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高考,无疑是最大的热点事件之一了,今年的高考语文论题,很切合时代发展,首次抛出了“ai”,也就是“人工智能”。

2022年,新高考一卷的数学试卷,难度极高,参加考试的七省,全省均分普遍三四十分,只有江苏突破了50分大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要知道,参加此次考试的七个省,都是教育强省,当时浙江才进行高考改革,因此尚未加入(2023年浙江也参加了新高考一卷)。

全国基础教育最强的七个省,被考成这样,这可是满分150分的卷子啊,七个省几百万的考生,找不到一个数学满分的同学,最高也就是146分,江苏十来个地级市理科状元,普遍130分左右,甚至盐城市状元只考了120分左右。

这样出题,受影响最大的便是中档生,努力型的选手,平时靠刷题拉开与差生的差距,结果试卷太难,中档题难度超标,中档生不会做,最后考了和差生考差不多的分数,都是四五十分。

当然,这样出题也有好处,能区分开——哪些人是天赋型学霸,哪些人是努力型学霸。

言归正传,今年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引发热议——新高考一卷议题“人工智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工智能近些年是非常热门的话题,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大规模普及,城里人使用的扫地机器人,便是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及小米家居、无人驾驶、chat GPT,也和人工智能密切相关。

但是,高考作为统一性考试,在选择议题的时候,难道不考虑农村孩子的现实情况吗?

农村孩子,他们的生活,与人工智能有什么联系?

对于他们来说,ai是陌生的,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脱轨的。

难道作文命题组是想考察农村孩子的“想象力”吗?

当然,农村考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接触到“ai”,例如通过短视频了解人工智能,但这是不是在暗示着:以后农村孩子要多使用网络,了解时代变化。

这样的暗示,会不会诱导农村孩子沉迷网络?

给农村孩子出这样的议题,与给城里人出“该怎么种好粮食”有什么区别?

议题顺应时代发展,于理,本无可厚非,但这样做,于情,农村考生该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你们怎么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