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马桥,历史悠久,山水灵秀,资源丰富,是保康县磷矿、旅游、药材“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全面开创经济绿色发展的经济重镇。

因其位于大巴山台缘褶皱带,巴山山脉由西向东与荆山山脉由西北向东南横亘或交汇,境内形成多处地质断裂带,石灰岩和磷酸岩构成高山峻岭,趋向喀斯特地貌发育,有许多溶蚀洼地、溶洞、漏斗、岩溶泉及暗河等。山体长期受河流强烈的切割后,造成谷坡陡峭,峡谷深窄。水源多从谷底和地下暗河流失,导致全镇人畜饮水资源匮乏。特别是集镇供水建设,远远滞后马桥经济发展水平,已成为马桥多年不解的难题,严重制约了马桥经济社会、城市文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阻碍了马桥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

为此,马桥镇党委、政府和保康县水利局高度重视,在“十三五”期间,借助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的优惠政策,组织省内相关技术部门和资深专家经过多次考察论证和勘测设计,在桃坪一组征地6872m²米,水利局投资二千多万元,新建标准化自来水厂一座,可全力保障集镇33400人饮水安全。新建自来水厂与呼啸而来的郑万高铁和保神高速遥相呼应,为马桥集镇的繁荣掀开新的篇章,共同书写时代的韶华和瑰丽。

科学选址、精准定位

世界各国一般以人均用水量、用水结构、供水水质标准以及安全饮水普及率等指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科学选址、科学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模做好集镇供水工程,是确保这些指标达标的关键,也是保证供水工程正常运行的前提。

马桥水厂选址在桃坪河村的龙洞河是科学合理的。从地质结构的角度来看,龙洞河位于茅山岩东北12公里处,正好错过神农架新华镇烟灯垭至马桥大横溪的断裂带。此外,茅山岩的承雨面积大(约13.29Km2),植被丰茂,是一个天然的储水罐。龙洞河生态原始,且常年有两个龙洞出水,年平均径流量约505.82万m³;从地理位置来讲,取水坝位置狭窄(底宽不足3米),两边岩石坚固,适合筑坝。净水厂位置开阔、安全,安静。关键是水厂到集镇中心仅6.5公里,交通便利,建设投资省,且高差达到107米,完全可以满足马桥集镇建设的需求。

1.马桥集镇供水建设的简史

马桥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境内溪河云集发轫,从属粉青河水系。然而,集镇供水与粉青河水高差太小,从鱼头河取水水源不足,路程太远。周边的小沟小岔更是鞭长不及。

早些年,马桥集镇饮水都是在张湾的羊儿沟、纱帽山脚下的老井、周湾的龙洞沟,岩子头的姬家沟挑水。遇到天旱水源枯竭的时候只得到大河(粉青河)和小河(横溪河)取水。这些水,水质严重超标,浑浊,钙值高,有的还含有很多血吸虫、大肠杆菌等细菌,对人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1982年,马桥成立第一个简易的自来水厂,在马桥街姬家岭子建设100m³的蓄水池一座,从河南坪顾家湾沟取水,但供水设施简陋,供水量仅能维持集镇单位用水。陆续有条件的村和农户也自建起简易的自来水厂,但大多数还是靠肩挑背驮的板车儿拉。1989年马桥成立社办企业,投资28.6万元,从周湾的龙洞沟架设100#的钢管引水至集镇,但终因水头太低、水量不足等因素不能保障集镇供水。继而又投资18.2万元,在马桥街2组打井,安装25千万瓦、水头48米的2台提水泵供水。后因供水管网老化,供水成本高,运行费用无法保证而搁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翻开马桥集镇供水的历史,充满了曲折和艰辛,随着马桥集镇的发展,供水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供水水源也是几经周折。集镇供水工程在不断变迁也在不断完善,也直接推进马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稳定的发展。原水厂厂长王大勇今年68岁,他记忆清晰地说,“马桥水厂水源先后选择了6处,厂址迁徙了3次,但是怎么都不能保证集镇正常供水,每到腊月三十居民家中最好的年货,就是备足水缸和坛坛罐罐的水,这些年来马桥集镇人民吃水都是举步维艰”。

2007年私人老板黄立权投资68.2万元,从龙洞河黑龙洞(暖龙洞)铺设160#PE输水管11.7公里,建取水坝2个,铺设供水管道48.5千米,基本保证集镇24个单位八百多户,5千多人的吃水。但随着集镇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对供水规模、供水量、水质、水压、供水保证率以及供水环境都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为了规范管理,扩大供水规模,2013年政府出资二百四十多万元把水厂收购回来,由镇直单位马桥镇水利管理站进行管理。2018年经保康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和武汉水利勘测设计院共同勘测设计,湖北水建建设有限公司建设施工,在龙洞河新建一座全自动化的自来水厂。

2.蓄水源头茅山岩传奇

新建的取水坝位于茅山岩脚下黑龙潭下游2000米,库容2.8万m³,水坝西南巍然屹立的就是马桥镇的最高峰茅山岩。这山,为水坝蕴含着丰富的水资源,也是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她藏有丰富的磷矿资源,与“华中屋脊”神农架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是金钗、苍术、白及、杜仲、七叶一枝花等多种名贵药材生长的摇篮。

茅山岩古称“茅庐山”或“茅麓山”,海拔1896.5米,茅山顶称玉皇顶,建有玉皇庙,常年香火旺盛,人称“中武当”,史料记载,古时有三百多人在此得道成仙。秦末马桥为“大茅镇”这与茅山岩道教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著名的《山海经》记载“荆山之首曰景山”茅山岩是荆山山脉第一座山峰。有史料记载这里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人类始祖华胥的生活区。这里有茅山道士高天贵御龙游历的传说;也有白莲教王聪儿义军抗清的悲壮故事;更有三茅真君在这里悬壶济世悟道成仙。但最终只留下“北门飞雪千载过,当年往事成笑谈”的感叹。唯有这茅山岩脚下奔流不息的龙泉始终孜孜不倦地滋润万民,泽惠四方。

3.水厂所在地龙洞河风光旖旎、传说美丽

龙洞河位于镇南的桃坪河村,从新建的净水厂向东南到营盘岭,全长16公里。峡谷均宽20米,最窄处不足5米,峡内大多是悬崖绝壁,溪流蜿蜒,生态原始,植被丰茂,是钱鱼和大鲵等多种珍稀动植物的栖身之地,谷内潭、瀑、洞、峰、崖,形态异美,气势险峻,神奇的老龙洞(黄龙洞)和黑龙洞(暖龙洞)把蓄积已久的龙泉,从岩洞中骄傲的喷薄而出,在谷底形成一道道壮丽的景观。

黑龙泉(暖龙洞)似银纱从半空飞落谷底,形成涓涓溪流像诗一样的歌唱,汇聚成盈盈石潭映射林间的漾漾光芒。这潭一个个串联起来形态各异,似睡席、似腰盆、似簸箕,潭水清澈见底,鱼翔成群;这泉甘醇可掬,传说饮之能治百病,被人们称为“佛泉”;这谷岸古木参天,百草丰茂,生机盎然。“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在苍松翠柏掩映的深处若隐若现的就是老龙洞(黄龙洞),洞内有风、雨、冰雹三个龙潭,当地人们可根据三个龙潭的起雾状况判断天气情况。古时每逢天旱,老百姓就到这里焚香祈祷,或敲打潭壁来求龙王施雨,听说有求必应,十分灵验。更为神奇的是洞中一日三潮,涨可盈洞,落则成溪,说明水的来源充足深远,洞的容量很大蕴含的水量也很多。龙洞河两岸遍地生长着山桃花、野樱桃花、紫荆花、水仙花等繁花似锦,四季次第开放,点缀着山、泉、潭、岸、林、景,哪里都铺展出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条河流就是一个生态系统。龙洞河的龙泉由两个龙洞流出,一个是老龙洞(黄龙洞),一个是黑龙洞(暖龙洞);一个流着冰,一个流着火。它缔造了多种珍稀动植物的生命在这里诞生,创造了西南和东北两大地质板块及其流域、生物和文化的多样性。因为这条河,马桥镇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演绎出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因为这座山,穿透了神话和神奇的岁月,深远地影响了马桥的修建和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

科学制水、滋养万民

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获得质量合格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基本人权,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过去,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水质普遍达不到要求(特别是氟砷含量超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现在,建设标准化水厂,改进制水工艺,更新供水设施,严格按照水利部发布的《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进行水质检测,科学制水是确保人民安全饮水的关键环节。

1.科学制水的工艺流程

在取水坝下游800米的开阔处(桃坪河村一组)建设净水厂房,厂房占地3640平方米,设计规模4000m³/d,输水管道是直径DN300的PE管,厂房外新建围墙和交通桥一座。

厂房内制水工艺流程依次是旋流反应池(絮凝池)→斜管沉淀池→重力无阀滤池→清水池→输供水管网→至用户等,呈阶梯形建设组成。

首先是旋流反应池,它是由多格串联的水室组成,进水及出水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水室隔墙的开孔口(一般为方孔)处,相互错开流动,形成旋流,在絮凝剂(聚合氯化铝)的作用下,使水中悬浮微粒子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并快速聚沉,达到固液分离。

接下来,在斜管沉淀池的斜管侧表面(沉淀池悬浮层60°倾角的斜管)聚积成薄泥,依靠重力作用滑回悬浮层,然后沉入集泥斗,由排泥管排入污泥池。

经沉淀或澄清后的清水抖落身上的尘埃,舒展柔嫩的身姿走进过滤池,经配水槽,进入虹吸上升管,再由顶盖内的布水挡板均匀地布入滤料层,水自上而下通过滤料层过滤后,再从小阻力配水系统汇集到下部集水室,通过连通管流到冲洗水箱,当水位上升至出水管时,过滤水就流入清水池。

旋流反应池、斜管沉淀池和过滤池都装有排泥阀和反冲洗阀,若遇到出水水质不理想或滤层阻力大的时候,可进行多次排泥和反冲洗。

清水池是将过滤后的洁净水进行贮存,并在其中投加次氯酸钠进行一段时间消毒,对水体内的细菌、大肠杆菌等病菌进行杀灭。杀菌后的水在清水池内再次循环均匀,形成对人体健康合格的安全水后,通过输水管网供应到各个用水单位和用户。

加药间配有2套絮凝剂投放设施和2套次氯酸钠发生器,分别将絮凝剂和次氯酸钠投放到沉淀池和清水池前端。加药间旁边有配电室和化验室。

综合楼和厂区公共设施是值守人员居住、生活、办公和监控的重要场所。监控室内24小时将水厂各个环节的运行状况,进水量、供水量、水压、水质以及供水管网中10个关键点的监控等清晰的投放到显示屏上。一旦出现异常,工作人员可及时检修处理。

供水管网,从清水池出来铺设HLPE100 De315的管道3473米,沿张湾电站老渠道到张湾三组沿河路交会处分三路,一路从沿河路至物流园到周湾工业园;一路从广播站横穿集镇中心过粉青河二桥到中坪和鳌头山;一路从老交警队沿307省道穿集镇到河南坪四组小区,分别使用HLPE100 De200、180、160、125的主管道。本次新建水厂铺设了26.91千米的管道,安装了118个大小闸阀、58个排污阀、38个排气阀和13个减压阀。与原来铺设的48.5千米供水管道并网,覆盖桃坪河、两河口、张湾、周湾、马桥街、河南坪、中坪(部分)、鳌头山等8个村,4775户,14872人。

2.科学制水的原因和成果

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比较完善的净水工艺是在19世纪初开始的。据历史记载,19世纪以前,由于水质受到病原性微生物污染而引起霍乱、伤寒、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暴发、瘟疫流行,曾夺走许多人的生命。19世纪初,科学家研制出氯气,将其加入水中以杀死细菌,从而战胜了生物污染,制止了瘟疫的流行,并逐步形成了我们以上所讲到的供水生产工艺流程。

目前,马桥集镇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100%,供水保证率达到98%,饮水中所含微量元素、微生物、有机物等35项指标经检测符合国家标准,马桥集镇水厂可为全镇人民提供优质供水,能够确保集镇人民饮水安全。

集镇饮水工程不仅解决了集镇单位和居民的吃水问题,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有力推进了马桥集镇建设、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还极大满足了马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科学管理、不辱使命

面对村镇供水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乡镇水利管理站作为发展村镇供水工作的践行者,深深感到身上不仅肩负着水利事业发展的责任,更肩负着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社会重任。面对高规格、高规模的集镇供水设施,马桥水厂干部职工都有一种新的压力和新的挑战,深刻感受到集镇供水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我们要立足当前,考虑长远、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和集镇供水工作向前发展。

1.现在水厂艰苦创业的缩影

集镇供水工程虽然告一段落,但供水管理和供水完善永远还在路上。曾在这里工作的同志,那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优良传统还在传颂,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还在眼前飞扬,那一幕幕暴雨中抢修管道的场景还在脑海里回荡。

时任自来水厂厂长的乔银虎说:“我们接手后,很多工程都没有完善,管网也极不规范,从暖龙洞下来160#的管道,很长一段都是从悬崖峭壁上架空过来的,遇到暴雨、泥石流等恶劣天气,管道要么爆管,要么冲断,一到大雪大凌的时候管道就会上凌。2017年,是这些年来最冷的一年,全镇几乎30%的水表都冻炸了,我们一边更换和维修水表,一边用火烤、用开水烫管道,一边维修主管道,从腊月十八到正月二十二一个多月里,我们水厂人员没有休息过一天,在寒天冷地里全力保证集镇人民年关正常吃水。新水厂建设征地时,我们也是苦口婆心地做好占地农户的思想工作,确保水厂建设顺利竣工。”

在2018年集镇水厂开始建设的同时,也是集镇污水管网建设的时候。当时,我们前面铺好的供水管道几乎天天都有被挖断的情况。从那时到现在我们共计抢修管道八百多次。为了确保集镇正常供水,无论下再大的雨,上再大的凌我们都要抢修好管道,有时候我们冬天都要泡在水中,甚至在大粪池里一站就是半天,我们的工作没有白天黑夜,不分上班下班,哪里有问题我们就到哪里去处理,哪里没有水我们的工作就在哪里。2020年大年三十,外勤人员周安余正在吃团年饭,突然听说集镇没水了,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顶着寒风骑车10公里到马桥集镇,查故障、用水泵抽水补充水源,确保集镇居民有水度过春节。我们水厂像这些突如其来的事情,我们都会不讲任何条件,有始有终地妥善处理。四年了,我们外勤工作人员改造管网15.6千米,更换智能水表785块,说实话我们外勤人员没有真正的休息过一天!”时任供水班长的王贵学回想起这些事情,记忆犹新。

马桥镇水利管理站站长饱含深情地说:“这么多年,我非常能够体会供水工作的艰辛,单就女同志抄表收费来说,就很不简单,一百多百斤重的表井盖板,硬是一点一点地用撬棍拗开,又一点点挪回,腰扭伤了,手打破了,从来没有人叫过苦。有时挨骂,也要耐心做通用户的思想工作,想方设法完成水费征收任务,全镇水费计收率由原来的65%,达到现在的86%,确保了水厂正常维护费用和职工工资的发放。同时,我也深深怀念在我们水利站和水厂工作过的同志,他们为马桥水利事业和全镇的供水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和不懈的努力,希望在职的同志们要牢记使命,不辱使命,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

2.科学管理的新思想

建设一流的自来水厂,还需要用一流的管理方法来做支撑,要不断完善和规范管理体制,实现“建管并重”,让水厂管理逐步走向标准化、系统化和流程化。

首先,要建立一支合格的供水技术队伍,培养一支高素质管理团队。职工要能全面掌握水厂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作业流程,提高安全防护意识。技术管理人员要能熟练掌握技术规范,确保供水系统先进、技术可靠,及时排除故障,能快速进行管道安装及排险除险等工作。领导干部要能结合工作实际,善于总结工作经验,合理制定工作流程,不断提高设计、建设、管理水平,超前谋划水厂工作前景,制定大政方针。

其次,要完善组织架构,制定ISO管理体系和财务管理制度。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各个工作流程。例如:《报装流程》《营抄流程》《收费流程》《安装流程》,以及水厂加药、消毒、操作、应急流程等,让每个工作人员根据流程就能准确无误的进行工作,这样既保证了操作安全,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要依靠经济考核和目标考核来推动和执行作业流程,走标准化企业管理模式,各项措施都要与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挂钩,不能仅靠管理制度来约束,走形式,更不能千篇一律,走半事业半企业的管理模式,否则,供水管理将永远停留在行政干预运作中,不能发挥应有的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管理强则企业强,企业强才能更好为政府分忧解难,水利部门的社会形象和经济实力才能得到双赢。

最后,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和规范用人机制,甄选合格的工作人员,做到赏罚严明。如果员工工作失误,小则经济处罚,大则行政处罚。但遇到大的原则上的问题,就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来处理。

以上管理方法可做全镇典型试点,然后复制推行,由点到面普及到全镇乃至全县供水管理工作中。

3.水厂发展的新思路

一是要科学划定集镇饮水资源保护区,确保集镇水厂水源环境无污染、无破坏、无隐患。要制定《马桥镇集镇供水管理条例》,为供水环境提供法治保障,开通绿色走廊,保护好供水管网,保护好马桥人民的大水缸。要做好厂区内的消毒灭菌工作,加强水质检测工作,完成绿化、美化、净化建设,打造园林式净水、制水工厂。

二是要在更换集镇智能水表的同时,合理调配和合理布局集镇管网建设,整合优质水源,要打破区域界线,实行跨村、联片供水,提高供水保障率,供水率,水费计收率。降低人均工程造价、降低水损率和制水成本。确保供水工程连片、连横发挥最大的营运效益,确保所有的用水居民时时刻刻都能吃到生态水、幸福水、放心水、安全水。

三是要结合供水行业优势,发展第三产业,提供更好的供水服务,发挥更多的经济效益。可考虑在水厂前端建设桶装饮用水生产基地,生产和推销桶装饮用水,让居民用户实行生活用水和饮用水分开,建立桶装饮用水营销体系,由本区域向外区域(乡镇)逐步扩大市场。这对整个供水行业来说,既节约了水资源,保障了供水安全,又大大增加了供水收益。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经营自来水管道和零配件,成立供水安装公司,保证全镇供水管网规范、质保、高效。

四是要在国民经济和马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把握“十四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大好时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农村集中供水,为加快马桥经济和产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乡村振兴扬帆起,碧水清流润山镇。40年弹指一挥间,马桥集镇供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成为襄阳市乡镇千吨万人的全自动化标准水厂,为马桥集镇建设、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鲜活的血液,实现了马桥集镇人水相争到人水和谐的蜕变,是马桥生态文明,城市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里程碑,它必将会载入马桥文明发展和水利兴建的史册,供水前行是山镇发展的历程,供水屹立是水利生态文明建设的脊梁,供水讲述的是治镇治水的动人故事。流瀑飞泉,生生不息。龙洞河的龙泉将在马桥水厂的导引下欢腾的奔赴马桥人民的心田,温润而泽,构筑和谐,书写最美中国、最美马桥的华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