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潇湘眼原创 文丨扶秀娟

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农家小满天。

6月6日,2024怀化消费促进季(夏季)启动仪式暨湖南靖州杨梅节正式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拉开帷幕,端午假期前这一声号响,让不少湖南人的假期都充满了杨梅的酸甜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怀化消费促进季(夏季)启动仪式暨湖南靖州杨梅节 图源于怀化

靖州种植杨梅的历史已超两千年,人工嫁接栽培的历史也有200多年,2006年靖州杨梅更是实现了太空育种。

千百年来靖州人民对这一稍纵即逝的人间佳品,以愚公移山般的意志进行了多番改良,最终成功将这里打造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杨梅之乡”。

木洞、乌梅、台梅、东魁……每一个品种都各有特色,但色鲜、多汁、酸甜适度是它们的共同特点。

中国的杨梅产区排行榜上,除了靖州,其实还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地名,比如台州、余姚、石屏……这些地方与靖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山丘密布,交通相对不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靖州杨梅,图源于靖州政府官网

其实就经济作物而言,杨梅实在不是一个上佳之选。它成熟期短,一年到头采摘期不过20来天;它极难保存,在常温情况下最佳赏味期最多三天,运输、冷冻成本都极高。

《靖州乡土志》有诗云“木洞杨梅尤擅名,恨不移根植上京”,此诗除了是对木洞杨梅口味的盛赞之外,也从侧面反映了在交通不便的年代,杨梅这样的水果要流通真的非常困难。荔枝尚可一骑千里送京都,杨梅却只能叹息“恨不能移根植上京”。

但千般不好,只一点便又够了——那就是足够好吃!微酸中透着清甜的靖州杨梅,前调是渠江的清冽,后调是雪峰的清香,入口即化,一口生津。上天既把这如烟火般易逝的尤物赏给了靖州,即便是经济价值受限,这里也终究是坚守了下来,并把杨梅产业做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这是极其不易的。

截至目前靖州杨梅栽培面积达10.3万亩,2023年杨梅鲜果产量达4.08万吨,销售收入达6.05亿元,累计接待游客36万人次,带动消费3.2亿元,在中国杨梅主产区排行榜上稳居前三,且约有7.1万名群众依托杨梅产业实现稳定增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苗族姑娘采摘杨梅,图源于央广网

近年靖州还在努力寻求扩大杨梅产业优势的突破口,如向浙江学习取经,合作建设杨梅产业专家工作站,如大力推广设施杨梅,将鲜果上市时间延长至40天;如加大力度建设杨梅精品果园,以杨梅采摘为靖州文旅赋能等等。

这些举措都为擦亮靖州“中国杨梅之乡”的招牌贡献了力量——毕竟受限于土地面积、品类特点等因素,靖州杨梅产业要想在经济效益上实现质变,只有这两条出路:

一是借助飞速发展的物流产业,大力发展直播带货等电商业态等,促进杨梅销售;

二是借助如今的国内旅游热潮,化产业优势为文旅优势,拉高杨梅溢价。而这两条路中,文旅显然又是经济增益更为明显的一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冷链配送车将杨梅送往顺丰速运靖州杨梅配送中心 图源于怀化日报

这次靖州与怀化市商务局、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联合举办湖南靖州杨梅节,活动最为重头的开幕式现场,我们原本以来会有大量的篇幅给到文旅。但靖州对文旅的呈现却极其克制——八项议程,仅有两项与杨梅相关:

一是靖州县委书记黄忆钢女士在致辞发言中热情邀约社会各界到靖州采摘鲜美杨梅,品苗侗民族风情。

二是活动现场设置了不少杨梅鲜果展销台,游客们可以现场品味靖州杨梅,这不免让人觉得意外。

靖州的文旅资源不差的——地处云贵高原余脉与雪峰山脉西南端交界处,渠江脉脉波光里孕育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民族风情浓厚,自然风光怡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靖州杨梅,图源于央广网

这里的地笋苗寨,是中国苗族五大支系之一的“花衣苗”聚居区,苗族歌鼟(teng)的主要传承地。“东侗西苗”——寨牙乡境内的岩脚侗寨同样集历史文化之美、民俗风情之美、自然生态之美于一体。

除此之外还有:飞山的瑰丽、排牙山的静谧、文峰塔下虔诚的人们,蟾宫折桂的祈愿都能得到回应……

那靖州在文旅上又为何要如此克制呢?

核心可能是两点:

一是靖州虽美,并不具备绝对的文旅优势。

以民族风情这一点来说,靖州往北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往西有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那里的西江千户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一度是全球苗族风情爱好者的首选旅游目的地。

往南还有广西的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等等。这些地方与靖州不仅仅在民族风情上有相似之处,又同属于中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自然风光上也多有相似之处。

所以靖州在没有5A级景区吸引人流的前提下,不把筹码All in在文旅上,显然是非常明智的。

二是靖州受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的影响,至今仍未通高铁,交通上的不便也是靖州文旅发展最大的痛点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侗族琵琶歌展示 图源于怀化日报

目前到靖州旅游比较便捷的交通选择有三种,一是高铁到怀化,下车后还需选择租车自驾或坐大巴跨越120多公里到靖州;

二是环靖州有三个飞机场——贵州黎平机场、怀化芷江机场、邵阳武冈机场,三个机场到靖州城区的距离都不近,分别是78公里、128公里、140公里,且三个机场只有芷江机场航班选择相对较多,黎平机场甚至一周都没什么民航航班;

三是直接自驾到靖州,从怀化自驾到靖州约需1.5小时,从省会长沙自驾到靖州约需五个半小时,从广西桂林自驾到靖州需要三个半小时左右,都不算特别近。

在这样的交通情况下,靖州文旅发展只能打强特色牌,让游客在进行旅游规划时,将靖州计划成他们串珠成线的旅游环线中的一个特色点。所以靖州作为中南五省最大的杨梅产地,这几年把大量的文旅聚光灯打到杨梅身上,且着力借杨梅这一引子,吸引大家更多地关注靖州产业发展,到靖州投资兴业,也是非常明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苗族姑娘采摘杨梅,图源于靖州政府官网

近几年,靖州除了大力打响“中国杨梅之乡”外,还在着力打响——中国楠竹之乡、中国茯苓之乡招牌。其中,“中国茯苓之乡”尤其值得关注。

靖州有全国最完整的茯苓全产业链,年集散茯苓及其制品约8万吨,约占全国的70%;2019年,靖州茯苓加工贸易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已入驻茯苓加工企业105家、电商企业21家、物流企业4家,基本形成涵盖茯苓产业化开发全程的完整产业链,并辐射云南、贵州、安徽等茯苓主产区和广西玉林、安徽亳州、江西樟树等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

依托茯苓加工贸易中心的建设和投入使用,靖州还培养和聚集了一批实力强劲的药业企业——生于本土的补天药业,从当初产品单一的小企业,已发展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集种植 、生产、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于一身,年产值高达5.96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茯苓产业推介会 图源于靖州政府官网

2023年更是以优质药材产地的标签吸引来了修正药业,同年11月,修正药业集团(湖南)生物医药项目在靖州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高达13亿。据悉,2024年靖州将力争茯苓全产业链产值达80亿元以上、税收1.2亿元以上,在2025年要形成以茯苓为主的百亿大健康产业集群。

此愿景一旦达成,对靖州将意义重大——一是靖州山水资源将由此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以目前已经十分成熟的靖州马园万亩中药材示范基地为蓝本,乔、灌、草搭配,采用林下、林间、林缘、石山、房前屋后大规模、规范化的复合种植模式,形成漫山遍野的中药材种植立体结构,依托原有的茯苓产业优势,构建起林药、林菌共生生态系统。

二是可以完美实现“中药材+林下经济+科研科普+休闲康养”产业闭环,以中药材种植优势继续吸引更多以修正药业为代表的中医药企业进驻靖州,以中医药企业的进驻拉动本地化的科研科普,以领先的科研科普吸引优质医疗资源,以优质医疗资源培育休闲康养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靖州茯苓图源于靖州政府官网

如此一来,靖州原有的山水风貌将不仅完全不被打扰,甚至更增添彩之处,经济发展有了抓手,文旅品牌的独特性也将更加凸显。

且此愿景一旦达成,还将对以靖州为圆心的广大武陵山区、雪峰山区、湘桂边区域的生态小城如通道、武冈、黎平、从江等,都起到带动作用。休闲康养产业未来前景巨大,城城都想分羹,湘桂边区域的一众小城原是有生态优势的,但受限于交通、医疗资源,他们未必能获得话语权。

靖州素有“荆楚锁钥”之称,历史上因水运发达、地理位置独特,明朝即为湘黔桂三省接边地区商业重镇,清乾隆后形成更是形成了“八邦会靖”的繁荣局面,一直为接边区域商贸物流、文化、医疗中心。

一旦靖州能沿此愿景成功发展成中医药产业中心小城和休闲康养胜地,那么湘桂边区域则可直接受益,与靖州在中药材种植加工等多方面协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茯苓加工贸易中心,图源于靖州政府官网

而要实现此愿景,潇湘眼认为,靖州或可从三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湖南省内就有不少中医药龙头企业,如九芝堂、启迪古汉集团等,若靖州能够依托已有的产业基础和原材料优势,在省内积极协调,将这些代表性企业引进到本地,那么将极大地缩短靖州中医药产业跃升的时长。

二是交通问题不仅仅是对文旅的限制,也是对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的限制,湘桂黔边区人民都非常关心怀桂高铁的规划与落地进度,若怀桂高铁西线方案——按怀化-中方-洪江-会同-靖州-通道-龙胜-桂林尽早实施落地,那靖州乃至整个湘桂黔边区的产业发展和文旅发展中的很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三是除了积极争取高铁资源外,靖州还可以考虑在文旅发展上主动出击,大胆突破县域和市域的限制,联通周边的通道、城步、绥宁,将原本有限的文旅力量集中起来,两市四地共同发声,携手共创,将之打造成湖南最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自驾游目的地,或许也将是靖州及周边城市在文旅发展上突破瓶颈的解题思路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靖州这一方好山好水,值得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