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小红书用户 小吴小吴烦恼全无

“猜一猜这里面都有什么料?”

当别的ip地址的人还在问这是个什么玩意的时候,广东崽们已经开始猜这鸡汤里面是不是放了鲍鱼了。

图上这个深色大方块,目前的样子看起来还让人毫无食欲,但是只要开火加热几分钟,就能还原成在外打工的小吴最想念的家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小红书用户 小吴小吴烦恼全无

“鲍鱼、海参,加上炖得软烂的鸡肉,香得不行,最适合生病之后吃点补补。”

这是小吴在网上分享的,妈妈用快递寄过来的汤。她把这些叫做“妈咪牌预制菜”。

01

爸妈牌预制菜

深圳打工人的凡尔赛

泡沫箱加冰袋,网购过生鲜的都很熟悉,这是生鲜快递最常用的包装。

Lenie每个星期都要收一个这样的大箱子,但并不是她网购的,“是我爸爸从家里寄过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Lenie分享的家里寄过来的菜

经典的牛肉丸,卤味、鸭掌。眼尖的朋友,应该已经发现这是一个来自潮汕的快递。

仔细打开查看里面的内容,这种细致程度让人倍感震惊:

鸭掌是真空包装的,撕开袋子就能吃。

牛肉丸,按照一餐的分量搭配了调料和蒜油,直接倒锅里煮,就是一份牛肉丸汤。

肉已经全部切好,就连青菜都洗好,切好了炒菜必备的猪油,按照一顿的吃法打包完毕。

她会先一股脑塞进冰箱,想吃的时候拿出来,很快就能变成一桌晚餐。

这就是Lenie的“预制菜”公式:靠爸妈的“家乡菜”投喂,仅此一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很多初到深圳的深漂一样,Lenie住的房子没有独立厨房,所以只能每顿饭都点外卖。

“深圳的外卖,真的很难评。味道很难评就算了,价格也贵得离谱。”Lenie吐槽道。

“有一天,我咬咬牙,用了30预算打算吃点好的,结果收到的外卖又少又难吃,而且明显就是预制菜,满口科技与狠活的味道,商家血赚我20块。”

和家里人聊天时讲了这些经历后,下一周的周末,Lenie就收到了来自家里的快递。

“大学的时候,妈妈也会给我寄牛肉丸,那一天就是全宿舍的开荤日。 当时 只能寄一点点东 西还得马上吃掉,现在有冰箱了塞 得满满都是。 ”

可能投喂家里的娃,真的是刻在潮汕父母DNA里的天赋技能。

小niu也是来自潮汕的深圳打工人,她的预制菜系列已经更新了好几期,每期都有新花样。

很难买到的自制咸梅,是只有潮汕人才通晓的家乡菜谱:咸梅促肉,咸梅炊鱼,咸梅蛋花汤。

“妈咪贴心到把配料都备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这种程度称为“备菜”更合适,那么暖暖收到的爱心快递就是实打实的“预制菜包”了。

“爸妈不定期就会寄家里的鸡鸭肉过来。怕我们不会煮,所以都是煮好装盒的或者手动抽真空打包装的,解冻之后热一下或者简单翻炒一下就能吃。

出门在外能吃到家的味道,真的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

父母的爱,还藏在了精心挑选的食材上。

“我妈给我寄了潮汕的大鳗鱼,煮完吃到一半发现全都是中间部位,一个鱼头鱼尾都没有。”

“腊排骨,爸爸剁好了寄给我,没有一块靠近椎骨的,爸爸妈妈把那部分留家里他们吃,给我的全是直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有口福,简直每一口都是被宠被爱的幸福。

如果深漂食谱有鄙视链,这些“父母牌预制菜”,绝对称得上是处于鄙视链顶端的存在。

02

自己动手

做一次吃一周

显然,能吃上“父母牌预制菜”的深圳人,是少数。

大多数人只能在社交媒体看着别人的分享,吃着预制菜外卖,隔着屏幕流下羡慕的口水。

于是,也有一些深圳人为了逃离“吃吐了”的预制菜,决定自力更生。

小红在“预制菜”的概念还没盛行的时候,就对预制食品有心理阴影。小时候因为吃过一次便利店不知道放了多久的三明治,她得了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并住院高烧三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得知很多外卖都是预制菜之后,她为了健康决定非必要不再点,但她所采取的对策,是“用魔法打败魔法”:用自己做的预制菜,去替代外卖预制菜。

所谓的自制预制菜,其实就是自己带饭的“懒人版”。一般人带饭,晚上准备第二天午餐,或者当天早上烹煮。小红则是做一次,吃一周。

“每天回到家已经是八点,如果要买菜做饭,吃完洗完碗已经快十点。我一个人住,又是早上早起不了一点的人,每天都要重复这些步骤,一周下来感觉自己一点休息时间都没有,生活完全被挤占了。

为了让自己下班后能喘口气,她研究出了一种省时省力的“预制菜流程

第一步,你得有一个足够大的冰箱,足量保鲜盒,一个电饭煲,一个做饭的锅。

第二步:一次性买够一周的肉和菜,准备适合的调料。

第三步:周末花一个下午的时间,统一洗菜切菜,一次性煮够一周的米饭。做卤鸡腿、炖牛腩之类适合长期存放的菜,放冷冻保存。

第四步:每天上班前拿出便当盒,组装当天要吃的菜,并炒一个新鲜青菜,带去上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 小红书用户 Green Finger

这套流程,把每天都要重复一次的买菜、煮饭、炒菜、洗碗,整合为了一周一次,“我对比过,综合下来我每周至少能节省5个小时。”

她关注了一个b站上面的做饭博主,跟着她学各种预制菜式:“她是广东人,跟着她学每周备菜视频,做的都是我爱吃的东西。”

“像炖番茄牛腩这种耗时间的菜,就算有高压锅,也得两三个小时。“平时工作日根本吃不上。”

不同于小红,欣慧能接受早起,但接受不了早起做饭后带着一身油烟味去上班,同样由于工作压力大不想过于疲惫,于是选择了自制冷冻预制菜。

“都是周日做好五天的量,打包装好冷冻,我每天早上带去公司放冰箱冷冻室,中午的时候拿出来用微波炉热了吃。”

她调侃这种模式叫“做一休五”,“也是无奈之举,这是尝试了每天做饭还有点外卖之后,最适合自己的吃饭方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 小红书用户 Green Finger

和外卖的预制菜不一样,自己做的预制菜,没有放乱七八糟的防腐剂、添加剂,而且一般一周之内就吃完了,不会出现“质保一年”的科学奇迹。

“自制预制菜”,可以说是在健康和效率都兼顾下的一个中和法则。“肯定比不上每天新鲜制作,但是起码干净卫生,也不会花很长时间,而且也相对省钱。”

03

无论哪种预制菜

背后都藏着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以食为天,饮食背后代表的是一个人生活的变化。

而如今,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活已经被预制菜包围了。

打开外卖软件: 所有的“小碗菜”、绝大多数的“木桶饭”、还有酸菜鱼、黄焖鸡、猪肚鸡汤……都是预制菜。

还有大家约定俗成的预制产品:便利店的盖饭、饭团、三明治……

我们总说多吃新鲜饭少吃预制菜,但“爸妈预制菜”和“自制预制菜”背后,是为了适应这个急速运转的社会机器,人咬紧牙关做的尝试。

看起来多少有些辛酸,不是么?但其实,能吃上这些预制菜的人,已经称得上是“幸福”,有些人甚至连“自制预制菜”,都没有时间。

网上流行的一种打工人省钱究极秘诀:自己上网购买预制菜吃。

“10包预制菜才35元,今天试了两个口味发现味道还挺好。”

平均每顿饭3.5,堪比泡面的价格,“毕竟点外卖其实也是预制菜”,干脆自己上网自己买,省去了中间商赚差价,能以最低的价格快速解决自己的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店零售的预制菜,已销售14万+包

谁都知道,长久吃下去对身体不好。

但,绝对的价格优势摆在这里:它是真的便宜,也是真的方便。

朋友小刘,最近就沉迷上了网购预制菜:“网上还有各种预制菜的口味测评,我买了吃了,有一些是真的味道还可以。”

但菜的口味在最讲究新鲜的广东人眼里,真的是味同嚼蜡,吃一口都痛苦。

但小刘说,自己 只是来深圳打工的,不是来享福的,他对口味真的没那么在意。

“是我不愿意吃好点吗?是我真的没有钱,且没有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决定开始以这种方式生活的契机,是之前看到网上的一条新闻:一名45岁的日本男子,吃白饭咸菜20年存下9300万日元(约467万元),只为提前退休。

“积少成多,比起每天吃点好的,45岁就退休对我来说更有诱惑力。”

而且比起那位只吃米饭搭配调料的“纳豆仙人”,小刘觉得预制菜甚至还能一直换口味,没有那么难坚持。

我忍不住问他:吃坏了身体怎么办?

“定期买营养补剂,保持锻炼,应该不会出问题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量化生产、简单便利的预制菜,让人想起了一种东西:饲料。

饲料,是为了维持生命体征而存在的。它是所有赛博朋克故事里的营养液,是所有科幻电影里的压缩食品。

它可以在生理意义上填饱肚子,却填不满我们内心的饥饿。

曾经的我们,拍得出《饮食男女》。情感、生活与美食的交织,那是对“人生到底是什么”的一种强有力的回答。

而如今的我们,已经无法再像这样去看待一桌饭,一餐食。

这种填不满的“饥饿”,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宿命。

无论如何,尽可能地好好吃饭吧,那是认真生活的开始。

文丨海鸥

部分图片来源ShenzhenWeekly及网络

本文由深圳微时光原创发布

转载需授权,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