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13日讯庑殿顶绿琉璃瓦屋面,东南立面木构件彩绘、油漆新作,门罩新作防水层……近日,坐落于济南市市中区通惠街1号的北洋大戏院完成修缮,匾额上“北洋大戏院”五个金灿灿的字雄浑大气。这座有119年历史的老建筑被修葺一新,风采依旧。

北洋大戏院始建于1905年,初为“兴华茶园”,建筑结构为简易席棚。1934年,它被定名为“北洋大戏院”。1953年拆除旧楼扩建为新型剧场,样式为传统复兴式,落成后定名为“人民剧场”。1992年恢复为“北洋大戏院”。2012年对北洋大戏院进行了恢复性修缮工程。

距离上次修缮已经过去了12年,北洋大戏院受自然、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坡屋面局部塌陷,瓦件破损;木构架糟朽、断裂;檐板污损、糟朽;室外抹灰污损、开裂、脱落;油饰开裂、脱落等不同程度的病害。今年3月份,再次启动对北洋大戏院的修缮工作。

济南齐鲁园林古建筑工程公司现场管理员张弘表示,此次修缮主要包括东南立面木构件彩绘、油漆新作、琉璃瓦屋面查补、门罩新作防水层、东南立面墙面涂料、坡屋面望板拆除后梁架检修,新作望板及防水、更换糟朽檐板、屋面电梯间拆除后重新砌筑等内容。

2017年3月,北洋大戏院被济南市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年代为清。

济南被称为“曲山艺海”,是北方曲艺码头,北洋大戏院曾经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艺术码头。如今即便是在修缮期间,这座位于济南老商埠内的北洋大戏院也一直没有中断正常演出。此次修缮不仅是对建筑本身的保护,也为戏院的艺术生产和创作以及满足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保障。

除了北洋大戏院,近年来市中区还对老建筑比较集中的上新街进行改造。上新街地块内包括济南万字会旧址、景园等7处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历史建筑,山东剧院、山东歌舞剧院2处重要文化建筑,方荣翔等12处名人故居,3条传统街巷。其中,上新街108号和112号近现代建筑的保护性修缮于2022年先行试点推进。

对老建筑最好的保护就是合理利用。全国不少城市都借助城市更新对老建筑进行修复改造,并打造了不少城市文化名片。位于市中区的融汇济南老商埠则在保留原有街道肌理和格局的基础上,植入老商埠文化属性,通过迁建、移建、复建等方式,将商埠传统建筑与充满现代感的商业融为一体。随着爱心斑马线、爱心红绿灯、夹心胡同、玫瑰瀑布等创意场景的打造,更让老商埠成为浪漫的代名词,也逐渐成为年轻人首选的网红时尚打卡地。

2023年,济南市市中区创新完善了老城区发展工作机制,济南中央商埠区被纳入全市古城保护提升工作体系,与明府城片区实现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根据今年的工作计划,市中区将深挖商埠老建筑、老字号、老故事文化内核,打造商埠文化融合创意产业园、国家级广告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同时实现上新街历史文化街区全面升级和开街营业。

闪电新闻记者 耿欣 通讯员 孔雪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