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培华学院在持续强化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化建设的同时,充分借助数字技术优势,推动教育评价理念与方式的“迭代升级”,积极探索教育评价的数字化赋能改革,建立了“三三三”联动制数字赋能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三个环节”构建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评价模型。学校按照“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建设要求,一是从“生源与招生评价”“本科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体验与成长评价”“教师教学与发展评价”“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毕业生中期发展评价”“用人单位评价”七个维度,建立理论指标与数据变量模型(含一级和二级指标),通过与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合作开展长期数据评价。二是基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平台,学校参照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提取关键核心指标和参照学校常模,建立数据模型进行3-5年的纵向分析。三是与北京智启蓝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立蓝墨云课堂质量监测系统,课堂教师和学生的实时互动,实施对课程达成度的数据评价。

——“三层面”实施全场景、多模态的教育数据采集。学校将原散点式的成绩记录转向注重过程考核与结果评价结合,全景式、全链条的数据采集,通过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大数据,以及督导、教师和学生多层面数据评价,实现对学生成长的横纵向追踪和全过程动态分析。一方面,充分发挥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智慧教育平台等技术优势,在真实情境下开展伴随式数据采集,除采集文字信息的单一模态数据之外,还能采集音频、视频、心理指标、生理信号等多模态数据,仪表方舱式、全方位呈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刻和典型行为。另一方面,将学生视为“社会生活人”,而非“学校教育人”,把固定的教育场景变成泛在的社会场景,从“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通过多维度、跨部门的数据汇聚获取学生成长相关数据,共同推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效落地。

——“三种评价方式”运用数据结果实施常态化的反馈与改进。一是坚持教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学校每月联合组织召开教学工作例会,由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各教学单位、人力资源中心、学生服务中心等部门的负责人参加,及时发布数据监测情况,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重大问题。二是构建质量信息反馈渠道。学校与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签署了1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定期开展系列质量报告反馈会,从第三方的角度运用数据解读评价报告,针对报告数据内容开展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工作。学校推行蓝墨“云班课”教学管理平台,目前已有1412名教师建立班课,累计使用共计21782门次,加强了课程过程性管理和考核。三是建立持续改进联动机制。学校建立由教师、课程组、系(教研室)、教学单位、学校共同构成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按照“执行—监督—反馈—改进—跟踪”的运行流程,向相关责任单位下达《教学质量监控反馈与持续改进表》,跟踪督办,定期公布改进结果。

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三三三”联动制数字赋能教育教学质量保障评价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从技术、数据、人才等多个方面入手,共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是“三全育人”在教学质量评价层面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