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叫林小满,今年38岁。

我的老家在河北东部太行山脚下一个名叫河东村的小村子,除了我们家之外,村里的人们都姓赵。

听父亲说,我的爷爷是个孤儿,从小跟着外公外婆长大。在爷爷成家后不久,老两口就相继去世了。后来因为在当地生活不下去了,爷爷便带着奶奶还有我的父亲和大伯一家四口来到河东村落了户。

因为是外来小户,爷爷一家四口在村里一向都很低调。在生产队的时候,别人家还没上工,爷爷就在地里干开活了,一些没人愿意干的脏活累活,爷爷总是抢着干。分开单干之后,爷爷和奶奶也总是忙完自家的活计后帮了东家帮西家,不是帮东家收麦就是帮西邻打场。总而言之,村里不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爷爷和奶奶总是第一个到场。

正是凭着一点一点的积累,爷爷奶奶才慢慢地在村里站稳了脚跟并赢得了乡亲们的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在爷爷奶奶的熏陶之下,父亲和大伯也继承了他们的处世之道,两人都是热心肠,谁家有事需要帮忙,都会不遗余力地忙前忙后。

我的父亲名叫林永厚,因为上过几天学,再加上头脑活泛,也算是村里的一个能人了。

父亲种地是把好手,他是村子里第一个种蔬菜大棚的人,靠着种蔬菜大棚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后,大度的父亲并没有自己独享这份得来不易的成果,而是带着乡亲们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正是在父亲的带领下,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成了全县有名的温室大棚第一村。

随着村子里的温室大棚越来越多,赚到的钱也越来越少,父亲又开始思谋起了养殖。有了温室大棚的基础,乡亲们也都相信父亲的眼光,随即跟着父亲也搞起了养殖。

养殖火了几年之后,父亲又带着乡亲们跑起了运输,从周边相邻县市拉回来的西瓜桃子苹果梨都是抢手货,沿街串巷的吆喝几声,半车就没了,利润是翻着倍的赚。

倒腾了几年水果之后,父亲便开始专门在集市上卖起了东西。农村地方,隔上几天就有村子里赶会赶集,这时,父亲就会拉着一车东西到集市上去卖。

凭借着父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灵活的头脑,我们家的日子过得是红红火火,隐隐成了河东这个小村子的首富。

有了钱之后,父母并没有觉得自己和别的乡亲有何不同,两口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善良朴实:谁家有事宁肯不出去赚钱也要到场帮忙,乡亲们来借钱父母从来都不会他们失望,数目大的他们还拿个小本本记着,三十五十的压根就不往心里面去。

父母恩爱,生活美满,乡邻敬重,这样的家庭谁不羡慕呢?

就在我以为这样的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悄悄地来了!

这一切都要从两场病痛说起。

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好,虽然外表看上去生龙活虎的,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闹病。特别是在生下小妹之后,母亲的身体更加虚弱,三天两头就得吃药。

母亲是个要强的人,对于自己的病情压根就没有放在心上,总觉得自己的病不要紧。每次难受的时候就在小镇里的卫生院买些小药片暂时止疼。当然,为了怕父亲跟着着急,她做这一切都是背着父亲的。

直到1995年初冬的一天,母亲因为疼痛发作而昏死过去,父亲这才知道母亲生病了。

见母亲疼得死去活来,父亲着急了,连忙开着三轮车把她送到了乡卫生院,到了卫生院医生仅仅看了一眼就让赶紧到县医院瞧瞧。心急火燎地赶到县医院并在那里住了几天院后,母亲又被送到了省人民医院。

就这样,父亲带着母亲折腾了将近大半年的时间,不但花光了这些年的全部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外债,可即便如此,母亲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

在母亲入殓的时候,一向硬朗的父亲就如同犯了错误的孩子一般跪在棺材旁一边狠狠抽着自己耳光一边向母亲赔着不是,哭声里充满了懊悔与不舍。

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父亲一夜之间就显得苍老了许多,再也没了往日的精神气。

但日子还要继续,三个孩子还未成年,还需要他来抚养,给母亲看病欠下的一屁股外债也必须要还。于是,在办完母亲丧事后的第三天,父亲便又振作精神开着三轮车赶集去了。

我担心他独自一个人在路上有什么闪失,便跟着他一起走了了。

今天父亲要去的地方是山西和顺一个名叫崔家岭的村子,每年的六月初三是崔家岭一年一度的庙会。为了庆祝庙会,村子里特意请了一个戏班子来助兴,也正是因为唱戏的缘故,庙会庙会才会热闹三天。

崔家岭是个有三四千人口的大村子,再加上地处交通要道,附近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会来庙会凑个热闹,因此前来赶会的人非常多。

为了能在庙会正式开始之前占到一个有利的位置,父亲特意早走了一天。

六月初二这天,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在下午四点多钟的时候,我和父亲终于赶到了崔家岭。

等我们到来时,村子里已经来了不少商贩,不少好位置已经被人占了。无奈之下,父亲只好找了一个比较偏僻的位置支起了卖东西的摊子。

弄好自己的摊位后,热心的父亲又帮着周围的同行忙活了起来,一番忙碌之后天已经黑了。吃完饭之后,我们早早地就休息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我和父亲早早地就起了床。

崔家岭的集会是这一带有名的集会,父亲本想趁着这次集会好好赚点钱把眼前紧手的欠债还还,但令人失望的是,前来赶会的人倒是不少,但买东西的人却少得可怜。

忙活了三天,父亲还卖了不到一千块钱的东西,除去成本之外,他压根就没有赚到钱。

流年不利,就连喝冷水都塞牙,此刻的父亲就是这般处境。

六月初五是庙会的最后一天。下午时分,眼见赶会的人越来越少,心灰意冷的父亲便决定收拾东西回家。

就在他忙着收拾东西的时候,街上的人们突然都朝着不远处的一个摊位跑了过去。一瞬间,前来看热闹的人们就把摊位围了个水泄不通。

“爸,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我疑惑地问道。

“谁知道呢?别管了,赶紧收拾东西吧,趁着天黑之前赶回去。”父亲回道。

大约过了两三分钟之后,拥挤的人群中突然传出了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放了我吧,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听到这个声音,父亲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放下手里的活计朝着人群走了过去。我早就想上前看看热闹了,见父亲走了,我也就丢下摊子跟了过去。

走到近前才知道,原来是有人抓住了一个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