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中

前言

民国九年农历正月初四,一位产妇正在家中临盆,她腹中即将出生的孩子,身份不一般,不仅惊动了山东省省长亲临现场,还有北洋政府也派出军队在外围守护。

甚至在出生后还敲锣十三下,北洋政府鸣礼炮十三响,昭告天下,这位尚未出世的孩子究竟是什么身份,竟然能引起如此大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孔府

山东曲阜是孔子孔圣人的老家,这里被称为儒家文化发源地,而曲阜的孔庙、孔府和孔林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都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九年正月初四这天,被北洋政府军队团团包围的地方,就是其中的“孔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有人焦急等待出生的婴儿,是孔子第76代嫡系子孙孔令贻的遗腹子,也就是孔子的第77代嫡系子孙。

如果生下来是女孩,那就意味着孔子的嫡系血脉,传承千年到这里就彻底断了,但如果是男孩,他就是第31代衍圣公,对北洋政府来说可就是喜事一桩。

所以军队在次保护,不仅仅是因为重视孔子血脉的延续,也是为了避免有人“狸猫换太子”,把女孩换成男孩,欺骗世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令贻

我们都知道,孔子在春秋时期创立了儒家学派,传承至今已有2000多年。

中间历经改朝换代,有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遭到埋没,也有过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发扬光大。

儒学一派生生不息,长时间被封建政府尊为正统学派,可到了封建末期,儒家思想日益僵化,不再适应时代发展趋势,走上了下坡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子讲学

民国建立前后,社会兴起不少新思想也都对儒学产生巨大冲击,北洋政府虽然同于之前的封建政府,但却格外看重儒学在社会上的广大号召力,所以对于孔子后代的出生倍加关注。

然而,这个孩子的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圣人”降临

孩子的父亲孔令贻作为孔家的传承人,一直都想有一个儿子延续孔家血脉,然而事不随人意。

正室妻子孙氏一直不孕,随后纳了一房妾室,也不见动静,孙氏早早去世,孔令贻无奈又娶了王氏。

婚后不久,王氏很快怀孕,但可惜第一胎是个女孩,古人信奉传男不传女,并不把女孩看做血脉的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令贻和女儿

随后王氏又生下第二胎,还是个女儿,孔令贻连续高兴两次,又失望两次,很是郁闷,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对此力不从心。

但幸运的是,孔令贻47岁这年,王氏又怀了第三胎,他对这个孩子格外的重视,让他再次看到了家族血脉延续的希望。

可随着王氏的肚子越来越大,孔令贻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就在王氏怀孕5个月左右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大限将至,可能坚持不到孩子出生,无缘父子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孩子的平安降生,他亲自写信给北洋政府,希望王氏生产能得到关注,在弥留之际,他留下遗言,如果王氏生下男孩,他就是下一代的“衍圣公”。

这个“衍圣公” 的称号,从北宋宋仁宗时期就有了,而且宋仁宗规定改封号为世袭,延续到民国,孔令贻是第30代,未出生的孩子是第31代。

王氏生产当天,不仅山东省省长亲临现场,颜氏、曾氏、孟氏、孔家各长辈等,也都到场等待,北洋军队在外守候,气氛异常紧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乎所有到场的人,都希望王氏能产下男婴,这不仅是孔家血脉和荣耀的继承,更是中国儒学文化的延续。

可偏偏王氏难产了,生产很久孩子都不见出来,据说当时还打开了只有皇帝出巡或祭孔时才开启的曲阜正南门,孩子才顺利生出来。

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名男婴随之降临,王氏果真为孔家诞下第77代嫡系子孙,这可把所有人都高兴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敲锣打鼓,鞭炮连天,北洋军队鸣炮庆祝,整个城市都在为之欢呼,欢迎这位小圣人的降临。

在他未出生前,他的名字就被起好了,叫孔德成,他承袭为第31代衍圣公,从小便享受北洋政府的优厚待遇。

孔德成出生前就没了父亲,出生后才半月左右,生母也不幸去世,嫡母将他抚养长大,他不到5岁就开始启蒙,学习儒学经典,之后在政府关照下,学习英文和古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既是儒家文化的传承人,又汲取着当代的新兴文化,顺应时代趋势,在新思想新文化的洗礼下,他主动摘去了“衍圣公”这一世袭千年的封号。

但民国政府却依旧想利用孔家的影响力,所以坚持将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德成后来怎样,如今孔家血脉还依旧在传承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子后人

孔德成从出生到成长期间,一直备受关注,他的社会地位还是非常高的,民国25年,他才刚满16岁,就已经有人给他说婚事了。

女方身份地位也不一般,她叫孙琪方,祖父孙家鼐是咸丰时期的状元,曾担任文渊阁大学士,也是京师大学堂的第一任老师,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

孙琪方出生于圣贤之家,饱读诗书,和孔德成可谓是门当户,两家于是顺利结为亲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8年,日本侵略者攻进曲阜,1月3日曲阜沦陷前夜,在蒋介石的安排下,国民政府20师师长孙桐萱从菏泽驱车赶到曲阜,将孔德成夫妇安全带走撤离。

孔德成的家乡炮火连天,但却不是在欢迎他的到来,也不是在欢送他的离开,而是被侵略者践踏。

1月5日,孔德成到达汉口,他心中悲痛万千,忍不住发表了《抗日宣言》,他言辞激烈又情真意切,他希望所有学生都能联起手来,反抗日本,反对侵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此时的日本却开始捏造虚假新闻,东京《朝日新闻》连登多篇报道,声称得到了曲阜的欢迎,将孔德成夫妇的逃离是“被掳走”,还反过来说孔德成的《抗日宣言》是假的。

日本如此恬不知耻,颠倒黑白,足以看出他们军国文化的劣根性,和我们的孔子文化完全相悖。

济宁新闻网,2014年07月13日,《济宁收到日军占领曲阜时珍贵档案 揭日本阴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德成一路来到重庆后,在这里宣扬孔子思想,进行抗日演讲等,日本战败后,他迁居到南京。

1949年,他跟随国民党去了台湾,最终于2008年在台湾去世,去世前他一大遗愿就是落叶归根,回到老家曲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在台湾他绵延了后代,时至今日,孔子依旧有后人在这个世界上,现在孔子学院在祖国的支持下,开到了世界多个国家,相信儒学经典会进一步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中国新闻网,2010年5月6日,《孔子第77代嫡长孙孔德成:身上能看到孔子的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