在培养国际化、跨学科、创新型人才,通过本研贯通培养、业界指导、国际交流等方式,培养法律、新闻、科技领域领军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2024年复旦大学的招生培养政策无疑彰显了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引领地位和深远影响,通过扩招、优化转专业机制,以及推出创新教育模式,旨在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跨学科能力的人才。

特别声明:本文为优志愿(youzy_cn)原创作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禁止转载和使用,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