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一个勾引良家妇女,一个红杏出墙,最后还联手害死了武大郎,从而遭到了武松的报复。替兄长报仇后,武松也失去了大好的前途,后来不得不落草为寇。这是《水浒传》里的其中一个经典故事,但由于情节生动,让很多人至今都愤愤不平,尤其是经过了影视作品的添油加醋之后,西门庆和潘金莲也成为了奸夫淫妇的代表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人都以为,武大郎的死要归咎于西门庆,毕竟是他勾引潘金莲在先,合谋将其毒死在后,是公认的凶手,所以武松才会找他报仇。但其实大家都被事情的表面给欺骗了,害死武大郎的元凶并非是西门庆,而是那个卖梨的郓哥儿,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影视作品中,武大郎和郓哥儿是好朋友,虽然两人年纪相差很大,但都是外出谋生的穷苦人,两人经常一起作伴,一个卖炊饼一个卖梨,关系非常亲密。武大郎之所以知道妻子出轨,也是郓哥儿给他报的信,让他将那对奸夫淫妇捉奸在床,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小说中,郓哥儿虽然也是小贩,但却是个高人一等的小贩,他经营的果品生意,大多都是卖给那些大户人家,西门庆就是他的主要客户之一。而武大郎只是个卖炊饼的,只有普通人才会去街上买饼吃,因此他接触的都是一些和他一样的普通百姓。所以,武大郎和郓哥儿显然不是一路人,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影视作品中那么好。

其实,郓哥儿早就发现了西门庆和潘金莲的事情,但原著中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去告诉武大郎,而是去找王媒婆要封口费。因为西门庆经常来王媒婆这里和潘金莲练坤字诀,导致郓哥儿失去了西门庆这个大客户,生意一落千丈。谁知王媒婆也不是好惹的,直接将他打了一顿。

郓哥儿越想越气,别人让他不好过,他也不让别人好过,于是他才想着去告诉武大郎。但他知道武大郎不会轻易相信,就算心里有怀疑也不敢去找西门庆当面对质。于是,一开始郓哥儿就用嘲讽的语气将这件事情透露给武大郎,说的要多难听就有多难听,让武大郎这个老实人都忍不下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激起武大郎内心的怒火之后,他又主动带武大郎去王媒婆那里,自己则拖住王媒婆,让武大郎来了个捉奸在床。就这样,西门庆和潘金莲的丑事被公之于众,但武大郎却被打得半死,之后还被毒死了,而这都是郓哥儿的自私行为引发的一场血案。

要不是他故意让武大郎去捉奸,想要搅黄王媒婆的生意,武大郎也就不会那么早死。如果郓哥儿真的为武大郎着想,就不会让他去送死,明知西门庆有权有势,想要弄死武大郎轻而易举,怎么还会刺激他去捉奸呢?他完全可以等到武松回来之后,再去找西门庆算账,这样一来武大郎也就不会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都以为郓哥儿是个小孩,不会做出那么有心计的事情。但其实郓哥儿当时已经十五六岁,在那个时候已经不算小孩了,很多人到了他这个年纪都已经娶妻生子,所以他的心智已经足够成熟。

而且在常年的小贩生涯中,他也早已学会了一套见风使舵的生存法则。再者说,他跟武大郎的关系并没有那好,不会为了他去得罪西门庆,最好的解释就是因怨生恨,因为西门庆没有给他好处费而恼凶成怒,通过激怒武大郎的方法来揭发西门庆的丑事,让他名声扫地。

其实武大郎的悲剧本可以避免,他对潘金莲出轨的事情早有耳闻,但他确实不敢去找西门庆对质。要不是郓哥儿不断地刺激他,他也不会做出那么冲动的事情,导致自己最后丢了性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等到武松回家的时候,只看到了哥哥的尸体,而他也因为郓哥儿的通风报信,认为他是哥哥的好朋友,对他还心存感激。殊不知,这个看似不谙世事的小孩才是心肠歹毒的幕后推手,但却骗过了所有人,不仅报复了那些欺负他的人,还让自己安然抽身,实在是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