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10年,魏州的节度使罗绍威死了。

在河北,罗绍威与王镕可以说是最强大的两个地方势力。他们与朱温时战时和,从来也就没有认真地接受过朱温的领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温在与李克用作战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对这两地用兵,在战败李克用之后,他也在这两地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就在罗绍威还在世的时候,梁兵就已经开进了他的魏州,罗绍威不得不对梁政权称臣,并为朱温的部队运送给养,为朱温建立豪华的元帅府。

1、朱温的野心

实际上,罗绍威还对朱温的篡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正是他对朱温说过这样的话:

“现在晋阳等地的反对势力都是借口兴复唐室,不肯听从您的领导,您正应该灭亡唐朝,自己称帝,这样他们也就不再好说什么了。”

而后朱温从魏州返回长安,逼唐帝让位给自己。

罗绍威一死,魏州出现了一种权力上的真空状态,朱温首先注意到了这一点。

他马上派出人马进驻。他要借着这个机会,巩固自己在魏州的实力,最后达到把这一带并入自己的版图的目的。

而且,朱温还有一个更大的野心,他要把王镕统治下的地区也夺取过来。以前,王氏与罗氏相互为援,相依为命,南抗梁国,北抗契丹,时而引契丹为援,对抗梁兵,时而又向梁国求救,驱逐契丹,他们一起在力量的夹隙中求生存。

现在,罗氏的势力一旦不复存在,王镕也就成为孤军作战了。梁军大兵压境,他绝对不是对手,其结局只能是不走即降。如果可以通过这一次战役把罗氏与王氏的势力都平定下去,从此,梁国就可以在河北一带站住脚。这样不但是对晋国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威胁刘仁恭。真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王镕也看出了这一步。虽然从王镕的四代祖开始,他们家就一直在这里世袭着节度使的职务。可是王氏在这里的统治却不是日渐强盛,而是日渐削弱。当王镕成为节度使以后就更是如此。不是受到北方刘仁恭的威胁,就是受到南方朱温的进击。常常是自顾不及。

2、王镕的心机

王镕继位不久,就经历了一次动乱,几乎是失去了对当地的统治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受到来自朱温的威胁,王氏的军事力量不足以抵抗,所以,王镕正式向北方的燕求救。燕将李匡威率部来救。意外的事情就在这时发生了。

燕国国内出现了政变,把李匡威这位救他人急难的将军变成了无家可归之人。王镕感念他是因为前来援救自己才落得个如此结果,所以就很热情地把李匡威留下来,安置他住在城中的宝寿佛寺,并且经常前去看望他。

李匡威在无可奈何之时,想到的不是如何恢复自己的国家,重新建立自己的统治,却是想方设法地要夺取王镕的政权。就在一次王镕前来看望他的时候,他设下伏兵,生擒王镕。

当时王镕才只有17岁。就在李匡威要杀死他的时候,王镕高声喊道:

“请不必这样。你想要成为这里的当权者,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的。我是一个小孩子,本不想做节度使,都是受到部下的拥戴,不得已而为之。受难之际,是您带兵前来把我从困境中解救出来,我实在是不知道应该如何来表示我对您的感激。
我早就有让位给您的心思,只是没有来得及说出来而已。现在不如让我们一起骑马回到我的衙门中去,我当着您的面吩咐我的手下将军们服从您的指挥,正式把权力移交给您,怎么样?”

事实证明,李匡威是被一个孩子愚弄了。

王镕与李匡威行至半途时,从路边的断壁中跳出一个黑大汉,凭着一双空拳竟把李匡威与王镕身边手持利刃的众武士们打倒在地,一把将王镕从马上掳了下来,挟在腋下,跳墙跑了。

这个人名叫墨君和。

当墨君和发现王镕受到李匡威的挟持时,他果断地冲入重围救出王镕。

当王镕被送回府第的时候,卫士们问起是谁救了他们的节度使。墨君和担心自己的姓名不好记,就告诉他们说:“你们只要告诉大人叫他不要忘记砚中之物也就是了。”

砚中之物自然也就是他的姓氏墨了。

当王镕的部将们听王镕讲述了事情的经过之后,他们马上组织各自的部队,对李匡威的部队发起进攻。在城中进行了一番混战以后,王镕的部队获得了胜利。

3、求救的无奈

也就是在这次动乱以后,王熔把他的儿子王昭祚送到梁国去作人质。朱温也正想好好拉拢一下王镕,所以对他的儿子很好,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此时,当罗绍威一死,朱温希望可以借机发展自己在河北地区的势力,他也就顾不上自己的亲家王镕对此作何感想了。

所以,王镕担心的不仅是失去自己独立统治的地位,他同时也在担心,一旦他落到朱温的手中,他的性命可能会受到威胁。

王镕知道,现在可以做他的外援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李存勖,一个是幽州的刘氏。

这时,幽州政权的主人已经不是刘仁恭,而是他的儿子刘守光了。王镕与刘仁恭交战多年,甚至他还曾借助朱温的力量与之相抗,现在怎么能求救于刘守光呢?

况且王镕心里也十分清楚,刘守光即使发兵,也会在打败朱温以后不利于他,这是前门拒狼,后门进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李存勖呢?他以前曾在晋、梁之间选择了梁,为此得罪了李克用,李存勖肯为他发兵吗?李存勖不会认为这是他与朱温联合定下的计谋,有意地引他上当吗?

思来想去,在万般无奈之际,王镕还是决定试着同时向双方求救。

当王镕求救的使者来到晋阳城中的时候,正巧王处直也派使者来到晋阳城中,想要推李存勖为盟主,一起兴兵进攻梁。李存勖在接见了双方的使者以后,为此事与臣下们商议。

李存勖认为:

“王氏当初臣服于朱温也不过是出于利害关系而已。在大唐王朝统治的时候,王氏还时服时叛,何况是对朱温,他能一直忠心不变吗?婚姻也不过是一种形式,现在他顾命尚且不暇,哪里还有心顾什么婚姻。我们如果因此而疑心,正中朱温的奸计。应该马上发兵,我军与赵兵合力,一定可以打败梁军。”

晋兵出动了。

当王镕的使者来到幽州的时候,刘守光正在打猎。他的谋士孙鹤对他说:“赵人来求救,这可是天赐良机。正是大王建功立业的时机到了。”

刘守光却说:“王镕屡次负约,现在就让他与朱温拼命去吧,我们可以坐收渔利,又何必出兵救援呢?”

刘守光最终没有出兵。梁军与晋军在河朔相对。

4、李存勖的生死之战

就在李存勖接到了王镕的求救信时,他知道自己将要在赵国与朱温的主力部队决战了。

可是李存勖手下的将军们却都是极力反对这一军事行动的。他们在心理的承受力上显得远不如李存勖这个年轻人。从另一角度说,也是因为他们对当时的局势没有一个足够清楚的认识。

这种决战无疑是对李存勖最为有利的决战,甚至可以说,他很难得到如此有利的局面。

一方面,梁军远道而来,晋军可以以逸待劳;梁军长途作战,补给成为难题;梁军要先与魏地及赵国的部队作战,晋军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另一方面,魏地与赵国各地普遍地存在着反梁情绪,而晋军是赵王请来的救兵,自然会受到欢迎,得到当地人的支持。何况这一次可是到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上去作战,沙陀军的骑兵优势可以充分地发挥出来。

如果李存勖在这一战役中获胜,从此,他可以在实际上控制河北各地,与之结成反对朱温的同盟,自北向南,对朱温构成极大的压力。

他也可以从此把他最重要的两个敌人朱温与刘仁恭完全切割开来,让他们不能协同一致地对付自己。另外,李存勖还可以利用北方善战的士兵为自己作战,他可以从这两地得到优秀的兵员。

如果战败了呢?

那样的话,最大的可能就是梁军乘胜进攻晋阳。晋国可能立即遭到灭顶之灾。

这是孤注一掷的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李存勖别无选择。救赵,胜则存,败则亡;不救赵,坐以待毙。

李存勖迫不及待地与老将军周德威和他最信任的张承业一起出发了。

5、梁军的决战策略

李思安、王景仁统帅着7万梁军。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李存勖的部队却只有3万。

此时的梁军,一直在寻求与晋军决战。

原因很简单,从李克用晚年时起,梁军在对晋军的战斗中就一直胜多败少,所以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轻敌情绪,他们认为晋军是不堪一击的。

潞州之战他们虽然打败了,但是他们认为那是因为他们受到李存勖的偷袭,如果在战场上真刀实枪地决战,晋军一定不会是他们的对手。

当他们从战败中清醒过来的时候,他们就总结出这样一种经验教训。潞州之战以后的近年时间中,梁军一直就没有机会与李存勖的部队展开决战,李存勖采取扰敌之策,他是在争取时间以便进行他的内政改革。

可是这种回避决战的方针进一步使梁军产生了错觉,他们认为这是晋军不敢与他们决战的表现。于是他们就不断地寻求与晋军决战的机会,似乎他们一定可以在决战中完全打败对手。

晋军从井陉关出发,途经赵州来到野河。

野河是漳水的一个支流,由西而东,河的北面为高邑,河的南面就是柏乡。

晋军在高邑停了下来,因为在他们的对面,梁军已经驻扎在柏乡了。

这是公元909年的12月。

自从这一年的10月开始,梁军就对河朔地区进行着军事行动,首先是李思安与杨师厚从营州进攻上党。11月,朱温又派杜廷隐与丁延徽深入冀接应李思安等军。也就是在这个月中,晋军的前部由周德戚帅领进屯赵州。

12月,朱温任命王景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以李思安为先锋。

又派阎宝与王彦章率部在邢州与之会师。

部队临出发前,朱温对他的将军们说:

“镇州时服时叛,日后终究会成为子孙后代的大患,现在我把全部的精兵都交给了你们。镇州就是以铁铸城,你们也一定要为我攻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军进屯柏乡,已经做好了进行大决战的准备。

6、李存勖的担忧

李存勖听着部下的汇报,他知道,朱温临战易将,这对于稳定军心没有任何的好处,可是朱温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朱温在改变着自己的作战方案。

而李存勖最担心的则是梁军已经在暗中分兵两路,目前摆在他面前的只是其中的一支部队,而另一支部队则在暗中从其他的路线进攻他的老家晋阳去了。

如果梁军大部队前去进攻,失守几乎是必然的事情,他会失去自己的根据地。而且他还会腹背受敌。如果他回军救他的晋阳,眼前的这支敌军就会随后追击他,他将走一路受攻一路。

李存勖不禁出了一身的冷汗。

也许他的估计是错误的吧?

李存勖命令他的大将史建瑭,设法去弄几个俘虏来。

史建瑭可是很能干的人,虽然他并不清楚李存勖想要做什么,但是在相当短的时间里,他就与他的部下们一起弄了200多个梁军俘虏。

李存勖亲自审问,他想知道的只有一件事情,在野河对岸,梁军究竟有多少人。事实证明,梁军有7万,几乎是当时晋军的3倍。李存勖反而松了一口气。

天助我也!李存勖心中在欣慰地高呼。

他把部队向前推进。在距离梁军30里的地方安营。

他要给梁军造成一种压力。既然现在他们还没有分兵,那就让他们从此不再有分兵进攻的机会。

7、周德威的担心

李存勖派老将军周德威与他的名将史建瑭出兵挑战。他认真地给两位将军讲明了他的作战意图,于是两位将军对梁军大营发起了进攻。

他们带着少数部队猛扑梁军的大寨,喊杀声直传出数里之外,箭如雨下,竞然把梁军困在他们的大营中冲不出来。

第二天,李存勖进兵,在距离梁军只有5里的地方下寨。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梁军没有出战。

王景仁与李思安也都是久经沙场的人,他们对晋军还有点摸不透,他们不想冒险进攻。据他们所知,晋军前来的只有3万人,可是人数上居劣势的晋军为什么积极主动地进攻呢?是他们另有伏兵呢?

晋军也停止了进攻。因为他们内部出现了不同意见。

老将军周德威经过深思熟虑、表示反对李存勖的作战方案。

他对李存勖说:

“现在镇定一带人心不稳,这里毕竟不是我们根据地,我们与梁军在这里交锋,人心向背还未可知,我军数少于梁军,如果不速战速决,只怕镇定一带人心投向梁军,到时候就不易取胜了。
而现在这里的战场太狭小,前有敌军,后通又是河,很不利于我军的骑兵驰骋,我军骑兵占多数的优势对以发挥出来,应该主动后退,向梁军示弱,诱敌出战,而且可以通过我们的后撤,使战场扩大,以利于我军骑兵的冲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李存勖对此表示反对,君臣二人意见不同,争执不下。最后,李存勖索性回到自己的大帐中,对诸将一概不见,将军们都感到十分焦虑,可是他们谁也不敢冲进去向李存勖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