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大大小小的中国画展中,我们时常会发现一种现象:许多当代中国画作品在创作风格上,似乎遗失了那份深厚的写意精神。

在我国美术史上,中国画曾经以其独特的写意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无论是山水画中的“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还是花鸟画中的“超以象外”“似与不似、不似之似”,都体现了中国画独特的写意精神。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写意精神似乎在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

作为一位有着深厚艺术造诣的艺术家,靳尚谊在央美的毕业季现场发表了这样的感慨:“没有写意,大写意没有,包括小写意也很少,都是工笔。为什么?你们国画系,怎么成这样了!”这不仅是对当代中国画现状的质疑,更是对我们民族艺术精神的呼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可染 人在万点梅花中 57.5×45.5cm

写意精神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更是中国艺术的核心。在中国艺术中,无论是书法、绘画、戏曲音乐、园林设计,还是诗词歌赋,都充满了写意精神。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对人生、对宇宙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中指出,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而写意则是意境诞生的关键。写意不仅仅是将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表现出来,更是中国山水画因心造境、情境交融的文化认识与艺术把握方式。因此,写意精神是中国山水画的精髓,也是中国艺术的核心。

写意精神不仅体现在艺术创作中,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境界。中国艺术精神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艺“载道”,具有介入生活的教化作用;二是抒发个人情怀的超逸精神,体现一种生命的意识,一种个体升华的精神境界。在古代文人的眼中,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是他们表达情感、抒发内心的方式。因此,写意精神成为了他们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们似乎越来越追求效率和实用主义,在当代中国画坛,我们似乎已经很难看到那种淋漓尽致的大写意作品。相反,更多的作品更注重细节的刻画和形似的追求,导致写意精神的缺失。这种缺失并非偶然,而是与中国画坛的整体趋势有关。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画家过于追求名利,忽略了艺术的本真,将艺术创作变成了机械的工艺制作,失去了艺术的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白石 万竹山居 102.5×49.5cm

那么,当代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到底去哪了?

首先,我们不能否认的是,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对于艺术的追求和欣赏时间精力有限。在这种背景下,工整细致、直观、易于模仿的工笔画可能更受欢迎。其次,教育体制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当前的教育体制下,艺术教育往往过于注重技巧和形式,而忽视了艺术的精神内涵和人文价值。最后,艺术品市场的冲击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艺术品市场往往更注重商业价值,而忽视了艺术的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现状而放弃希望。事实上,中国画坛仍然有许多优秀的画家和作品。他们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注重写意精神的体现。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挽救和传承中国画的写意精神。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和教育工作者。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多元的艺术市场机制,提高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为艺术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总的来说,当代中国画的写意精神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然而,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积极应对,我相信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我们期待中国画写意精神的回归。

(作者为中国书协会员、江苏省书协理事、无锡市书协副主席)

来源: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