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勇做工匠界的“电气魔术师”

——记“全国烟草行业第八届劳动模范”韦文

他个子不高,脸上时常保持着随和的笑容。他就是广西中烟南宁卷烟厂的工友们口中的“电气魔术师”,“全国烟草行业第八届劳动模范”韦文。

他敢于挑战,改进进口设备设计缺陷;他变废为宝,成功修复多年积攒的损坏配件;他不断创新,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练就一身精湛的技术和迅速判断、处理设备故障的能力。

韦文先后担任车间操作工、电工、技术员、副主任,现为南宁卷烟厂设备管理科副科长。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勇做技术攻关的“追梦人”。韦文用“工匠精神”书写时代答卷,坚守生产一线近二十载,带头攻坚克难,化科技为产能,不断书写自己的追梦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韦文在现场调试设备程序。郑光兴摄

精于工:精益求精,奋进创新

2005年7月,韦文从广西大学毕业后来到了南宁卷烟厂,成为制丝车间的一名操作工。近20年的千锤百炼,他一直坚守一线。

“韦文从进入我们厂以来,先后担任过多个岗位的工作,不管做什么,他都能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总是说自己就是一颗螺丝钉,无论什么岗位都要钻进去,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南宁卷烟厂设备管理科科长刘谦称赞道。

制丝车间是韦文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在这里处处都留下了他创新的足迹。韦文是一个“不知足”的人,他总想着挖掘设备和工序在各个方面可能改进和突破的可能性。2014年,制丝车间正处于新旧制丝线切换的关键阶段,但掺配加香工段暂存间单条生产线设计能力仅为4200kg/h,单批次生产时间长达120分钟,突破产能瓶颈迫在眉睫。韦文带领维修团队全力投入、通力协作,经过反复的精密测算、比对论证,奋战20多个日夜,以较低的改造费用实现了单条生产线产能达到8000kg/h,单批次生产时间缩短45分钟,推动车间三班制生产转向两班制,提升员工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同时,为企业节约设备采购金1000余万元。

2022年,韦文带领技术团队以预防性维修的理念对设备关键部位进行数字化的持续监控和预警,解决了行业难题,该机型生产效率达到了行业第一。2023年底,韦文从制丝车间调任到设备管理科,担任副科长。在新的岗位上,韦文加强沟通协调,将卷接包、制丝、动力三大车间设备进行协同管理,工作串成一条线,拧成一股绳。

“我们之前一直存在烟支空头率高的问题,但是没有办法解决,后来韦文从整体生产线的角度去寻找原因,我们终于找到了突破口。随后进行了攻关,我们的烟支空头率降幅33.6%,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以降本增效助推高质量发展。”刘谦说道。

“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韦文之前在车间工作的时候总是特别‘较真’,仅仅完成了工作是不够的,他要求的是不断发现可以改善的点,进而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有时候设备出了故障,他寝食难安,解决故障后还要钻研为什么出故障,避免可能再发生同样的问题。我们受到他的影响,也都会争先恐后地钻研琢磨。”电气技术人员沈宇浩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韦文在检查设备。方茵摄

匠于心:坚定信念,不忘初心

在工作中,韦文始终秉承诚信、专注、勤奋的工匠精神,在他看来,一个优秀的工匠不仅要有过硬的技艺,更要有端正的品德和高尚的品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自从事一线技术工作起,韦文便始终坚信这个格言。这个“心”,是刻苦钻研、爱岗敬业的“匠心”,也是坚定信念、牢记使命的“初心”。

在负责电气设备的维护和改造工作时,烟机设备多数是进口设备,需要大量的专业英文词汇,这对韦文而言是巨大的挑战。但这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掌握国际前沿烟机技术的机会。于是他购买了英语词典和大量的专业书籍,在当时的三班制的生产模式下,利用班前、班后各2小时的空余时间来学习专业用语和钻研烟机设备的电气图纸和资料。经过半年的努力,他将所有的进口烟机设备的英文说明书全部翻译成中文,解决了因技术资料的缺少而影响维修人员技能提升的难题。

2007年,作为电工的韦文在日常的设备维修中发现BL20系列电机启动器仅使用8个月便频繁发生故障。他通过还原启动器的电路图,发现了设备的原设计存在缺陷。经他重新设计的新型替代电路,使启动器的使用寿命延长了数倍,当年就为公司节省下超百万元的备件费用。韦文也因此被同事们称为“电气魔术师”。

“从进入南宁卷烟厂,我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用8年的时间,打造一个更高水平的自己。我把自己变成‘热锅上的蚂蚁’,以任务导向倒逼自己努力拼搏。我不断给自己设定目标,要求自己学习知识,激励自己不断前进,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能力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谈起自己的工作经历,韦文笑着说道。

坚守的初心是什么?韦文是这样寻找答案。“我想,面对工作的初心就是三点:精湛技艺、执着精神,以及甘于寂寞。很多时候我们做的事情都是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果的,但又需要坚持下去,”韦文说道。

品于行:薪火相传,弦歌不辍

“薪火相传,技艺传承”是韦文一直秉承的理念。他不仅注重自己技艺的不断提升,更是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能毫不吝啬地传授给年轻的同事们

2018年,南宁卷烟厂建立以韦文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由韦文带队管理。工作室成立之初,韦文就将人才培养作为工作室的主要职能定位。分模块进行针对性培训,以赛促练定期开展比武,注重创新项目成果转化,自主编写教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进阶式”人才培养方案逐步落实。

在韦文的带领下,短短两年多时间,工作室成为青年员工成长成才的摇篮,取得专利授权20多项。2023年,韦文带领的技术团队申报广西工业创新发展项目(省部级)11项,项目获得国际ICQCC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国际金奖、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广西区赛决赛一等奖和三等奖、广西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一类成果;120余人次获得职业技能等级晋升,并培养出工程师10人、高级技师2人、技师3人、烟草行业专家库成员2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3人,“广西工匠”1人,“南宁市劳动模范”1人,“南宁工匠”1人。

工作室现在主要由韦文的徒弟李云豪负责,谈到自己的师傅,李云豪说:“对我来说,韦师傅亦师亦友,他总是无私地向我们教授他的技术,恨不得把他知道的所有东西都教给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他总是以身作则,他从来不会说什么大道理,只是在实际行动中让我们明白了真正合格的工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目前,韦文已经在卷烟厂内部牵头成立了讲师团,面向车间员工开展技能培养。“让技术工人成长为高技能人才,让一般员工具备基本的维修知识与技能,我要在3年时间里达成这一目标。”韦文信心满满地说。(覃清波、巫争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