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引言:经常关注汽车的朋友,最近可有大瓜可以吃了。还是熟悉的“鞠躬”名场面,但如果道歉有用,为何还屡错屡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以来,国人对日系列车那可是爱得深沉,性价比高、做工精细,一直视其为“性价比神车”。不过万万没想到呐,这些“小日子”汽车制造商竟然集体"开挂"做假账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初,日本国土交通省对国内85家车企进行了全面“大扫毒”,结果查出丰田、马自达、雅马哈发动机、本田、铃木等5大知名企业在车辆测试过程中存在严重造假行为。

你们猜怎么造假的?数据直接人为修改,测试方法偷工减料......胆大包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曾经备受推崇的"精工制造"代表,日企这次可算是丢脸丢到家了。我们中国老百姓以前对它们那么有信任,这次就有多么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来对日本就带有民族“有色眼镜”,这下估计更没人买了。不过幸好我国车企没有跟风学坏,反而在新能源智能化大潮下勇挑重担,通过自主创新突破了发展瓶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系车企“组团”造假,颜面扫地

在日本国土交通省的检查过程中,竟然被一锅端了近500万辆车型的造假数据

其中丰田汽车公司在车辆测试过程中,被发现存在多达近170万辆车型的不合规数据造假问题。主要手段包括在测试数据上进行人为修改和遗漏、采用不符合规范的检测方法等。

图源:日经中文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本田方面的情况则更加严重,检查发现其约有325万辆车型存在类似的违规操作,造假车型数量之多在整个丑闻中可谓“遥遥领先”。不仅如此,在车型认证审批环节也被查出造假迹象。

为了赚点钱把顾客生命安全当儿戏!我们中国消费者今后可得提高警惕,把控每一关为自己的安全作保障!

图源:央视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自达虽然算不上业内最大车企,但作为同样代表日本汽车精髓的品牌,这次同样卷入了造假风暴。车检数据、物料质量检测等多个环节均存在造假行为。

话说这三家企业当年也算是日本汽车的代表了,丰田更是傲视群雄荣登"世界第一大车企"的宝座。

图源:Autosklin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田作为混合动力和技术研发的领头羊,产品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可靠实惠、油耗低"......现在看来这些所谓美誉也不过是浮云而已。

丑闻曝光之后就赶紧装模作样地在公众场合鞠躬道歉了。丰田那个社长佐们理反正也就一句"令人震惊,必将深刻反思"来敷衍敷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评论说这次丑闻暴露了日企内部管理、内控制度的严重缺陷,造假都成风了,笔者可太赞同不过了。

你想啊,要是管理层真有两把刷子,这种造假行为怎么可能会如此泛滥,几乎成为一种公开的"潜规则"?敢情上至企业领导层,下到普通工人,都把造假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重要的是,这次丑闻折射出日企严重缺乏变革创新的危机意识。看看他们现在的窘境就知道了,被美国特斯拉、中国新势力车企追赶上迫在眉睫,然而还在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要是继续这副死狗模样,迟早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之前不少业内人还对日系车企抱有一线期待,但这次丑闻无疑是亲自给自己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就凭这副死气沉沉的模样,怎么可能在智能电动化转型的新赛道上取得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底,日企集体造假的根源在于企业内部过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下过于注重短期战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央视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造假不仅可以规避投入更多资金进行整改的损失,还能持续获得利润,从而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

图源:央视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语中的,这些日企造假的根源就在于企业高层过于贪婪和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糊涂账,能赚一笔就赚一笔。

就为了一时的蝇头小利,这帮人竟然不惜玷污自己的品牌声誉,真是咎由自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下可好,现在不光是他们自己的品牌声誉严重受损,更是辜负了全世界对日本制造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图源:央视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难想象如果这起丑闻轰动全球后,日企的产品还有多少国际消费者愿意买单。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的生命和安全被这帮贪婪商人祸祸。

图源:央视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产汽车不落俗套,力争上游

在日系车企捲入造假丑闻的同时,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则正在践行一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给传统汽车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挑战。

但对于中国车企来说,这也正是一个弯道超车、赶超对手的绝佳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产汽车在传统燃油车时代,那是连日韩车的尾气都吸不着。不过好在电动智能化的大潮来了,这可算是给国产车品牌开了一个重新洗牌、翻身做主的大好时机。

像吉利这样的老牌国产车企就敏锐地抓住了机会,狠狠亮起了自主创新的"绝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利可得意了,才两年时间就搞出了一个"雷神动力"的全新电动品牌。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目标直接就是覆盖整车动力系统全产业链,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核心可都是自主研发的。

到2025年,吉利就能实现整车出厂集成解决方案了,这可是彻底甩掉了对外依赖的“顽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利这一手牌打得格外响亮,弄个电动车品牌虽然算不上多高深的本领,但敢于自主研发核心动力总成,敢于把整个产业链全部打通,那可是很需要魄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重要的是,吉利的这一做法无疑让整个国产车阵营看到了希望。如果说以前我们的确是被合资车企牵着鼻子走,但未来的赛道已经扭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利作为实力"老将",有胆量有突破也正常,但就连后起之秀的蔚来都这么硬核、这么有架势,真有点被震撼到了。在近期的创新日上,蔚来可是一口气拿出12项全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士别三日真当刮目相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能驾驶、电动化、数字化,这可是新能源车的三大技术高地。结果蔚来在上面不仅遍地开花,还各个通了内功外功,从NT2.0平台到新一代电驱,从大功率充电到ToF激光雷达,无一让人眼前一亮,大呼绝绝子!

图为:蔚来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要是放在几年前,我恐怕只能被蔚来的这些术语唬住了吧?但现在回过神来一想,怎么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解渴感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么一家创业公司,都已经把自主创新的道路走得这么彻底坚决了,我们作为中国消费者怎能不为之喝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者觉得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和飞跃,就是因为蔚来和吉利清楚意识到,新能源车时代绝不是简单替代燃油车那么简单。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这三板斧打造出来的是一个几乎颠覆性的全新生态。如果我们还是固守于传统模式,那肯定就会被时代的浪潮彻底抛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中国已然步入汽车大国行列,但在诸如芯片、操作系统这些核心环节,我们与国外的差距仍然巨大。但前路依旧险峻。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业的芯片自给率不足10%,国产化率仅为5%,供应链高度依赖国外半导体大厂。

图为:蔚来汽车自研芯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中国本土车企来说,自主创新依旧是解决"卡脖子"问题、摆脱对外依赖的根本出路。但笔者相信,这个“脖子”卡不了太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企车蒸蒸日上

汽车专业也成香饽饽?

随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的变革正在突飞猛进地推进。作为支撑这个传统产业的主力军,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样面临重大调整和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的汽车工程专业多年来一直是热门就业方向,当之无愧是高校理工科"香饽饽"专业。那会儿能搞懂发动机原理、底盘设计的就已经能“打遍天下无敌手”了。

可是现在在这个电动智能化的新时代,这些“老古董”竟也要面临就业寒冬?

图源:日本最大通讯社共同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电动智能化的大潮下,汽车的整体技术架构发生了根本性革新,需要工程师掌握与时俱进的全新知识体系。老一套已经很难再吃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校园里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还停留在内燃机和传统底盘的层面上,与行业的实际需求已渐行渐远。

电机、电池管理的原理都已然让现在“传统”的老师们捉襟见肘,更不用说电力电子、智能控制这些新兴"黑魔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传统汽车工程专业的日渐没落,不少高校终于拍拍脑门意识到不行了,赶紧给自己换了一副新装备。

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该校近年来先后开设了智能汽车工程、智能驾驶工程等新兴交叉专业;四川大学更是把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打造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汽车行业的变革给专业选择带来了全新的考量。新能源智能化的确是大趋势,因此像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等专业前景相当广阔,值得优先考虑。

但传统汽车工程专业并非“一无是处”。像编程、人工智能这些看似泾渭分明的跨界专业,将来同样可以为新兴汽车行业献身献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家长来说,更不能囿于传统思维,生搬硬套地将孩子推向所谓"热门"专业的怀抱。相反要积极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才能让孩子在学校学得开心,将来的生活中也能学以致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独孤求败”的日系车企如今颜面扫地,而不少国产车企怀揽"自主可控"的理念,大举进军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之路,迎头直追,把外资品牌“按在地上摩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国内汽车产业想要更好地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作为支撑。2024高考刚刚落幕,专业选择成为不少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也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对汽车产业的新兴专业产生兴趣,不仅站在风口有利于自身发展,也能为咱们国家自己的品牌添砖加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同学们也不要纠结于眼下专业的名气大小,先从自己的兴趣点出发,把握好机遇就行了。现在行业变化太快,谁也说不准哪个专业才是最后的"香饽饽"呢?

您认为日系车企集体造假是出于何种原因?您对国产汽车的崛起又有什么看法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么?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