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他被评定为副兵团级,三年后中央军委开始对全军干部进行考察,他预估自己是中将,结果连个少将都没评到,只被评为大校。因为军衔太低,他以身体不佳等理由没有出席授衔仪式,他就是不服,此后他一生没穿过大校军服。但是他对党的忠诚毋庸置疑,王震更是安慰他说时间会证明一切。他的名字叫做杨宗胜,他身上又发生了什么故事,下面就在这和大家简单聊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宗胜出身贫寒,早年曾读过两年私塾,也因此认识了些字。后来因为家中变故,杨宗胜中途辍学,那些年他在外闯荡,饱受压迫和剥削,也正是因为此种经历,他渴望推翻封建势力,追求人人平等。1930年,杨宗胜24岁,他正式入了红军,成为一名无产阶级斗士。

在此期间,因为杨宗胜识字再加上他作战勇猛,所以他很快得到了组织的重用,两年后杨宗胜就被党任命为红18师52团供给主任。1935年初,红军长征经过贵州时,杨宗胜疟疾,高烧不退,无法随队前行,组织便出于人道主义安排他在当地一个老乡家中休养。在身体有所好转后,尽管还未痊愈,但杨宗胜没有放弃跟随组织脚步。他连夜赶路,凭借钢铁般意志,沿路乞讨,终于追上大部队,重返红色阵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组织就觉得这小伙子是可塑之才,信念坚定,值得好好培养。后来1937年抗战爆发,杨宗胜在王震359旅担任供给官,主要负责为部队筹措粮草和经费。王震能搞出“南泥湾自给自足的生产奇迹”,杨宗胜功不可没,而王震同样也很看重这个年轻将领。

其实杨宗胜不光后勤工作搞得好,指挥作战能力同样不容小觑。1944年,杨宗胜奉命带队伍回老家湖南湘阴开展抗日活动,短短数月他就召集到上万人,对日军展开猛烈攻击,并且多次以少胜多,取得了重大成绩。1949年,西北解放,杨宗胜随西北野战军南下西南,协同中野围剿盘踞在川贵的国民党残敌。全国解放后,他留在西南军区工作。1952年他被评定为副兵团级,1955年,全军预备授衔,杨宗胜觉得凭自己的战功和资历,至少能评上中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杨宗胜感觉没有错,按照当时的相关规定,杨宗胜这样的兵团级干部确实应该是稳上将追中将。而现实就是他的确一开始被列入了少将名单中,当时杨宗胜得知后还很不满,觉得自己不应该止步少将。老战友得知后就安慰他,不管是少将还是中将,又或者是掏大粪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的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了战友的安慰,杨宗胜了自己是少将的现实,然而军衔还没捂热,军委突然对他降衔,把他列入了大校。这能忍?杨宗胜心想自己是老红军,功勋显赫,他的老部下都是少将,中将,他却只是大校,这让他怎么接受。于是杨宗胜公然向军委表示抗议,甚至为了发泄不满,授衔仪式他都没有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军委对他的抗议却没有回应,仍坚持授予他大校军衔。为了表达不满,杨宗胜一直没穿过大校军装。而关于杨宗胜被降级的原因,较为主流的说法是,杨宗胜当初回家乡抗日的时候,没有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严惩剥削分子,而是包庇了一个曾救过他性命的地主,这让很多无产阶级群众非常不满。对此杨宗胜则表示事出有因,是因为地主大力支持抗日活动,在很多程度上提供了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杨宗胜老领导王震知道后,他叹气安慰自己的老部下,说自己知道他对党的忠心,一切就让时间来证明吧。后来,杨宗胜跟随王震去了新疆,此后一直扎根西北,建设边疆,保卫边境。至于军衔问题,杨宗胜也随着时间释怀了,毕竟,相比起革命路上牺牲的同志,他还是很幸运的。1981年,杨宗胜因心脏病发作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