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凯里市湾水镇湾水村驻村干部到网格内走访察民情。 杨春岚 摄

“农村庭院美化,不仅改变了居住环境,更改变了我们老百姓的心境。”日前,在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曼洞村,正在院子里侍弄花草的村民潘登伟说,现在村里增加了文化广场、康养民宿、乡村集市等配套设施,看着心里就很舒坦。

这些变化得益于凯里市推行的群团共理、网格治理、合约管理“三元共理”乡村治理机制。近些年来,凯里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为载体,统筹群团组织力量,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群团共理“理”出基层新气象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抵制高价彩礼,摒弃婚礼陋习,树立新时代婚育观……”日前,在凯里市鸭塘街道中坝村村民杨昌玉家的院坝里,“凯丽姐姐”巾帼志愿宣讲队正在开展乡风文明主题宣讲。

凯里市积极培育打造“凯丽姐姐”巾帼宣讲品牌,建立“凯丽姐姐”宣讲人才库和巾帼志愿宣讲队,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妇女群众需求,实行分众化、对象化、精准化派单,以“送学上门”“田间课堂”“板凳课堂”“苗语+汉语”等丰富多彩的宣讲形式,深入开展法治宣传、乡风文明培育、妇女儿童维权关爱服务等活动300余场次。

近年来,凯里市按照“党建带群建、群建服务党建、党群互促共建”的工作理念,整合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力量,加强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青年协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聚焦基层治理、移风易俗等乡村振兴中的重点工作,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作用,动员全市20个镇(街)的青年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入党积极分子、村“两委”成员等群体实名注册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次,为民办实事400余件,促进基层治理自治、法治、德治相互融合。

网格治理“治”出乡村新面貌

“这条上坡路的台阶太高了,老年人上下很吃力,如果没走稳很容易从侧面摔下去,建议安装扶手,以方便老年人出行。”近日,凯里市洗马河街道振华社区第二十一网格的网格员杨倩在日常入户走访中了解到,华联路通往幸福巷有一段较高且陡峭的台阶,夜晚昏暗或雨天台阶湿滑,路过行人很不安全,居民期盼社区能帮忙协调安装扶手。

对此,振华社区第一时间利用在职党员“双报到”机制的资源优势,在与党员志愿者沟通商量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得到了辖区爱心企业的资金支持及劳力投入,及时加装了不锈钢扶手。

凯里市按照“网格全覆盖、功能更健全、效果更显现、群众更满意”的工作目标,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深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健全“党组织+网格员+联户长”组织体系,在全市统一划分城市网格569个、农村网格940个、专属网格31个,选配网格员1870名,以每10至20户精准划分“十联户”单元15332个,动员全市2.6万余名党员干部加入网格服务团队,推动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此外,凯里市因地制宜组建“寨管委”295个,搭建起“指导员+包保员+寨委会主任+其他人员”的“3+N”小微自治组织架构,选优配齐295名寨委会主任和1044名“寨管委”成员,负责抓好政策宣传发动、环境卫生整治、社会综合治理、公益事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五项工作,构建起镇、村、组、寨四方共管的工作格局。2024年以来,“寨管委”共帮助群众解决困难700余个,协调矛盾纠纷200余起。

合约管理“约”出文明新风尚

“‘合约食堂’配有厨具、餐具和桌椅等设备,地方宽敞明亮,还有‘勺管家’和红白理事会帮我们操办酒席,极大地节省了人力、财力、物力及时间成本。如今,一天酒席办下来花费不到1万元,比以前降低了七八成。”提起“勺管家”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凯里市三棵树镇平寨村村民潘伯辉颇有感触。

针对滥办酒席、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问题,凯里市以平寨村为试点,实施“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推行“勺管家”引领乡风文明治理新模式,组织村里品德好、厨艺高、肯干事的能人组建“勺管家”队伍,创建农村“合约食堂”,通过治餐标、治范围、治规模、治服务、治安全、治礼金,以集约化参与、自治化管理、契约化方式引导村民革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乡风。

“合约食堂”的创建有效遏制了农村滥办酒席、相互攀比、借酒席敛财等不良风气。从设立之初的便民利民,到遏制大操大办之风,再到群众携手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乡风文明新风尚在凯里逐渐形成,红白理事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如今,行走在凯里市广袤乡村,处处是喜人的面貌:邻里之间和睦相处,街道路面干净整洁,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树木成行,村头河水清澈见底……一幅生态美、产业兴、人气旺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在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