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小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件很神奇的事。

就是一幅画。

画里面有一个胖胖的小男孩,抱着一条金鱼,旁边还有好吃的苹果之类。

看了之后,我惊得目瞪口呆。

这世上竟然还有如此好看的东西。

从此,我对这些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我发现有一个地方还有更好看的东西。

它就是供销社。

在一个玻璃柜里面摆有许多花花绿绿的小人画,非常的好看。

我很想看,但看不到。

因为需要钱,而我没有钱。

让我十分惊喜的是,我很快有了钱,而且是一笔大钱,十块人民币。

现在的人可能会哂哂一笑。

我以为是好多钱,原来是十块。

十块钱算钱吗?

的确,现在的十块钱只能算是小小的钱,吃碗米粉估计都不够。

但上世纪七十年代,却不是这样。

当年,一个小学民办教师的工资每月只有六元,一个在生产队出工的全劳动力一个月收入也就六、七元,所以十块钱绝对是大钱。

我现在就拥有了这笔大钱。

这笔钱是我从家里一个破木箱里发现的。

这天,我无意中打开了这个木箱,里面有衣服,翻开这些衣服后,我就看到了十块钱。

当时,我的心里格外地兴奋,有一种想唱歌的感觉。

如果能飞的话,到天上飞一下也行。

我立刻想到了供销社。

里面花绿绿的图书。

我抓起钱,飞一般跑到了供销社。

我兴奋地大声地说道:"阿姨,我要买图书。"

谁料,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

这个阿姨接过我的钱,却不拿图书给我。

她盯着我问道:"这钱从哪里拿来的?"

我说:"我是从我家里箱子里拿的。"

她立刻说道:"钱我没收了,我要交给你妈妈。"

我马上不敢吱声了。

虽然不愿意,但我始终不敢说什么。

大人在小孩子面前具有绝对的权威,无论说什么,我们是不敢反抗的。

当然,钱肯定给了我母亲。

因为我感觉到了疼。

"劈劈啪啪",从头到脚,打得我鬼哭狼嚎。

虽然死伤了几千万个细胞,但并不能割裂我对图书的热爱。

后来,我有了一本《新华字典》,里面的字我一个也不认识,但我很喜欢看,翻来覆去,会看上一二天。

我觉得太神奇了。

这些乌黑的字体,大大小小,个个不一样,十分有趣。

不久,我上学了,认识了一些字,但只对语文感兴趣,其它无所谓了。

从此我深深地迷恋了小人书。

有了阅读能力,又迷恋上了小说。

供销社的小说不多,有其它一些杂书,我都会买来一读。

我肯定没有钱,但我母亲有,父亲也有。

搞母亲的钱,靠偷。

搞父亲的钱,靠跟。

父亲在茶陵县城工作,每月会回来一次,走的时候,对不起,拿钱来,否则我就跟。

当年,我们这里不通公路,父亲去县城需要走路。

我策略就是你走,我也走,相距五十米左右。

你快,我也快,你慢,我也慢,反正你甩不掉,最后,父亲会乖乖地掏出钱包,给钱。

不多,二毛。

当然,不是每次都这样。

有时候,走的前晚,父亲往往会提前给二毛钱。

我会信守诺言,第二天绝不跟背。

我拿到这笔钱,干什么?

买图书。

当时,供销社的图书,便宜的只要五分,贵的也就二毛。

拿到手的图书,我会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一般会看上四、五遍,才会缓缓地放下来。

过了几天,又会看上一遍。

我感到图书的世界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

它就像一个人,会陪你笑,陪你哭,在你的情感世界不断地翻滚,沸腾。

让你欲摆不能。

当然,随后发生的二件事,差点让我的人生之路发生了逆转。

一件事是读小学的时候。

不知什么原因,我跟母亲发生了争吵,一怒之下,把书烧了。

烧的是课本,我发誓不读书了。

我真的不去了,在家里呆了半年。

后来不知为什么,又去上学了。

最严重的一件事是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

什么事不记得了,总之当时我非常的气愤。

可以说是异常的愤怒!

其实,母亲打我时,只是感到疼,但并不很愤怒。

但这次我真的怒了。

一怒之下,我把书包里所有的东西,包括课本、笔之类,扔进了正在熊熊燃烧的灶空。

我没有任何犹豫,眼睁睁地看着书本花为灰烬。

当时,母亲就站在旁边,在炒菜。

她没有任何反应,既不制止,也不打骂,摆出一副生死与我无关的架势。

我呢,冷笑了一下。

看到书本烧完了,我就冷笑着睡觉去了。

我没有去上学了,天天在家里睡觉,什么事也不干。

奇怪的是,母亲不打,不骂了,让你在家躺尸。

这一躺就是整整一年。

其实,内心上我是非常渴望读书的,也是不愿意烧书的,只是当时太气愤了。

控制不住情绪,一气之下就烧了。

事后,我又十分的沮丧,觉得我的人生完了。

当然,后来还是来了一次机会,可以继续上学,但我轻易地放弃了。

每到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全乡所有的小学都会敲敲打打,来桃坑中学礼堂表演节目。

这些节目很有趣,不仅大人爱看,我们小孩子也喜欢看。

小小的礼堂挤得水泄不通,自然有人在门口站岗,一般的群众不准进入,包括小孩。

当时,我也在人群中,挡在外面,不准进。

但我很想进去,于是拼命地往人群里挤。

这时桃坑中学的张校长忽然走了过来,对我说道:"你要进去,就去操场上排队。"

这是机会。

当时桃坑中学各年级都是排队入场,如果我去了,自然就是学生了,可以继续上学。

但我放弃了。

有二点原因:

一是有点不好意思,怕同学们笑话我。

二是担心老师不准我排队,毕竟离开学校快一年了,老师赶我出来了,我怎么办?会不会哭呢?

现在回忆起来,是多余的。

校长说了,自然无人敢说不,自然会让你归队,但当时年纪小,担心、害怕,不敢去。

其实,我心里还是很想去的,但因为害怕还是放弃了。

毕竟每一个人年幼的时候,是无法决定自己命运的。

这时,父母往往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这个问题上,我还是很感激我母亲。

因为她还是意识到了,上学的重要性。

在我躺尸一年后,她主动找到桃坑中学,希望学校同意我继续上学。

学校同意了,但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要我跟其他小学生一起参加升学考试,择优录取。

我的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我考上了,最终完成了初中学业。

可以说,初中是我人生命运中的转折点。

如果没有读初中,百分之百没有我以后的一切。

我记得很清楚,我们单位有一个材料员,是小学文化。

他多次找到我,要我们举办初中或高中培训班。

我不置可否,但内心上是否定的。

因为单位没有责任和义务举办此类培训班,我不说,是不愿伤他的自尊心。

一个一无所有的穷人站在一个亿万富翁面前会局促不安,会因为不自信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所以不说。

事后,我一直暗暗地想,如果我们交换一个位置,他是大学生,我是小学生,我是什么结果?

应当说,我的结果是暗淡无光。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高举文凭的年代,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想坐办公室,必须大专以上学历,至少是中专水平。

一个小学生是没有任何机会的。

任何单位也不会给你机会。

如果你是初中生,就不一样了,可以考中专,也可以考大学。

单位会给你机会。

我也正是在单位的帮助下,完成了大学本科学业。

如果我放弃了读初中的机会,或者母亲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结果真不敢想象。

一次,我回到家乡,一个家长忽然对他女儿说,你不要读书了。

他女儿正在读初中一年级,突然中断她的学业,意味着她以后将以小学生的身份进入社会。

可以说,社会精英层基本与她无缘了。

有极少数的小学生也成了千万亿万富翁,但是极个别,不具有普遍意义。

现在的党政机关、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无一不是高学历,很多都是硕士博士研究生。

一个小学生是无立锥之地的。

(李苏章原创,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