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兰妈谈育儿

“我明天就买票出去,让你奶奶在家管你吧,谁愿意管谁管,反正我是管不了你了”

这是一位妈妈辅导她女儿写作业时的一句暴怒话

女孩还没满10岁,是一位三年级学生

都说三年级是一道坎,跨过去了,就能为学习打好基础

事实上,三年级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转折期,这不假

可我们在辅导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讲究对策,否则很容易事与愿违,孩子感到累、父母更感到累

例子中的妈妈就是如此,也就是她的经历让我悟懂:原来爱孩子比惩罚更有力量

因为深知三年级是道分水岭,就一直想尽办法提高学习效率,但孩子根本不朝预期效果发展呀

学习一点都不在状态不说,你越催、孩子越敷衍交差,还故意撒谎说作业忘记带了,然后第二天到学校去抄同学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管教女儿的学习态度,她也试过了很多方法,批评责备、罚抄作业,甚至拿在意的东西威胁

结果呢,孩子依然是油盐不进,越管越叛逆、越威胁性格越犟

最后妈妈也没有真的离开不管,但她始终不能理解,明明都那么悉心照顾、耐心辅导了,女儿为何还是一点长进都没有

其实呀,管孩子管不好、或者孩子不服管教,那说明我们的方法一开始就错了

就像例子中的妈妈告诉我,她并不是真的不管,说买票离开也不过是吓吓孩子,希望能借此让孩子收敛一下脾气,不要对她这个妈妈大呼小叫

可这种管教方式,很明显就是错的,威胁也是教育里最无用的方式

特别是拿孩子在意的事情去威胁,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孩子在意你的时候威胁或许管用,但也是消耗孩子的能量,你的威胁对孩子而言更是不爱他们的证据

可当孩子不在意你的时候威胁再多就都不管用,孩子已经习惯了,也接受了爸爸妈妈不爱的误解

所以,爱孩子才是比惩罚更有力量的管教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爱,也是他们主动形成改变认知

特别是以下几种方法,是让孩子能感受到爱、又能自觉变好的有效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营造成长氛围

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

网上有个新说法,叫作:90后带娃主打的就是随心所欲

有的家长,是只要孩子不哭不闹,想干啥就干啥,基本上都不会干涉

有的家长,是大人越懒、孩子越勤快,精华也是在于走娃的路让娃无路可走

还有些家长,直接化身“大宝宝”,让孩子这个“小宝宝”成为家长的情绪供养者

看到过这样一个妈妈,她跟自己儿子的互动方式有些特别

其他家长都在一旁鼓励孩子:“去找朋友玩吧”

而那位妈妈看到儿子跑去跟伙伴开心玩耍后,她却觉得自己被忽略了

当场就发疯、耍起小脾气,甚至还撒娇说:“呜呜,再不理妈妈,妈妈就要哭了”

于是,男孩只好在伙伴、和妈妈之间来回跑,一会儿跑过去安慰妈妈不要哭,一会儿又着急忙慌地跑去跟伙伴继续玩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一心二用,伙伴也嘲笑她:“我们不跟奶娃娃玩,你还是快要妈妈去吧,不然一会又该哭了”

随着伙伴们的哈哈大笑声落下,男孩沮丧地低下头,然后又无奈地回到妈妈身边

妈妈看到儿子跑过来,还一脸自豪地跟旁边家长说:

“看吧,我儿子就是个暖男,有伙伴也不会忘了我这个亲娘”

直到旁边有个大朋友提醒,并说出了男孩被伙伴排斥、嘲笑的真相,她才恍然大悟

原来,对孩子撒娇也是一种情绪索取

妈妈本意,原本是希望通过撒娇来激起孩子的保护欲,让孩子在有事可做里感受到成就感,以此减少乱跑、乱闯祸的约束效果

可孩子始终是孩子,让孩子承担起照顾、开解大人情绪的重担,这不是孩子所愿

如果是偶尔跟孩子撒撒娇,那这就是给亲子关系增添色彩的妙计

但如果我们把撒娇当成约束,迫使孩子成为照顾别人的“小大人”,那就是亲子关系倒错了

所以,尽管90后带娃主打的是随心所欲,但宗旨一直都是培养孩子独立,一旦偏离这个轨道就很容易让孩子承受不该承受的重担

不想亲子关系倒错,那家长要明白的是撒娇不如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

就像绘本《妈妈抱抱我》里有一段温暖的对话

孩子问:“妈妈,你挣钱那么辛苦都是为了我吗”

妈妈回答说:“不是的,妈妈辛苦是因为工作本身就辛苦,就像树上没有成熟的苹果,谁摘了咬一口都觉得很涩”

是呀,我们作为父母,最大的情绪价值就应该是给孩子营造充满爱的成长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耐心接纳等待

满足孩子的情感诉求

有人说,孩子的改变是需要信心、和力量,只有真正被看见才能自觉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句话在理,也值得很多家长们好好看看

有一个爸爸,曾分享了他的育儿经验,兰妈觉得很有说服力

这位爸爸是开工厂的,正在他事业风生水起、工作最忙的时候,儿子却出现了严重的叛逆情况

每天玩游戏成瘾,考试成绩也是班里的倒数名次,由于公然挑衅老师、对同学打架斗殴,学校已经给予了多次劝退警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孩子根本不当回事,一副“爱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无所谓态度,让爸爸深感无力

看着儿子一天比一天堕落,他也开始不断反思,直到发现儿子在小区投喂流浪猫,他才渐渐意识到,原来眼里不学无术的孩子也没有那么差

从那以后,爸爸就开始尝试改变,从包容理解、关心共情两方面展现不一样的影响力

孩子投喂流浪猫时,爸爸在一旁打下手

孩子考试考砸了,也没有抱怨,而是拿以前的糗事安慰说:“还是比爸爸强,爸爸以前还考过十几分呢”

孩子写作业翻不过来山、总是错的太多,也给予共情,他会拿学车举例:“爸爸学车的时候也觉得很简单,可是一紧张就分不清左右,别着急,我们静下心慢慢来,这点事根本难不住你的”

也正是有了爸爸的理解包容、关心共情,以至于后来打篮球不小心撞到老人,需要赔付上千元检查费用时,孩子能想到的第一件事也是爸爸

学习方面也是一样,考砸了不再自暴自弃、也没有摆烂不学,不懂的地方哪怕爸爸不会,也会主动跟爸爸寻求帮助、出出主意

而这种无条件的接纳、和共情方式,也确实在无形当中改变了孩子的态度,不再针锋相对、还戒掉了游戏,开始一门心思扑在如何提升自己上,最后也如愿考上了理想的重点大学

看吧,改变孩子是需要方法、更需要耐心等待的,比起过于强硬的批评唠叨,孩子也服教与有温度的爱意滋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一改往日作风

管好耳朵、嘴巴、眼睛

有位妈妈带抑郁的女儿去看心理医生

她问医生:“为什么我说的话孩子永远都听不进,不是故意不理人,就是嚷嚷着让我闭嘴,我是她妈妈呀,我还能害了她”

看着妈妈滔滔不绝地埋冤着,医生一针见血地指出说:“想要纠正孩子,那必须要想办法先赢回孩子的心”

讲真的,对于这一点我特别能感同身受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和女儿的关系真的很糟糕

她告诉奶奶:“我想换个妈妈”

甚至还怂恿爸爸“赶紧换个老婆吧,这样我就有了新妈妈”

那个时候的挫败感无法用言语表明,我一直觉得自己根本就是养了个“白眼狼”,却一直未曾检讨过自身的错误

直到有一天,女儿歇斯底里地怒吼着说:“看不惯我,那就别看呀,省的给你找不痛快,也省的我生气不爱听”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讲话沟通的重要性,也一改往日的强势作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

耳朵方面,我会认真听女儿把话讲完,注意观察她的表情,也会及时回应说“没事,你慢慢讲,我听着呢”

嘴巴方面,每次沟通之后,都会再多问一问:“你觉得怎么样”、“你希望怎么样”、或者“需要爸爸妈妈做些什么”

还有眼睛方面,就是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觉得她自己有进步,自信的力量会顶着她不断勇往直前

就像一百分成绩、只考了三十几分,这是学习态度上的事,从三十几分考到九十分,那就是孩子改变态度的积极过程了

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就是一改往日作风,管好自己的耳朵,嘴巴和眼睛,尽可能多一些倾听、尊重、还有闪光点发现,那孩子的学习之路才会充满着积极与光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走在时尚前沿

做一个跟得上时代的人

有句话说:“父母满嘴是爱,却满目狰狞”

这句话我连读了五遍,也不止一次反省才慢慢悟懂

就像我们明明对孩子那么好、明明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可为什么孩子就是不能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叛逆起来反而还把我们当仇人一样看待呢

我把这个问题说给女儿听

女儿给出的回答是:“知道我为什么不喜欢听你说话吗?因为你总是那么的双标,前一秒对别人说话轻言细语,后一秒对我骂骂咧咧,变脸简直是比翻书还快”

我解释说:“这还不是为了你好”

女儿立马打断:“瞅瞅,又来了,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但我就是接受不了你讲话的态度”

自此,我严格要求自己拒绝双标,在外面怎么跟别人讲话的,回家就怎么跟女儿沟通

其实呢,这也就是礼貌、和尊重的事儿,做好这两点孩子才能感受到爱,然后主动靠近、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佩服这样一位妈妈

他儿子说:“结婚有什么好的,生了孩子就被绑住了,一点都不快乐,还不如不生”

妈妈听后并没有生气,而是迎合着说:

“确实是这样的,有了孩子后就是责任,不再像以前那么自由了,可妈妈希望你开心快乐、也希望你晚年不孤单,就像妈妈现在,就因为有你而骄傲、踏实,如果没有你陪伴在侧那人生该多么无趣呀”
“孩子呢,可以选择不生,要生就要做好当父母的准备,还要带在身边养着,这样才能体会到为人父母的快乐,酸甜苦辣,每一味都够你细细品尝了”

借此话题,儿子也发表了更多看法,两个人算是越聊越欢了

讲真的,如果“不结婚,不生孩子”这个话题,落在了普通父母嘴里,那孩子接下来很有可能就是一顿痛骂批评

所以,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沟通、不愿意再亲近,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在纠正孩子之前也一定要先检讨一下自己

让孩子的生活因为爱而变得温暖,让孩子学习因为鼓励而变得有自信,也让孩子的未来因为接纳而更有发展潜力,这种“有温度”的教育方式才是能赢回孩子心的重中之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关于“爱孩子比惩罚更有改变力量”这个话题,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