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19日,作为广东粤剧院2024年重点创作剧目之一以及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资助项目,粤剧《程婴救孤》将于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上演。该剧由国家一级编剧陈涌泉担任编剧,国家一级编剧蔡衍棻改编,国家一级导演徐光华担任导演,国家一级演员冼鉴棠领衔主演。

粤剧《程婴救孤》移植自豫剧《程婴救孤》,其故事发在春秋时期的晋国,晋国忠臣赵盾一家三百余口被奸贼屠岸贾所害,只存一名遗腹孤儿。围绕着赵氏孤儿的生死存亡,程婴等人冒死历险,慷慨赴义,与屠岸贾展开了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善良与残暴的比拼。故事曲折动人,大气磅礴,将程婴救孤之险,育孤之艰,失子之痛,被唾骂的屈辱,被误解的痛苦淋漓尽致地展现,从中彰显了程婴人性深处的光辉,不畏强权、维护正义、坚韧顽强的优秀中华民族精神。

大戏上演前夕,剧中男主角程婴的扮演者冼鉴棠接受了南都记者的独家采访,畅谈自己从艺30年的深切感悟以及创作“程婴”这一角色的心路历程。“这是我第一次在创排戏中担纲主角,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有豫剧表演艺术大师李树建老师珠玉在前,我希望与剧组各位主创同心协力打造一部能深深打动观众、充满粤剧特色的《程婴救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非典型入行经历

冼鉴棠入行粤剧的经历可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他出生于广西一个粤剧世家,父亲虽然是梧州市粤剧团的舞台道具队长,但从来没想过子承父业,直到儿子初中毕业。“我15岁那一年,广西艺术学校来我就读的中学招生,我就去考了。”冼鉴棠对南都记者说,他当时对粤剧谈不上有多深的认识,为了应付考试,临时抱佛脚学了一曲《山伯临终》和几个简单的表演身段。“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学唱粤曲,就获得了复试第二名的好成绩,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冼鉴棠报考的广西艺术学校粤剧班可谓广西粤剧界的“黄埔军校”,从那里走出了不少日后在粤剧界叱咤风云的大老倌,譬如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粤剧著名文武生欧凯明,又譬如粤剧界老旦行当的国家一级演员李虹陶。

以15岁“高龄”入行的冼鉴棠如愿考进了心仪的粤剧班,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又一道难关摆在了他面前。“入读第一年,我们学粤剧基本功,老师正式教曲,第一首是著名的粤剧传统折子戏《放裴》中的‘石牢咏’,我突然变成公鸭嗓了,do re mi fa sol,fa死活唱不出来,没办法,只能在课室里干坐着,看其他同学练,很难受,也很失落。”为了治好嗓子,冼鉴棠常常请假上医院看病,坚持去治疗室喷喉咙,钱花了不少,效果却差强人意,跑了很长一段时间医院后,他才知道自己是进入了变声期。

这时,艺校老师安慰他说,阿棠,唱不好没关系,跟斗翻得好也有前途。于是,唱不了高音的日子,阿棠就把全副精力放在练习其他基本功上。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练到晚上九、十点才休息。别人做不了的动作,他要第一个做到,别人做到的动作,他要做得更好。有几次晚自修时,他还因为练功大量出汗导致体内的电解质紊乱,引起小腿抽筋。“尽管这样,我从来没想过要放弃粤剧。要说什么时候开始真正爱上粤剧,我想就是唱不了曲、跟自己暗暗较劲的那一刻吧。”

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唱功毫无进展的阿棠在其他基本功如腰腿功、身段、毯子功、把子功等项目中却都名列前三。一年级第二学期快结束的时候,“蛰伏”了近一年的阿棠终于开声了,一开声就把整首“石牢咏”唱了出来,而且博得老师们的赞许:“已是樊笼鸟,展翅扑飞难……”

顺利度过变声期的阿棠很快就在班里脱颖而出,二年级的时候更是凭折子戏《放裴》在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比赛中拿了三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粤剧《宝莲灯》中饰演刘彦昌。

02:有个爱琢磨角色的习惯

光阴似箭,一眨眼,三年很快就过去了,从广西艺术学校毕业的冼鉴棠正式成为梧州市粤剧团的一名演员。“说实话,对于学戏剧来说,三年时间实在太短了,广东粤剧学校六年才出师,京剧更是要求八年,相比之下,我的基础打得太不牢固了。如果时光倒流,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八九岁的黄金时期就入行。”为了给儿子补齐“短板”,冼爸爸费尽心思找来了剧团退休的两位老行尊——黄秋明和李文广,一位教唱腔,一位教身段,阿棠从此白天上班,晚上练功练唱到深夜,日复一日地,坚持了好几年。

除了勤加练功之外,阿棠还有一个爱琢磨角色的习惯,经常会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我首先会了解人物的身份背景、文化层次、年龄等,抓住这些主要因素之后,才有可能塑造好人物。在此过程中,我会不断地说服自己不再是冼鉴棠,而是要塑造的‘那个’人物。入了戏之后如何把人物‘演’给观众看,引起观众共鸣,这是另外一个课题。这就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积累。我会观摩一些优秀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学习那些著名演员的表演技法,对之进行提炼后化为己用。”冼鉴棠说,演员饰演的角色如果没有思想,其一言一行不是由心而发,他在舞台上就会显得木讷,不够生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些年流过的汗水终于铺就了出了一条通往鲜花和掌声的路。2004年12月,冼鉴棠在第二届“中国戏曲演唱红梅大赛”中获得金奖,实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演员在全国“红梅奖”大赛中零的突破。2005年,当时的广东粤剧院院长梅晓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加入新成立的广东粤剧青年团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粤剧《升官记》中饰演边一笑。

03:不演主角也能有掌声

广东粤剧院向来被誉为粤剧艺术最高殿堂,众多名留青史的大老倌都是在这里“扎”起来的。加入广东粤剧青年团后,阿棠被定位为团里的骨干演员,得到关国华、梁建忠、小神鹰、梁松峰、丁凡等粤剧前辈的教导,他先后获得“广东省第五届戏剧演艺大赛”金奖,“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表演奖等奖项,并领衔主演《白蛇传》《红丝错》《花蕊夫人》《刁蛮公主戆驸马》《升官记》《光绪皇夜祭珍妃》等剧目。“我很幸运,能在一众艺术家的爱护下成长。每次排戏,像峰叔(梁松峰)、朗伯(谭朗标)和忠叔(梁建忠)这些老前辈,他们都关心我的成长,手把手地教我。”

阿棠在剧团里有“多面手”之称,本来应工小生、文武生行当的他,也能兼任须生、花脸,甚至丑生。这次担纲主角之前,阿棠在很多创排戏中担纲配角,譬如粤剧《还金记》中的王麻子、粤剧《张九龄》中的县令王履震、粤剧《三水女儿·红头巾》中的水客,但不管哪个角色,阿棠的表现都很抢眼,堪称黄金配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粤剧《张九龄》中饰演县令王履震。

当黄金配角什么秘诀?答案是要懂得“衬戏”。“有句老话说得好,只有小演员,没有小人物。哪怕在一旁做陪衬的小角色,你当自己是主演来对待,交足戏,你在舞台上的表演才会灵动。你跟主角有了充分的交流,大家互相捧戏,这样的对手戏才有火花,戏也更出彩。只要你演好了角色就不怕没人知道。我的师父彭炽权就是因为认可我饰演的一个配角而收我为徒的。”

话说2006年,广东粤剧青年团一行人到香港演出经典粤剧《杨门女将》,阿棠挂白须演寇准,他在台上一改小生潇洒飘逸的做派,把这位老态龙钟的忠臣演得活灵活现。中场休息时,粤剧表演艺术家彭炽权离开观众席走到后台,问迎面走来的梁松峰,“大爷,刚扮演寇准的靓仔是谁?得喔!”梁松峰答曰:“是阿棠,冼鉴棠啊。”边说边带彭哥走到阿棠身边。彼时的阿棠正换下戏服休息,冷不防被两位叔父夸赞,当下又惊又喜。“那一刻的成就感非笔墨所能形容。我在学校里就喜欢听新马师曾和彭炽权唱曲,尤其是《卧薪尝胆》,百听不厌。我很喜欢新马腔,虽然我的声音条件不够,但非常向往,一直琢磨着怎样才能毫不费力地将声音唱得如此高亢响亮。”阿棠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能得到偶像的认可,从此让我相信,不演主角也能有掌声。”两年后,阿棠正式拜彭炽权为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粤剧《还金记》中饰演王麻子。

当然,交足戏不代表要“抢戏”,这个道理是另一位粤剧大老倌潘楚华教给阿棠的。进入梧州市粤剧团的第二年,冼鉴棠终于有机会跟自己儿提时就喜欢的大老倌华姨潘楚华同台,当时演的是华姨的拿手好戏——粤剧《孟丽君》。在《游上林》一折中,华姨饰演孟丽君,冼鉴棠饰演成宗皇帝,整场下来都是两人的对手戏,这让冼鉴棠兴奋不已。为了在前辈面前一展所学,冼鉴棠自作主张,在表演时加了不少“临场发挥”。谢幕后,阿棠走到华姨面前,本以为会受到对方的表扬,结果华姨淡淡地说,阿棠,你真係乱来架,做戏唔得咁架。华姨的语气并不严厉,但却犹如当头棒喝,让年仅20岁的阿棠陷入深思——不分节奏、不分场合的“抢戏”千万要不得。“一台无二戏,衬戏很重要。不该你表演的时候,你不能乱动,不然哪怕一个小水袖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一来破坏画面的美感,二来扰乱了对手的节奏和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光绪皇夜祭珍妃》中饰演光绪皇帝。

04:每个角色都要有“局”

让冼鉴棠心悦诚服的师父彭炽权有着“千面老倌”的美誉,他先后师承罗品超,文觉非与新马师曾,并从粤剧各家各派吸取唱做精粹,形成“冶文武于一炉,集刚柔于一体”的表演风格。

彭炽权对这位徒弟很上心,只要阿棠有演出,他都前去捧场,谢幕后还提意见。“拜师后,我几乎演出每次都会‘挨骂’,印象最深的是2012年的主演传统戏《刁蛮公主戆驸马》,师父给我提了很多意见,他觉得我表演还不够自如,人物个性不够鲜明,对人物的认识不够深刻。他说男主角孟飞鸿的‘戆’是表现在跟公主的性格碰撞上,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但他不是斗狠,你演的孟飞鸿却摆出一副立定山膀,想要动手打人的样子,这完全不对路,这个驸马一点也不可爱。”一讲到师父,阿棠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边说边模仿着彭炽权当年“丑化”自己的动作。“经过师父的指点,几年后再演孟飞鸿,我感觉自己‘开窍’了,仿佛领悟到师父说的个性鲜明、多面性,在孟飞鸿的英勇、爱面子、大男人、戆直的个性方面表演更自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粤剧《刁蛮公主戆驸马》中饰演驸马孟飞鸿。

在彭炽权的众多教诲中,冼鉴棠记得最牢的还是师父所说的演戏的绝活儿——每个角色都要有“局”,即气场。“要形成这个‘局’不容易,需要演员在塑造人物之前充满理解人物,然后把这种感悟通过灵活运用手眼身法步来呈现出来,简而言之,演员不但要赋予人物血肉,更要赋予其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粤剧《程婴救孤》中饰演程婴。

“在新编粤剧《程婴救孤》中,我饰演的程婴是晋国草泽医人,为救孤儿,他以牺牲亲生儿子为代价实施调包计,在屈辱、谩骂中,委身奸佞门下隐忍十六年。他大义凛然、沉着冷静、充满智慧和毅力,体现了磅礴、高昂的正义精神。在我看来,他是小人物,却有着伟大人格——这就是程婴的‘局’。”冼鉴棠对南都记者说,“在我看来,最难演的是‘献孤’那一场,程婴不但目睹亲生儿子被屠岸贾当作赵氏孤儿杀害,而且也要亲手送平生惟一知己公孙杵臼去死。我一入戏就哭,一哭就声带充血,唱得很辛苦,也不好听。但为了唱得好听而忍住不哭的话,徐光华导演又觉得我不入戏,非常难。我多年前曾就如何演好苦情戏专门向琴姐曹秀琴请教,她唱《梦断香销四十年》‘残夜泣笺’一曲时,哪怕泪如珠落,唱腔依然优美。她说,一定要入戏,等眼泪完全流出来后,就马上收着,一放一收,要练的,功多艺熟,练得多了,自然就收放自如了。琴姐教的方法,我边演边摸索,边摸索边改进,希望这次可以交出满意的答卷。”

演出——

粤剧《程婴救孤》

时间:6月18日—19日19:30

地点:广东粤剧艺术中心

票价:VIP280/180/120/80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马玉尘 通讯员 林楷虹

图片由广东粤剧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