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态延边绘新景,满城拥翠绿意浓。

2023年,延边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2%,连续四年位列全省首位。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5.8%,创“十四五”以来最好水平;

每年春秋两季,都会引来数以万计的迁徙候鸟“做客”珲春,湖边的观鸟长廊上,游客用手机记录候鸟们翩跹的舞姿;

近年来,延边州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获评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水环境治理做法被列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坚定不移,攻坚克难污染防治;持之以恒,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近年来,延边州坚持统筹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筑牢绿色屏障,持续擦亮生态底色,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延边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

为保护好延边的绿水青山,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延边州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实施空气环境质量“提质增优”行动,围绕重点企业、重要时段和重点环节持续发力,全州125台2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全部稳定达标排放。推进秸秆禁烧管控和全量化处置,积极开展“散乱污”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机动车尾气、城镇扬尘等10余个专项行动,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持续降低细颗粒物浓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坚持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三水统筹”。加强城市和农村两个方面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县级8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完成提标改造,“十四五”以来新建污水管网40.7公里,城市雨污分流管网改造132.6公里,全州有273个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统筹做好农业面源污染、入河排污口整治、饮用水源地保护等3个方面工作。采取提示、预警、督办、约谈四步工作法,切实压实行业主体责任,打通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通过系列举措,实现了水质提升三连跳,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持续开展重点监管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完成19个项目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组织对9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进行“回头看”。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提升城市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2023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延边州广泛开展绿色创新创业行动,努力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以节能减排降碳为重点方向,深入开展清洁生产行动,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加快烟草、矿产、化工等传统产业全流程绿色化改造,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海洋经济、生物医药等绿色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风、光、水、氢、生物质等多元化发展,全力推动嘉泽储能电池、铁阳盛日磷酸锂电池回收等项目,积极争取绿电指标,统筹做好要素保障。加快推进汪清70兆瓦光伏发电、和龙甄峰风电二期等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以抽水蓄能为龙头的千万级装机、百亿产值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大力开展国家低碳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紧紧抓住“双碳”战略的关键期,用好用活国家林业碳汇试点,积极探索点碳成金的新路径,以林业碳汇量远期交割方式,实现全省首单CCER远期交割收益。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着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延边州持之以恒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使群众享有更多、更普惠、更可持续的绿色福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延边州一直以来积极探索的课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的同时,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力度,严格落实执法制度,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推进生态损害赔偿……延边州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物多样性,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融共赢。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当下,延边州正不断厚植生态优势,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让天更蓝、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一审:佟焱

二审:郎秋萍

三审:孙明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