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都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国家,毕竟初中的历史课本上都写的清清楚楚。

但有位英国的教授却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四大古国只有中国没被历史所掩埋?

而印度和埃及如今还存在,怎么只承认中国呢?

早在1909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梁启超就提出了“四大文明古国”这一概念,只是很多人对他的形成时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小部分人认为这只是我们自己的说法,国际上的西方国家并不认同,实际上他们确实提出的是“五大文明古国”,多的那一个是玛雅文明或古希腊文明。

所以本质上两者之间并无差别,“四大文明古国”在国际上也是普遍被认可的。

这四个文明古国之所以能出现,当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水源和地理环境。

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是最早的文明之一,它诞生于7400年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被神灵之河滋养的国度为我们留下了无与伦比的建筑奇迹: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它们不仅是壮丽的艺术作品,也是古代工匠技艺的证明。

古埃及人对数学和天文学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他们的太阳历,对于时间的理解和计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象形文字作为古埃及文化的载体,对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个古老文明提供了珍贵的线索,古埃及在文学艺术和医学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使得其成为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文化之一。

但是由于内部的权力纷争和外部的侵扰,这个曾经强大一时的文明最终衰落并归于沉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我们转向东方,来到了古印度的土地上,尽管这片土地并未留下类似金字塔这样的巨型遗迹,但它的贡献同样是无法忽视的。

古印度人发明的包括零在内的十进制数字系统和阿拉伯数字的使用,极大地影响了全球数学领域的进步。

除此之外他们的文学作品—像《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那样的史诗,至今仍被尊称为印度文化皇冠上的宝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教与佛教这两大宗教体系的诞生和发展,更是对世界宗教和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梵文作为古印度文字系统的基础,不仅在其本土文化中占有核心地位,还对邻近文明的语言和文字产生着间接的影响。

不过由于内部矛盾以及外来势力的入侵,古印度文明也未能避免消失在历史长河的命运。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位于波斯湾与地中海之间,是一片肥沃而又广袤的大地,自古便是文明的摇篮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曾经涌现过许多辉煌的城邦与帝国,而最著名的无疑是古巴比伦。

这座城市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其中最具标志性的建筑莫过于由汉谟拉比国王下令建造的通天塔,这座高耸入云的阶梯式金字塔象征着人与神灵的沟通。

此外古巴比伦人的灌溉系统也相当发达,使得农业产出颇丰,他们还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精细的数学系统,尤其在大数的表示方法上做出了贡献,这对于贸易和天文观测尤为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经济方面古巴比伦人发明了铸币技术,使得交易变得便捷且高效,这种银币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对后来的经济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如此辉煌的文明也难以逃脱战争与疾病的蹂躏,随着时间的流逝,内外敌人的侵袭使得这个国度逐渐衰败,终于在一次次的战火中沦为了废墟。

在法治层面古巴比伦文明也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汉谟拉比法典不仅是一部涉及广泛的法规,同时也是一部道德教化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将民事赔偿、犯罪惩罚乃至奴隶制度等内容囊括其中,体现了当时的社会伦理与阶级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法律中还特别强调了神祇作为公正的象征,认为神权至高无上且不容质疑。

汉谟拉比宣称自己是由众神指派来统治人民的君王,类似于古代中国皇帝将自己视为“真龙天子”的理念。

通过这种神权与世俗权力的结合,他成功地统一和管理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文化和科技领域,古巴比伦也有许多引人注目的成就,它的楔形文字是一种古老文字的源头,这种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交流的一大飞跃。

对于天文学古巴比伦人能够将恒星区分开来,并绘制出了黄道十二宫的图案。

而在数学领域古巴比伦人熟练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平方和立方,甚至计算出圆周率约为3,证明了勾股定理的存在,这样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当时无疑是非常惊人的。

但不幸的是随着汉谟拉比的去世,古巴比伦进入了衰亡期,这块肥沃的土地引来了无数侵略者的觊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变迁,古巴比伦最终走向了灭亡,尽管新建立的王朝试图恢复昔日的荣光,但他们未能抵御外敌的不断进攻,最终在波斯的军队面前败下阵来。

与上述文明相比,汉族文明在历史的洪流中则完全不同。

即便在不同的外来政权统治下,中华文化总能凭借其内在的顽强生命力,维持自己独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在元朝时期,原本的蒙古帝国和中国文明在外界看来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体系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有趣的是,蒙元统治者开始逐步接受并且采纳了各种汉化的政策和习俗,使得蒙古族成为了华夏文明的一部分,这种现象展现了文明交流融合的魅力以及中华文化强大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除了本身的文化优势之外,其实用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无论是在艺术领域的绘画、书法、篆刻,哲学领域的儒家思想、道家学说、法家理论,还是在科学技术上的四大发明,中华文明都以精深博大的内涵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代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成功管理模式也为这种持续性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实施中央集权制,到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贸易,再到后来明清两代的文治武功,每一个朝代的发展都或多或少地为下一阶段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正是这样的积累与接力,保证了中华文明长久不息,延续至今。

中华文明还展示了其独特的包容性,这使她能够接纳各种异族文化,并将其融汇成多元一体的华夏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进程从古至今未曾停歇,从而使得文化多样性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项宝贵财富。

当然“统一”这一重要观念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也发挥了核心作用。

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这不仅为国家稳定铺平了道路,同时也增强了人民的个人认同和国家归属感。

这种强烈的认同感,促使无数人在面临外部压力时,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捍卫和维护中华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关键因素包括认同感、凝聚力以及无私的牺牲精神。

正是这些核心要素,加上一代代炎黄子孙不懈奋斗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文明的持久传承和永不衰败。

在未来相信中华文明将继续发扬光大,继续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绽放耀眼的光芒。

参考来源:

看看新闻 - 2019年9月21日 与世界对话⑤|马丁·雅克:中国崛起有何与众不同

新华网 - 2021年4月22日 参考视频 | 马丁·雅克:“中国比其他任何文明更善于重塑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