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序言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咖啡已经成为许多人不可或缺的饮品。尤其是在炎炎夏日,一杯冰凉的冷萃咖啡似乎成为了高端人士的最佳解暑良药。

然而,在这股冷萃咖啡的热潮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真相。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冷萃咖啡的神秘面纱,看看它究竟是不是一个骗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编故事卖情怀

冷萃咖啡,又称冷泡咖啡,顾名思义,是通过低温长时间浸泡咖啡粉来制作的咖啡。

近年来,随着健康饮食的兴起,冷萃咖啡以其低酸度、高甜度的特点,迅速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然而,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冷萃咖啡的兴起并非偶然,而是商家精心编织的一场情怀营销。

首先,商家利用人们对新鲜、天然食材的追求,将冷萃咖啡描述为一种“纯天然、无添加”的饮品。他们宣称,冷萃咖啡是通过长时间的低温浸泡,让咖啡粉中的风味物质自然释放,从而保留了咖啡的原始风味。

甚至商家还编出了好几个版本的冷萃咖啡的由来,这只不过是卖弄情怀,让消费者花钱罢了。

我曾经买过某品牌的锅巴,包装上的产品介绍说是诸葛亮发明的。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为了招待他,就让老婆把锅底的剩饭抠下来,用油炸一下,结果意想不到地好吃,就流传了下来。但是我吃了之后一点也不觉得好吃,差点把牙给硌下来。

其次,商家还利用人们对“慢生活”的向往,将冷萃咖啡打造成一种“慢享生活”的象征。

他们宣称,冷萃咖啡需要长时间的浸泡和等待,才能品味到其中的美味。然而,这种“慢享生活”的情怀,实际上只是一种营销策略,让消费者在追求品质生活的同时,不自觉地掏出了更多的钱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价格不菲的产品

除了编故事卖情怀外,冷萃咖啡的价格也是其骗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传统的热咖啡和冰咖啡,冷萃咖啡的价格往往要高出一截。

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情怀营销外,还有以下几点:

首先,冷萃咖啡的制作成本相对较高。由于需要长时间的浸泡和等待,冷萃咖啡的制作周期较长,需要占用更多的设备和人力资源。

此外,为了保持咖啡的口感和品质,商家还声称要使用高品质的咖啡豆来制作冷萃咖啡。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冷萃咖啡的价格居高不下。

他们宣称,由于冷萃咖啡的制作周期较长,每天的产量有限,因此只能限量销售。

这种限量销售的做法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难度,还进一步推高了冷萃咖啡的价格。

前不久,有网友吐槽他在某克咖啡买了一杯冷萃咖啡,实际上就是普通的咖啡加了冰调制的,被他喝出口感不对,找到店家,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所以他把这事发到网上了。

最后,商家还通过与其他高端品牌合作、推出联名款等方式来提升冷萃咖啡的品牌价值。这些联名款咖啡往往价格更高,但品质却与普通咖啡相差无几。

消费者在购买这些联名款咖啡时,往往只是为了追求品牌效应和虚荣心,而忽略了咖啡本身的品质和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不实用的器具

除了高昂的价格外,冷萃咖啡还需要使用一些特别的器具来制作。这些器具往往体积庞大、操作繁琐,不适合家庭使用。

即使是一些商家推出的便携式冷萃壶,也存在着容量小、清洗困难等问题。这些不实用的器具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还降低了冷萃咖啡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首先,冷萃壶的体积往往较大,不便于携带和储存。对于经常需要外出或旅行的人来说,携带一个庞大的冷萃壶显然是不现实的。

即使是将冷萃咖啡制作好后装入保温杯或随行杯中携带,也会因为保温效果不佳而影响咖啡的口感和品质。

其次,冷萃壶的操作繁琐,需要多次清洗和消毒。在制作冷萃咖啡的过程中,需要将咖啡粉和纯净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倒入冷萃壶中,然后放置在冰箱中浸泡数小时甚至数天。

在浸泡过程中,需要定期摇晃冷萃壶以促进咖啡粉的溶解和混合。制作完成后,还需要将冷萃壶中的咖啡倒出并清洗干净。这些繁琐的操作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还降低了冷萃咖啡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综上所述,冷萃咖啡实际上就是一个骗局。它通过编故事卖情怀、价格不菲的产品以及不实用的器具等手段来吸引消费者购买。

如果你在咖啡店买过冷萃咖啡,或者自己在家做过冷萃咖啡,喝过之后,你就会觉得它和普通的咖啡并没什么不同,甚至浓度和成色还不如传统方法制作的咖啡,除非是味觉特别灵敏的人才能品尝出其中的不同,至于风味和口感,对于每个人来说,感受也不尽相同。

在追求品质生活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理性思考,不盲目跟风购买冷萃咖啡。

毕竟,真正的品质生活应该建立在对产品的真实需求和实际价值的基础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