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一张核弹蘑菇云的图,不知大伙儿是什么第一感受?恐惧?威慑?科技进步?不管你怎么想,核武器这把双刃剑,无疑已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今天咱们就聊聊一个新晋核国家——印度,看看这个曾被人称为"核武之父"的国家,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拥核之路的。

引子:矛盾的"不拥核"承诺

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印度被打了一个怵圈儿。政府开始坐立不安,连开国总理尼赫鲁当年的"不将核武器应用于军事用途"的承诺,也摇摇欲坠。

  • "1962年的中印战争彻底打醒我们,中国已经全面超越我们。"

这是印度前炮兵总司令香卡中将的原话。咻~一下子把大伙儿拉回当年的战场,枪林弹雨、硝烟四起,印军节节败退。

那可把印度吓坏了!从此之后,发展核武竟然成了印度政府的"当务之急"。为什么会这样?

从"核武之父"到彻底拥核

说起来,印度人可是一直自诩"不拥核"的高尚国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 "尼赫鲁在国际社会的宣言使得不少国家愿意向印度伸出援助之手,并且帮助印度发展核能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有理由相信,拥核之路并非一劳永逸的"阶段性胜利",反而可能陷入更大的道德和安全风险。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印度在大力发展核武的同时,依然故作"和平利用"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