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很多人说粟裕将军大器晚成,也有人说他是神兵天将,粟裕将军从解放战场上一露头就连胜多场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他对面的军队指挥使是国军声名赫赫的军事大佬,还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将军,很多人还在沉思粟裕从哪里冒出来的时候,毛主席却一锤定音:

“粟裕最擅长的就是打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3年,毛主席乘坐火车从南京出发回北京的途中,目光被路过的大好河山所吸引,等他反应过来时才发现,这是当年淮海战役的主战场,也是粟裕将军大显神威的地方

毛主席对着身旁的陈毅元帅感慨道:

“粟裕,你的老搭档,淮海战役中第一功臣,绝对的将帅之才。”

陈毅元帅听罢也跟着接下话头:

“他可是樊哙既忠诚又善于打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听罢立即说道

“粟裕将军不是樊哙,我更不是刘邦。”

那么粟裕是如何参军并成长为一名百战百胜的大将的?当年的淮海战役又有怎样的故事?陈毅元帅为何把粟裕比作樊哙?

少年参军

粟裕出生于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伏龙乡,从小学习成绩优异。

1925年考入湖南省省立二师,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粟裕接受了很多新思想,心中也开始对国家未来有了深入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个时候省立二师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前沿阵地,中国共产党常德党团在这里生根发芽,在大革命时期,省立二师走出一批又一批革命志士,他们援北伐、变思想,用实际行动点燃湘北大地的烈火。

粟裕于1926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有志气的热血青年,粟裕万丈豪情,常常用诗词警醒自己:

“镇日读经,何堪国事?终日面壁,愧对须眉!”

1927年蒋介石背叛大革命血腥镇压共产党,上海“四一二”事变后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就把罪恶的目光盯上了常德。

省立二师遭到前所未有的大清剿,校长胡佐武被穷凶极恶的敌人杀害在常德市大河街太古码头。

无数进步师生被送进监狱遭到非人道的待遇,白色恐怖一时之间遍布常德大小街头,粟裕和一批进步兵假扮成农民秘密潜逃至武昌,加入叶挺部队继续坚持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昌起义中粟裕担任警卫队班长,他们警卫队也冲在起义的第一线,1928年粟裕随工农革命军和毛主席的军队在井冈山会师成功,这也是粟裕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毛主席和粟裕他们同为湖南老乡,但毛泽东的政治觉悟和军事素质却远远超过粟裕,看在眼里的粟裕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更好地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

1945年粟裕担任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员,上任之初他就接到党组织的任务“把新四军牢牢地守在日军后方闽浙沿海附近”。

粟裕经过一番调查后将所有新四军进行整编,随后大部队不断向敌后东南方部署。

当粟裕领导的新四军挺进敌后时,国民党顽固派却集结重兵妄图全歼这股新四军,为了迫使国民党顽固派把目光重新放在抗日上,粟裕决定亮一亮共产党的拳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12日,国民军第62师和忠义救国军等5个团的兵力,向正在转移的新四军进行猛攻。

14日,新四军由第1和第3纵队投入战场,并依托有利地形予以自卫反击,截至18日新四军不仅解放了附近的孝丰城,同时歼灭敌军一千余人。

3月1日不死心的顽固派再次以12个团的兵力围剿孝丰城,驻守孝丰城的第1、第3纵队再次根据地形反击并攻占临安城和天目山附近,同时创下歼敌约一千七百多人的战果。

共产党这两次漂亮的军事反击没有让国民党顽固派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他们无视共产党方面的警告和抗议,在5月底再次召集七万多军队围剿整个苏浙军区。

但是粟裕考虑到国共抗日大局吗,忍痛放弃了附近的城池,但是国民党反动派却错误地认为新四军兵力不足潜逃了。

粟裕对于国民党顽固派这种冥顽不灵的举动十分恼火,他决定给予国民党军一次大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粟裕定下了“先狙东打西、后狙西打东”的作战计划,苏浙军区的九个支队相互配合,最后将国民党军队包围在草明山、白水湾和港口一线附近。

天目山一战是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后期针对国民党顽固派的三次反击战,虽然并不出名却是粟裕出色地展现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他用微小的代价把反击战打成歼灭战。

毛主席反复分析新四军提交的战斗经过和战斗总结后,给予粟裕高度评价:

“粟裕将军是个难得的将才,将来指挥四五十万大军都不成问题。”

毛主席的判断果然没错,解放战争初期粟裕就迎来一个劲敌——汤恩伯军。

当时,粟裕所指挥的华中野战军仅仅三万兵力汤恩伯军是蒋介石嫡系,所使用的武器也是最先进的全套美械装备,甚至兵力也是华中野战军的四倍之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这次作战先后经过七次大型战役,粟裕将军首战选在宣家堡和泰兴两地,这两处是国民党派无视国共停战令违约占领的。

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粟裕秉持着“哪里的敌人弱我们就去打哪里,哪个时间敌人松懈我们就进攻”。

粟裕和他的华中野战军虽然处于绝对的劣势,但他们凭借机动灵活的作战技巧,总是能够创造机会让华中野战军以三倍兵力发起局部作战全歼敌军。

华中野战军深入贯彻粟裕的“打得、跑得、饿得”的作战风格,从而以顽强的精神让军队以机动性来创造战机打击敌人薄弱。

在这七次战役中华中野战军在宣泰、如南、李堡、丁堰等地区集中数倍于敌军的优势兵力将敌军一一击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此战不仅仅是用兵如神,他还坚持从人民中汲取力量,他所属的解放区开展了土地改革、锄奸、反霸等有利于民心的活动。

老百姓也积极响应粟裕将军“一切为了前线”号召,战役期间有15万的民工随军出征,50万群众更是直接为前线服务。

淮海战役

粟裕在很早之前对于全国局势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徐州作为国民党政权的南大门,解放军必须争一争,只有夺下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解放军才能改变整个中原战局,完成全国大胜利。

粟裕完善了自己战略思想后,多次向中央军委斗胆陈词,不过他的“忽聚忽散战术打法”并没有被中央军委采纳,中央军委反而电令粟裕带领一部分华中野战军渡江,吸引一部分国民党军队回援江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将军却坚持自己的看法,解放军不能南进,只有集中优势兵力才能够在中原战局上立于不败之地。

他的三次抗命,让毛主席重新审视中国当前局势,中央军委反复研究后同意开展大规模的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发生前济南战役刚刚结束,华北和山东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驻守徐州的剿匪总司令刘峙也不妨多让。

他手底下聚集了60万军队,背靠津浦、陇海两条铁路,搭建起一条东起海州、西迄商丘的全方位防御阵地。

此战役解放军处于攻击态势,国民党处于收缩防御态势,为了全力保持住这一优势,战役开始前召开了意义重大的曲阜会议,会议上各级指挥员纷纷立下保证书,全力听从粟裕领导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淮海战争一开始,粟裕就把目光对准了黄百韬第七兵团,他利用十几个电台,营造出解放军停留在济南附近休整的假象,暗地里却命令士兵连夜赶路,最终抓住战机围歼第七兵团。

随后,陈毅指挥中原野战军,围困住前往蚌埠支援的黄维第12兵团,地下党员廖运周阵前倒戈,直接使意志不坚定第12兵团士气更加低落。

粟裕带领华中野战军配合中原野战军发起总攻,解放军以微小的代价歼敌12万人。

杜聿明部见势不好往徐州西南方向撤退,被华中野战军围困在陈官庄附近,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指示只围不歼,粟裕将军便停止所有军事行动,采取多种形式的政治攻势劝降,比如阵前喊话、宣传语和阵前演出。

二十多天后,粟裕考虑到被长久围困的国民党军队物资不足,特意为前线每一位解放军准备一斤猪肉,这一举动更是激发了无数国民党士兵前来投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将军行军打仗的本事也是名师出高徒,他早前参军时并不懂这些,后来他有幸跟随朱司令和毛主席学习军事理论,才会一步步成长到如今的运筹帷幄。

学习游击战

1950年粟裕旧疾复发,不得不退居二线养伤,他头颅里的残碎弹片让他头痛难忍,甚至不能左右摇头和睁眼视物。

粟裕一腔报国热血最终无法施展,每到夜深人静他只能扬声长叹“无可奈何”,尤其是后来他听说美国军队在朝鲜半岛肆虐,这让一心建立功勋的粟裕连呼:

“可惜,大丈夫未能在异域建功立业。”

毛主席了解过粟裕的情况后宽慰他道:

“我特意咨询了你的病情,心里也十分难受,关于这次带兵任务你也别忧心,它没有很迫切,好好养病,我等你病愈归来的好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将军和毛主席的情谊还是井冈山那时建立起来的,粟裕作为新人工作经常调动,只要有空缺他都需要顶上去,不管是党代表还是连长,粟裕虽然尽心尽力,但是学生出身的他完全没有经验。

粟裕作为武昌起义中的火种,常常被朱德带在身边言传身教。

一次他们下连队,帮助老百姓抢收稻谷,粟裕看着朱德年岁大身体也不好抢着帮忙,朱德摆了摆手,对粟裕别有深意地说道:

“咱们共产党干革命如同接力长跑,一棒又一棒,我不行了,粟裕你可要接住呀。”

后来朱德派粟裕护送毛主席去福建永定的天子洞养病,粟裕领命后一直兢兢业业,行军路上他意外看到毛主席亲手著的《游击作战十六字诀》,毛主席走到他身边问道:

“你看什么?我的这些个东西早就不吃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听罢摇摇头

“这是个好东西,只要用好了,红军肯定能打胜仗,只不过这个看起来容易,活学活用挺难的。”

毛主席看到粟裕真诚的目光,内心有些触动,便坐到石头旁边教授粟裕游击作战的要义,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况中判断和应用。

粟裕有时也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毛主席一起讨论,这次护送任务也让粟裕和毛主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遵义会议后,毛主席被重新确认为党和人民军队的领导人,粟裕所在的红十军团没有随主力北上,反而被国民党优势兵力追击围堵在皖南附近,1935年1月红十兵团大部分主力被国民党军队消灭。

1937年5月,张闻天主持苏维埃代表大会,会议上大家为烈士们默哀,其中名单第三十四位就是粟裕,毛主席看过名单后坚定地说

“我不相信粟裕同志牺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11月,新四军副参谋长南下找到粟裕和仅剩800人的游击队,并向中央报告粟裕活着的好消息。

只不过当时通信条件过于落后,粟裕一直无法亲自和毛主席报平安,粟裕游击队与新四军会合后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副司令员。

1941年,国民党军队突袭奉命北移的新四军,新四军只有两千余人成功脱险,其余七千多人不是牺牲就是被捕,蒋介石随后给新四军扣上“叛变”的帽子,这就是震惊世界的皖南事变。

刘少奇临危受命成为新四军政委,粟裕成为第一师师长,一段时间后刘少奇发现粟裕是位军事奇才。

为了不埋没他的指挥才能,刘少奇专门电令延安研讨此事:

“提议粟裕以第一师师长的身份指挥第一师和第六师。”

毛主席听罢果断同意,他知道粟裕是个好学生,是金子无论在哪里总会发光的。

后来粟裕来西柏坡汇报作战计划,毛主席听后亲自出门相迎,嘴里也是止不住地夸赞

“粟裕英雄,十七年了你终于回来了,欢迎!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也回握着毛主席的手,这多年未见他也是感慨万千。

1953年,毛主席再次路过淮海战场上,陈毅元帅知道粟裕和毛主席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想起昔日典故刘邦和樊哙的不离不弃,故而打趣粟裕是忠勇的“樊哙”。

不过毛主席却不喜欢刘邦和樊哙的那一套,他认为粟裕是一方统帅,不管有没有人赏识,金子总能射出自己的光芒。

粟裕将军投笔从戎,一生都在为革命奔波,他值得世人的敬重和感恩,也值得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