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乱象丛生,为了追求张扬个性,用笔随意任性,写出一堆狂乱丑怪的涂鸦,将之吹捧为“艺术神品”,顺带辱骂古人法帖,批判他们的字平淡无味,以此凸显自我优越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譬如董其昌的“生秀淡墨”之风,常被抨击名过其实,的确董其昌一部分“应酬之作”,格局排布规整,用笔标准拘谨,点画没有生命力,写的着实不出彩。

然而,董其昌“精心之作”截然不同,行笔无意于工,多用笔尖书写,顺应内心变化,线条犹如飘渺云雾,清和流逸、从容多变,极具魏晋的高古散淡之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真正精妙的“董字”,并非一味清淡,他十分崇拜米芾,曾说:“吾尝评米书,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东坡之上,山谷直以品胜,然非专门名家也”。

所以董其昌力追“米书”,窥探古人用笔之玄妙,继承米芾沉着痛快、千变万化的书法特点,毫不夸张的说,董其昌乃宋代之后,唯一参透“米字”的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譬如日本发现的董其昌“全新大作”——《归去来兮辞》,乃学习米芾的“大成之作”,卷尾注有题跋:“米元章不书归来,辞山谷东坡皆有之,余以米发书此卷,恨不全耳,束发生销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乃千古名篇,展现隐逸清高的人生追求,董其昌颇为喜爱,可惜米芾从未抄写,只有黄庭坚、苏轼尚存墨迹传世,令他遗憾不已。

于是董其昌用米芾笔法,融合自身的虚灵之风,撰写一卷《归去来兮辞》,下笔圆润高秀,笔丝时而相连,尽显烂漫天真的自然美,给人春风拂面的舒适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深入品析之时,就可以感受到“米字”的个性爽利,转折处使用露锋,十分活泼刚劲,“问”字最后一提笔,呈现波动形态,是笔锋多次转变而成。

“衡”字竖钩处,也是米芾经典的“蟹爪钩”写法,可谓极尽妙趣感,亦不乏自身疏淡雅致的独特风韵,艺术格调丰富多变,可谓字字达到“书圣”级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常临摹此作,既能体会“董字”的淡丽虚和之气,让浮躁的心气沉淀下来,体悟古人笔法精妙,其次可以初步感受米芾的笔法技巧,书写更加自然随和。

日后临摹宋代法帖,或者王羲之的作品时,可以上手更加轻松,《归去来兮辞》最精妙的版本,一直藏于日本,国内非常稀缺,见过的人不超过10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我们对董其昌《归去来兮辞》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此品乃手工装裱的经折装,采用翻折设计,便于临摹、查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卷中加入现代字注解,帮助初学者识读,此等精善度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还原、细腻,墨色枯润、用笔转变等细节,全都一览无余,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