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进入6月后,印度北部各邦和首都新德里高温持续加剧,最高气温已逼近50℃,仅5月31日,就有至少85人死于与炎热有关的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我国,出现40度以上高温的范围也持续增加。高温作为夏季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日最高气温超过35℃时即可定义为高温天气,而连续多日的高温则构成高温热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炎炎夏日,高温热浪不仅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健康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在中医理论中,夏季属火,与心、小肠相对应,火旺则容易伤津耗液,导致身体的阴阳平衡被打破。

因此,夏季高发的疾病与中医“火热盛”“阴虚”等病理状态密切相关。以下是谷医世家为朋友们整理的几种夏季高发疾病及其预防对策。

1.中暑

中医理论里,中暑属于“暑邪伤人”,表现为阳气过盛,损伤体内阴液,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预防对策

● 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户外活动,避免暑气直接侵袭

● 常饮用菊花茶、绿豆汤等清暑利尿的饮品,帮助清除体内暑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每天早晚用凉水泡脚,可用薄荷或苦参水,以减少体内热量

2.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在中医中归因于“饮食不节”、“湿热内蕴”,导致脾胃运化失常。

预防对策

● 夏季饮食以清淡为主,适量食用瓜果蔬菜,并保证烹饪充分

● 食疗调理,荷叶粥、薏米粥等可健脾利湿,防止湿热内生

● 注意个人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新鲜或污染食物

3.热射病与脱水

热射病是由于“暑热”过盛,损耗阴液,而脱水则是因为津液不足,影响了脾胃的运化功能。

预防对策

● 外出时备好遮阳伞等,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

● 多食具有养阴生津作用的药膳,如麦冬、玉竹等

● 通过按摩足三里、曲池等穴位,调理脾胃,促进津液生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皮肤疾病

夏季皮肤问题多与内热、湿热、血热有关,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毒素积聚于皮肤。

预防对策

● 避免长时间暴露强光下,涂抹天然清凉的防晒霜

● 艾叶水洗浴或艾叶泡脚,以清热解暑,减少皮肤不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饮用金银花茶、菊花茶等,内外兼治,缓解皮肤发炎现象

中医学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疗”,夏季保健重在调和阴阳、清除内热和湿热,从而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

除了上述措施外,谷医世家建议还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安排饮食和活动,使之与自然气候变化相适应,以保障一个健康舒适的夏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