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成为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对于起步区而言,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新质生产力将从哪里培育成型?

日前,由济南市“项目深化年”经济宣传工作专班指导,济南日报策划组织的向“新”而行——济南新质生产力主题报道活动走进起步区。在专访环节,市委常委,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孙斌表示,起步区是推动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平台,也是促进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必须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聚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不断开创绿色智慧宜居新城建设新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市委常委,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孙斌表示,起步区的成形起势,归根结底要靠产业的赋能聚势,必须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在实体经济上重点发力,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起步区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实践探索,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六个字——育林、育苗、育种。”

育林,就是着力培育主导产业生态。孙斌说,起步区已经确立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服务业的“3+1”主导产业,均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聚焦当前产业定位,起步区大力招引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条落地,在一些领域已经形成了规模化产能,产生了引领带动效应。“比如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们集聚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弗迪电池、比亚迪半导体等项目,逐步构建起了以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为核心,以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智能驾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配套为支撑的全产业生态。”当前,起步区正在积极配合企业加速释放整车产能,优化在济南基地的车型配比,同步加快健全智能网联汽车的制造、测试、应用等产业生态,打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的高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增添动力。

育苗,就是着力培育未来产业体系。“起步区把布局未来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在崔寨片区规划了5200亩的未来产业园,聚焦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空间等方向,打造‘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的未来产业集群。”孙斌介绍说,氢能是起步区抢抓未来产业先机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正在与国家电投联手推进总投资100亿元的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建设,年产能各1000台(套)的发电燃料电池、空冷燃料电池及车用燃料电池3条生产线已经投产。该基地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100亿元。以该基地为载体,下一步起步区将系统推进氢能产业技术研究,开展应用场景示范,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持续增强发展新动能。

育种,就是着力培育科技产品应用。科技研发催生新质生产力,产品创新驱动产业创新。起步区在中科新经济产业园率先开展探索,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园区抢抓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机遇期,引入“中科系”科研院所,推进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部分科技成果已进入市场推广期。其中,首台燃气轮机已实现商用,工业核检测、医学核设施等产品拿到市场订单,孵化出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势头良好。为了更好服务园区企业和科研机构,起步区建立了企业服务中心,搭建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导入专项产业基金,引入大学科技园、“启迪之星”孵化器,完善公寓、商业等配套设施,已吸引院士团队2个、高层次人才451人。通过高效集约配置生产要素,推动形成人才、科技、产业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和技术研发、试验验证、市场推广的发展链条,持续营造良好的科创环境。

起步区定位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平台,肩负着主动对接区域重大战略、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的重任。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起步区也始终以开放之姿迎八方合作。孙斌表示,“锚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方向,我们编制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业机会清单,加快引入和培育优质产业,塑造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清单主要涵盖了起步区主导产业、未来产业、城市副中心示范区、产业服务机构等四大领域15类73项机会。其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重点面向科技领军企业、高能级科研平台、杰出科技人才提供产业机会。同时,聚焦机器人、元宇宙、人工智能、中国芯、未来能源、未来材料、空天动力、核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八大未来产业领域,强调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关注原创性、前沿性技术创新,突出新领域、新赛道占比高的未来产业进行布局,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培育起步区未来产业增长点。

2024年是起步区实现“五年成形”目标的冲刺之年,随着“育林、育苗、育种”工作的有序展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弦音一次次拨动,一首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的澎湃乐章正奏响在黄河北岸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济南日报 记者:卢震 张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