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纵观全球文明历史变迁,唯一公认流传至今的文明便只有中国

这让许多外国学者都无法理解,明明中国和其他地区的大国一样,都曾有着分裂和战争,为何最后却永远能走向统一。

其中一名来自英国,专门研究中国历史的教授,更是经过几十年也始终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

那么,中国究竟是靠什么,才能数千年如一日的保持文明大统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地理原因

历史上西方如同中国一样的大统一王朝其实有许多,比如著名的罗马帝国、法兰克帝国等等,然而随着时间流逝,他们也同中国一样不可避免的因内斗或强敌入侵而分裂。

但和中国不同的是,他们大多至此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中,即便是无数西方王朝渴望复兴的罗马,也从未再次重新。

唯有中国,在经历千百年的风雨,数百个家族的起落,十几个王朝的兴衰,但却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中国之所以会选的如此特别,和很多因素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有一点便是中国那独特的地理环境

首先便是“母亲河”,和大多古文明一样,中国也有着养育了自己的“母亲河”,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黄河和长江

在它们滋润的下游平原地区,古代的部落们有了可以农耕的土地,因此得以生存和繁衍,不断壮大,使得我们的文明出现的更早,繁荣的更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我们的这位“母亲”也并非永远都是慈母,比如黄河决堤和泛滥,一直都是我国历史上最让人头痛的天灾,无数的良田建筑因此被摧毁,数以百万计的百姓流离失所。

然而,也正是这种让一个人显得格外渺小的灾祸,才使得无数华夏儿女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天灾,因此形成了如“大禹治水”、“盘庚九迁”等历史典故,让中华民族永远保持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同道理的还有游牧民族的存在,中华地区的民族最开始分为两类,也就是农耕和游牧,两者之间的冲突几乎覆盖了中国整个历史。

由于游牧民族主要以开畜牧业,因此生产往往依靠环境、气候等不稳定因素,这使得他们为了生存下去,需要进行对外扩展和掠夺,而对象自然便是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

既使得中原文明更加团结,将自己看作一体,而千百年的交锋也让游牧和农耕相互了解和交流,最终文化相融合为一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中国地球的位置也非常特别,虽然整体幅员辽阔,但并非没有尽头,东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西边是几乎不可能跨过去的喜马拉雅山脉和似乎无尽头的沙漠。

这种几乎封闭式的环境,某种意义上将中国和外界隔离开来,让里面的各个民族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这也使得在众多朝代中,绝大部分的版图都非常重叠,众多文化和中原文化长时间相处,开始自然而然的相互融合,不断壮大,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最终都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较之下,西方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他们的版图似乎并无限制,但这也让本应属于一个人种的他们遍布在广阔土地的不同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起源,逐渐发展成一个个城邦或国家。

而在之后发动战争,他们所想的也是彻底覆灭对方文化,亦或用武力来强行促进民族认同,而非和我国一样的相互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文化又哪是那么好覆灭的?因此即便西方出现了如罗马一样强大的大统一政权,在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弱和分裂后,各个民族也会因积压已久的矛盾,分裂成一个又一个小国,相互割据,更没有相互融合的机会。

和罗马帝国相似的,还是拿破仑时期的法兰西帝国,这也使得“欧洲一统”最终只能是个黄粱一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一统”思想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任何中国人看一眼就会感到热血沸腾的诗句,就很好的体现出了属于我国的大一统思想。

在最开始周朝时期,我国还属于分封制,天子麾下的诸侯国和西方极为类似,不仅文字、货币不通,就连文化都有极大的差异。

自然而然的,在周天子失去对各国的掌控后,便开始了一场大乱斗,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个时期,中国的思想家们也是想法不一,开始了辉煌的“百家争鸣”时代,然而即便主张不同,立场各异,但这些思想家们在一件事上却达成了公式:那就是“定于一”,也就是中国需要统一,也必将统一!

此后这点也得到了实现,强盛的秦国一统六国,终结了这场乱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之后,秦始皇开始“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将分封制改为了郡县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政府,为“大一统”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虽然由于严苛的法律,秦朝二世而亡,但在秦朝分裂后,“大一统”已经初步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再加上取而代之的汉朝采取了郡国并行制,这使得汉朝较为轻松的统一全国,而没有再次陷入分裂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到西汉时期时期,汉武帝更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成了中国在思想上一定程度的统一,儒家文化不仅是在中原,更是在西域等许多少数民族的国家落地生根。

渐渐的,整个中国地区的人民都开始使用汉字,文化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也就是这时,在儒家公羊派的《公羊传》中,出现了首次“大一统”的概念:“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这代表着中华文化从此出现了大一统传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之后,所有受到儒家思想者,都彻底将中华地区的大一统看作“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坚定的相信唯有团结和统一,才能无望而不利,如果分裂,那么下场必然凄惨。

正是这种西方前所未有的思想统一,才使得无论是谁、无论是那个王朝、无论是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追求国土的完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准确来说,这种大一统还并非只是疆域国土上的统一,还有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统一,正是这才使得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从未出现过民族文化断层,直至流传至今。

正是因为中国地区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相互依存、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中不断改变,才能形成如今我们这个有着56个民族、14亿人口的高度团结统一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集体荣辱观

可能是因为之前我们所说的,古人往往需要团结一致对抗天灾和频繁的外敌入侵,这使得中国民众往往都有着强烈的荣辱意识,展现出强烈的集体意识。

在我国历史上,就很多人将个人命运排在家族和国家名誉之后,宁愿用自身性命,也要维护自身集团或国家名誉的案例:

就比如在楚汉争霸时,刘邦因战事失利辱骂了张敖一句,其臣子赵相贯高便备受耻辱,豁出性命也要尝试刺杀刘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如果受辱的是国家,这点就更为明显,比如清朝末期,中国一位外交官谭锦镛遭到歧视他的美国警察殴打,更是将其辫子像狗绳一样拴在栏杆上。

感觉自己让国家受到侮辱、又无力挽回的谭锦镛,直接选择在旧金山大桥跳水自尽。

而在国家遭受入侵后,更是所有人都会奋起反抗,这也是为何在日本侵华期间,在各个领域几乎都强于我国的它们还是失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对于集体主义思想和个人主义思想到底谁对谁错并无法断定,但集体主义确确实实的在我国发展和传承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也正因此,在遭受灭亡危机之时,所有人才能团结一致,牺牲自己的利益保护团体的利益,让中华民族得以传承下去。

只要中华民族不被彻底消灭,那么大一统思想就不会消失,大一统思想不消失,那么中华民族便只会继续向前,永远强大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结

正是这些原因,才能让中国完成世界上其它民族和文化无法做到的奇迹,即便经历千年风雨也能传递至今。

在中国的悠久历史和可预见的未来中,统一永远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国土不可分、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中国必将大步走在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道路上。

无论遇到怎么样的阻碍,无论遇到多么汹涌的风浪,这一点都绝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