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龄越长,代表了为社会贡献的时间就越长。在退休养老金计算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发放的退休工资就越高呢?每年养老金增长的时候,是不是涨的钱也会更多一些呢?#是不是工龄越长,退休工资就越高?#

说实话,影响养老金高低的有四大因素:退休地区、缴费基数、缴费年限、退休年龄。缴费年限,一般等同于工龄,是影响养老金高低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

举例分析。

比如说山东省2024年退休人员计算养老金使用的公式是下面这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本养老金是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是全国统一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式由各省份自行制定,相对差不多。

①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是计算基础养老金的一项重要部分。比如说平均缴费指数是1的情况下,工龄30年,可以领取30%的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不同省份的社平工资不一样,计算结果自然也不同。

②缴费基数。缴费基数一方面影响本人平均缴费指数的计算,另一方面影响个人账户的积累。

如果是某月的缴费基数是上年度平均工资的60%,一般来说平均缴费指数是0.6。如果是100%,平均缴费指数就是1。平均缴费指数0.6,30年领取24%的上年度社平工资,相对于上面的计算待遇就少了。

个人账户的积累更加明显,缴费基数4000元,每月记入个人账户320元,记录比例全国统一是8%。可如果缴费基数是4001元,每月记入个人账户的钱数是320.08元,多了8分钱。

③退休年龄。不同退休年龄体现在养老金计算中的因素是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60岁是139个月,50岁是195个月,55岁是170个月。

这种情况,退休年龄越晚,计算出来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就越高。另外,退休年龄越晚,在单位强制缴费的情况下,个人缴费年限自然也会越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④缴费年限。缴费年限首先是基础养老金计算的一部分,比如说平均缴费指数是1的情况下,缴费15年领取15%的社平工资,缴费40年领取40%的社平工资。

缴费年限还能够影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积累。毕竟早缴的时候个人账户记账利息也会多一些,缴费年限长个人账户积累也会更多一些。

缴费年限早的退休人员,还会因为我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原因,出现过渡性养老金待遇。

退休养老金增长,工龄起到的作用最大。

近年来,我们的养老金调整方案都是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三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的。

定额调整体现的是公平原则人人增加一部分相同的金额。挂钩调整体现的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政策。倾斜调整,主要是针对高龄老人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额外增加养老金,符合条件的人增加标准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够体现养老金增加不同的主要部分就是挂钩调整部分。挂钩调整又分为按缴费年限调整和养老金水平调整。其实,根据养老金计算公式可以分析得出,缴费年限越长、工龄越长,养老金越高。所以说,工龄在挂钩调整中是两部分都起作用。特别是在山东省、浙江省、吉林省等很多省份的调整方案中,缴费年限越长的部分,增加的标准还越高。

所以,工龄在养老金计算和增长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是工龄越长,退休工资是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