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王志纲 中国著名战略咨询专家,智纲智库创始人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01

当今社会,人们喜欢谈格局。尤其是那些不愿虚度人生、想要有一番作为的人,更是热衷于此。所谓“谋大事者,首重格局”,讲的正是这个意思。
我对“格局”一词的兴趣,源自2022年9月份的一场对话。
彼时,我受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先生邀请,在抖音《老俞闲话》栏目做了一场对话直播。俞敏洪先生不仅是一位非常杰出的企业家,更是优秀的提问者。
在这场一个半小时的对话中,我们谈的话题可谓天马行空,从各自年少的经历,到对改革开放的纪念和总结,再到民营企业家的身份之困,以及对人性的思考,这种酣畅淋漓的思维碰撞和交锋,让我自己受益良多。据说,整场直播的累计播放量近1000万次。
对话结束之后,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朋友们来拜访我,一方面带来了《王志纲论战略》销量过10万册的喜讯,另一方面探讨下一步的合作。聊天时,他们提到了这场直播过程中弹幕上的一个高频词:格局。(“这个嘉宾的格局真大”“这是《老俞闲话》栏目有史以来格局最大的嘉宾”“虽然有的时候听不懂,但感觉到很有格局”……)对读者心理非常敏锐的出版社编辑建议我从“格局”入手写一本新书。
从事战略咨询逾卅年,出入于江湖庙堂之间,我听到过很多或真心或假意的褒奖,当然亦不乏微词,不过是是非非基本上都局限于极小的圈子,这也是战略咨询的行业属性所决定的。
但在直播这种典型的公域传播场景里,绝大多数受众并不了解王某人究竟是谁,大家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把我和格局扯上关系?这也激发了我的职业本能,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是格局?为什么观众会觉得我有格局?格局一词流行背后的社会因素是什么?
深入剖析后,我意识到:对每个人的人生而言,有无格局,可谓有天壤之别,格局的重要性不可小觑。但“格局”一词又带有相当强的主观性,很多人往往用而不得其法,谈而不解其意,培养格局更是无从谈起。
追本溯源,“格局”最早是命理学的专用词汇,指的是“定格”与“合局”。在命理学中,对八字不同组合进行区分、汇总、提炼,就变成了格局。
“格局”一词最早见于书面文字,目前可以追溯到宋代蔡絛的《铁围山丛谈》一书:“而后操术者人人争谈格局之高,推富贵之由,徒足发贤者之一笑耳。”说的也是命理学范畴的“格局”。随着时代发展,“格局”一词的内涵逐渐泛化,至明代后期,已经有了命理学之外的含义,如“审格局,决一世之荣枯;观气色,定行年之休咎”中的“格局”。
时移世易,“格局”一词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小到个人,中到组织,大到区域,乃至国家,各有各的格局。但究竟何为格局,仍然众说纷纭。
具体来说,有人解释为气度,有人解释为修养,有人解释为筹谋,有人解释为胸襟,有人解释为眼界……听起来似乎都有道理,但又都不尽全面。
作为一个战略咨询师,从战略的角度来解读“格局”,我认为一句话足矣:小道理服从大道理。
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共识往往难以形成,但在众多的道理中,往往有且只有一条最核心的道理,即“大道理”。世界是复杂、辩证、动态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多种矛盾同时存在并得以解决的过程。
而在诸多矛盾中,必定有一种起着主导、决定性作用的矛盾,即主要矛盾。在这一矛盾中,也有着提纲挈领的主要方面。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做到了小道理服从大道理。
所谓“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在个人层面,就是要分清事情的大小要害,轻重缓急;在企业层面,就是要找准核心竞争力、关键驱动处和战略破局点;至于区域层面,就是要在一盘棋中找到“棋眼”,棋眼活,则全盘活。
但令人遗憾的是,面对复杂纷呈的世界,人们对小道理知道得越来越多,对大道理却懂得越来越少,人们往往只考虑如何适应游泳池人工的水温与波浪,而无视大海自然的波涛与深沉。
当人工智能时代扑面而来,掌握信息的多寡已变得不那么重要,如果不辨“大小”,即使日日废寝忘食、悬梁刺股,依然有被时代淘汰之虞。如何分清台前与幕后、现象与本质、偶然与必然,是打开格局的关键之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格局对人究竟有什么益处呢?我想起码有以下三点。

02

第一,大格局有助于每个人在更宏观的尺度之上认识人性。
天意难测而识者少,人心可察而变数多。古往今来,历史在变化,人物在更替,唯有人性,能够击穿时空,抵达永恒。这是今古之间能够理解沟通的基础,也是培养格局的大逻辑。
历史大潮,浩浩汤汤,奔流不回。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政治立场、艺术审美、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上的流行理念,都在时时变迁,唯独人性变动极少。
《圣经·传道书》中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本质上讲的都是人性。说起来讽刺的是,恰恰也是因为人性永恒,才让“以史为鉴”变成了一句空话。所有发生的,皆有理由;已经发生的,终将一次又一次发生。
能超越历史的人,才能以史为鉴,然而人类终究不能超越时间,故而人性永恒。通过对人性的洞察,从而判断个人应如何自处,是通往伟大格局的起点。
第二,大格局有助于每个人在更抽象的维度上判断事物。
从做记者到后来做战略咨询,这么多年,我见过无数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总结下来,无论是小到一个人,还是大到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区域,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首先是因为其清楚地认识到了发展的大势、规律和自己所处的位置。顺势而为则事半功倍,茫然行动则事倍功半,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孙中山所谓“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对组织的领导者而言,打开格局往往意味着对具体业务层面的大胆超越,有利于领导者跳出纷繁复杂的日常管理事务,思考关乎组织存亡的重大抉择。对每个平凡的个体来说,打开格局也有利于认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联,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第三,大格局有助于每个人在更底层的逻辑上认识自己。
认识他人不易,认识自己更难。对每个人来说,社会就像一个筛子,是米是糠,由不得自己。米往哪里走,糠往哪里走,沙子往哪里走,最终都会各归其位。不少人之所以经常碰壁,不被别人认可,往往是由于对自己的主观判断与客观评价差异太大。
认不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最终结果注定是悲剧。更加可悲的是,这种人通常会认为是社会对不起自己,从而产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态,滑向愤世嫉俗的渊薮;又或是无限度地自我合理化,绞尽脑汁寻找借口,以此来为失败或者错误辩护。
格局纵然重要,但并非万能药。如今有不少人宣扬着“格局决定人生”“格局决定高度”等论调,未免给人以贩卖心灵鸡汤之感。
空有格局而无韬略者,容易落入“志大才疏”的窠臼中。格局小而机心重者,即使偶然有所收获,也只是昙花一现。根据我和数以千计的企业家打交道的阅历来看,大格局并不一定会直接导向成功,但是如果连格局这关都没有过,则必然不会成功。
真正能走到最后的人,无一例外,格局都超乎寻常地大,并且也有着同样过人的韬略。至于如何修炼与“雄才”相匹配的“大略”,这是我在上一本书《王志纲论战略》里面所写的内容了。
03

当然,格局除了“小道理服从大道理”,还会表现出不讲道理的一面。即每个人的格局存在先天决定的部分。换言之,格局除了表现为理性认知之外,还表现为某种“非理性”的气质。这种气质很难用语言来解释,所谓的帝王气也好,领袖气也罢,乃至匪气,其实都是某一种气质在不同人生境界的体现。
根据我的学习与观察,大到帝王,中到商场上打拼的老板,小到地痞流氓,凡是具备这种气质的人,往往都有一些共同特点。
他们对于事物的判断标准往往和世俗不同,对于利害得失的认识也有别于常人。有人翻遍中国史书,总结出欲成大事者的三个特点:“挥金如土、爱才如命、杀人如麻”。这个描述可以说虽不中,亦不远矣。这类人的客观表现,看起来就是:胆大妄为,不走寻常路,总有一种不守规则的冲动。
当这种气质表现得格局再大一些时,就变成了领袖气甚至帝王气。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每遇大争之世或非常之时,胜利常常不属于那些循规蹈矩的人,而钟情于那些传统体系中的“离经叛道”者。
当然,从古至今,这样的人绝大部分都失败了,有些甚至被定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了令后人嘲笑的妄人,但他们总能吸引无数人自动聚集在身边,并将自己的人生意义和前途寄托在他们身上。
一个很典型且具有对比性的案例,就是陈胜和刘邦。
作为大争之世的一头一尾,陈胜和刘邦有很多相似之处。
陈胜年轻的时候,一度“与人佣耕”,也就是充当佃农,租别人的农田来种。某一天他种田种到一半,忽然扔下农具,在田埂上陷入惆怅,然后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苟富贵,无相忘。”
周边的伙伴全都笑他:“若为庸耕,何富贵也?”(“你一个帮佣种地的泥腿子,哪来的富贵呢?”)陈胜长叹了一口气,又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这段对话很难说是真实发生过的,还是陈胜称王之后有意或无意宣传出来的,但无论真假,都在两千多年来的历史上刻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鼓舞着一代代力图改变命运的草莽英雄。即使到了今天,凡胸怀大志者,读到这段振聋发聩的宣言,总会忍不住掩卷而叹,击节而歌。
像陈胜这种天生的“格局”拥有者,在具备极强领袖魅力的同时,性格上往往也存在很多缺陷,比如鲁莽、急躁乃至颟顸等。如果无法随着事业的展开而加深对格局的进一步修炼,就会体现为左支右绌、大而无当,甚至遭遇重大失败。
毫无疑问,陈胜是极富领袖气质的人,但这位天生的领袖在揭竿而起之后,反而陷入了巨大的战略困局之中。先是快速称王,失去道义大旗;继而兵分五路,导致局面完全失去控制;危急关头,又举起屠刀,连曾经一起“躬耕”的幼时伙伴也没有放过,最终落得个离心离德、身死国灭的下场,为真正的时代主角刘、项做了垫脚石。
刘邦的出身同样微寒,甚至在年龄上也占尽劣势。刘邦只比秦始皇嬴政小三岁,可以说是同一个时代的人,陈胜揭竿而起时,刘邦已是四十许人,在人均寿命偏短的古代,几乎半只脚踏进了坟墓。就这样一个混迹于阡陌市井的老男人,在风云际会之时,竟一朝而起,最终开创了汉家万里江山。论得国之正,堪与朱元璋并立于历朝历代之巅。
纵览刘邦回肠荡气的崛起生涯,你会发现,他的格局之大、筹谋之深,堪称典范。
作为肉体凡胎的刘邦,有很多弱点,尤为“好酒及色”。刘邦率兵攻入咸阳后,财富、权力、土地、美色顷刻袭来,很快他就被声色迷了眼,窝在咸阳秦王宫里享乐,但在被樊哙、张良指出错误后,刘邦立刻就从纸醉金迷中走了出来。从此秋毫无犯,满堂金玉一律不取,三千佳丽一概不碰,并且跟百姓约法三章,轻松赢得了人心。
历代开国皇帝中,刘邦本身的谋略和智慧不算差,但也算不上有多出色,唯独容人之量极为罕见。同时代的陈胜、项羽等人与之相比,差距简直不可以道里计。
刘邦并非没有猜忌之心,相反,他是绝对的雄猜之主,在那个充满欺诈和背叛的时代,刘邦很早就放弃了对道义、忠诚、信任的幻想,但他在乱世中,同样逐渐锤炼出了极高明的技巧,平衡了“用人”和“疑人”的尺度。
正如皇甫谧在《帝王世纪·汉高祖论》中写的那样,刘邦“羁勒英雄,鞭驱天下,或以威服,或以德致,或以义成,或以权断”。在刘邦的人才库中,韩信是一把射日强弓,在鸿鹄猎尽后,就要鸟尽弓藏;萧何是一件镇宅礼器,安定家宅,平稳后方,平时高高捧起,统摄诸僚,但要不时敲打一番;张良是一块卜筮用的龟甲,关键决断时拿来参阅,以参天机,但必须私藏内室,不与外界接触,将其彻底孤立;至于曾经背叛过他的雍齿,则像一味苦黄连,即使再内心厌恶,也要捏着鼻子吃掉,方能安定人心。能得人,能用人,能忍人,正是这种在血与火中锤炼出的大格局,成就了刘邦的霸业。
自陈胜、刘邦以降,千百年来无数英雄人物,在风雨际会的大时代里展露峥嵘,或成龙上天,或成蛇钻草。在他们身上,你除了看到波澜壮阔的人生际遇、历史车轮下的铁血和筹谋之外,还应看到其格局的修炼过程。
04

或许有人会说,英雄豪杰的传说,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太过遥远,也不具备可供学习或借鉴的路径。但在我看来,恰恰相反,格局并非帝王将相或高官巨贾的专属品,对刚刚步入社会或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培养格局更为关键。
我特别喜欢袁枚的《苔》,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乍一看,这首诗好像很平淡,其实越回味,越能琢磨出韵味来。苔藓长在阴暗的地方,太阳好不容易才能照到它一点,但是它照样开花。尽管苔花看起来比米粒还小,但是它照样跟牡丹一起争艳。这就是“精气神”的体现。即便只是一个小人物,也可以有大格局。
我觉得特别适合我们当下的年轻人。与其我们去更多地咏梅,不如去好好地观察苔花,体会小人物同样可以拥有的大格局。
同样,格局的修炼也不见得都是宏大叙事,小到吃饭买单,中到做生意合作分利,大到人生选择,其实都是格局的“修炼场”。很多人看似精明,但其实只是在针头线脑的问题上算得精明。
我一直秉承一个观点:小错不断,大错不犯;小病不断,大病不犯。有些人考虑周到,八面玲珑,算得很精,但一出问题就是致命问题;有的人平时身体很好,但一生病就是大病。面对人心浮躁的时代,如果无法以更宏阔的视野来看待世界,而局限于小的得失,那么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难免会走入歧途。
悲哀的是,有些人到老都没有醒悟,只知不停埋怨客观环境,平时却连和朋友吃饭买个单都要算计半天,根子上的问题都是出在“格局”上面。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如果想要减少一些个体或者整个社会的悲剧,我想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尽可能多地把一些识人阅世的经验和分析事物的方法讲给年轻人听,帮助他们打开眼界,不再只是盲目地跟风,而是通过修炼自身的认知与格局,从而认识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及未来的发展大势,认清他们所应该选择的方向和道路。因此,这本书其实是一本写给年轻人的书。
在本书中,我竭力避免陈词滥调的说教,更不希望以某种“权威”的形象示人,而是将我关于格局、认知和人生的思考和盘托出。在创作过程中,我的助理窦镇钟完成了全书的文字整理工作。
作为一名90后,他对于书中的很多话题可谓心有戚戚焉。平日我们也会围绕年轻人的困惑进行交流,许多场跨越四十年的“围炉夜话”,也让我对当下年轻人的精神世界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
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我虽然走出书斋,亲历商海搏杀,但本质上依旧是一介书生。放眼今天的中国和世界,一个人能够有幸长达四十年在第一线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很罕见的。感谢历史给了我这个机会。
在不断挑战苦难和不断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智纲智库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案例经验。由于我从事的是战略咨询行业,所以也一直在对底层逻辑和规律的探索中收获满足,不断地升华。
本书中的内容源自我近四十年来知人阅世的战略实践,源自行走于庙堂江湖间的丰富经历,更是源自见过太多成王败寇后的经验总结。
05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对任何人都适用的道理,只有最适合你自己的道理。你关于人生道路的思考不会终止,本书也不会给你一个一劳永逸的答案,只希望它可以给你打开一扇窗,让你睁眼看外面的世界。
它并不想告诉你任何关于人生的明确答案,更不是保证多少天达到目标的成功秘籍,而是给你一个超越自己生活的地域、时间和身边朋友圈子的视角,使你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并反思自己现在的情况及未来发展的道路。
正所谓最优秀的老师往往不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能让学生用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
最伟大的艺术家不仅仅让你从他的作品里看到他眼中的世界,而且让你在看了他的作品之后,能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看待自己身边的世界。本书或许无法达到这种境地,但只要读者能从中撷取一二精华,我也算无愧于心了。
真心希望你开卷有益!
排版| 沈望望| 星辰轮值主编| 孙玄

✊不确定的年代,有确定性的规律。新技术会带来新产业与新机遇,新质生产力会重塑新商业与新未来。企业家如何面对智能时代自己的生意、生活和生命?如何管理关系链,升级价值链?如何发力并寻找更广阔的全球市场?如何催生并壮大新变量?众多疑问亟待思考解答。

✨正和岛将于6月22日-24日3天在上海举行年度最重磅IP——正和岛案例共学年会。我们诚邀您亲临现场与1000位标杆领航者产生新链接、寻航新市场、激发新变量。

案例共学、供需适配、前沿视角、高能片区,年度企业家案例盛宴,我们上海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