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华文化流传下的瑰宝,其中描述的兄弟情义和好汉柔情让不少读者纷纷为之感动。

在很多读者看来,水浒传前期的梁山好汉的兄弟情义有多么好,后期梁山分崩离析就有多么让人感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自宋江接受了招安,就注定了梁山的灭亡,也有人说是智囊团开始出现间隙,才为梁山覆灭埋下种子。

在众多讨论中有一种说法最为新颖,有人认为梁山好汉刚刚聚首时,一群人在聚义厅排完身份座次后梁山好汉就再无情义可言,注定走向覆灭了。

这种说法不禁让人好奇,要说“宋江招安、智囊团分裂导致梁山覆灭”都有一定的道理的,排座次怎么就决定了梁山命运,其中又有什么道理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其中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山元老艰苦创业,事业有成为何中途放弃?

想要理解这种说法,我们要将目光投向一个人,此人便是公孙胜。公孙胜作为梁山好汉中的一员存在感不是特别高,不像人生充满戏剧性的武松,或是个性鲜明的李逵和鲁智深。

他本人虽然没有什么闪光点,但却全程参与了梁山集团的建设,见证了梁山从最开始的匪寨一步一步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庞大集团,属于元老级别的人物。

另外公孙胜还在生辰纲事件后,成功救出了被官府拘捕的晁盖,与他结下了过命的交情,同时梁山最初的力量也得以保存。

总的来说,虽然水浒传对于公孙胜人物的刻画描写,不如那些后上梁山的知名义士们,但他本人的重要性在整部作品之中是不言而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可以说没有公孙胜,晁盖就无法领导众人,群龙无首就没有后来的梁山。

晁盖本人极为器重和尊敬公孙胜,这种感情也影响到了与晁盖结盟的宋江,晁、宋两个梁山领导都希望将公孙胜推举成为梁山的二把手,成为梁山智囊团的核心,梁山好汉们也没有意见。

眼看事情水到渠成,公孙胜就要成为壮大后的梁山集团的主心骨,可公孙胜却没出现在聚义厅,并在听闻梁山排序后突然选择突然离开那里自谋生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公孙胜的离开,是因为他从“排座次”意识到了梁山从此再无兄弟情,是因为他从聚义厅的好汉排序方式中,认清了一个自称好汉的人的虚伪真面目。

政治斗争被带上梁山,公孙胜一眼看出谁是罪魁祸首

聚义厅的好汉排序本是给好汉们正名,让他们获得自己应该取得的荣誉,可有人从中作梗,将聚义厅的排序变成了两个集团的政治斗争。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后来选择招安,导致梁山集团覆灭的罪魁祸首宋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晁盖和宋江基本稳定了梁山局势,确定了上山的梁山好汉后便决定将梁山好汉排出座次,以便更好地团结和指挥这支庞大的军事力量。

可在如何排座的问题上,晁盖和公孙胜组成的集团与宋江一行组成的集团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晁盖认为既然所有好汉都是靠着自己的实力上的梁山,自然就是要按照对梁山的贡献,以及自己本身的实力来分配席位、依次排序,这样才会显得更加公平、也能够更加服众。

一分钱一分货,自己多大本事就能领多大功,没有人会反对这种排序方法。可就在晁盖咨询宋江的意见时,后者却给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排法,一下子让公孙胜对于他的好感跌落谷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拒绝参加聚义厅排名,公孙胜为何说从此以后再无梁山兄弟

宋江不同于晁盖,他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推选方式,亦或者说他不同意晁盖按照资历排序的做法,而是提出要按照先来后到、谁先上梁山谁的排名就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