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牛体彩绘创作

“‘潮牛’来了!”日前,在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县庆活动上,一场以“牛饮三江 象往生活”为主题的牛体彩绘大赛赚足了眼球。绘画师们把水牛的身体当作“画布”,用奇思妙想和五彩斑斓的画笔把水牛变成了艺术作品,“变装”后的46头彩牛也成了现场观众和媒体进行短视频创作的主角。

在牛身上画上色彩鲜艳的图案最初是当地群众为了恐吓野兽、避免耕牛被野兽伤害,而后牛体彩绘逐渐演变为一种沿袭民风民俗的艺术活动。为进一步挖掘和弘扬民族文化,江城县从2009年开始举办牛体彩绘大赛,来自中国、老挝、越南、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艺术家绘制了200余件丰富多彩的牛体彩绘作品。去年举办的第五届江城牛体彩绘大赛经过短视频传播后火爆出圈,全网点击量超过9.2亿人次,巨大的网络流量提升知名度的同时,也进一步擦亮了江城这一文化名片。

“牛体彩绘这个创作形式本身就具有很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加之我们的创作内容都紧扣江城的地域文化,成为推介和宣传当地文化的载体。”来自昭通的参赛者沈秀贵和曾菡是经验丰富的墙体绘画师,参与牛体彩绘的创作,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创作体验,不仅要坚持原创、理解当地文化,还要适应牛体本身是运动和立体的这一特点进行呈现。他们将江城的丢包、三国界碑、野象、白鹇鸟、金鸡龙马等文化元素融入画作,力图创作出3D立体画的视觉效果,为牛体彩绘增添新玩法。

在牛体彩绘创作现场,创作者们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在“牛模特”身上精心描绘,牛主人则在一旁用饲草安抚。在创作者和牛的亲密互动中,“牛体+文化+创意+艺术”的文艺作品在牛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牛体彩绘比平面画有趣很多,每年参与比赛都能看到很多有创意的作品,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还能看到我们与别人的差距。”来自江城本地的参赛者蔡蓉蓉已经连续3年参加比赛,看到江城牛体彩绘在网上这么受欢迎,她希望更多绘画爱好者来到江城开展创作。

“这次的获奖作品为《勇毅前行·顽强拼搏》。报名参赛后,我们团队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构思创作,用电脑设计绘画图案。”今年获得冠军的创作团队来自昆明,团队成员卢东向记者分享了参赛感受,“过去大多是在墙体上进行创作,第一次在牛身上绘画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很多元素都在绘画过程中进行调整,蛮有挑战性的,但也十分新颖。”

江城县城的街道上、公园中,一头头五彩斑斓的彩牛雕塑成为城市的鲜明特征,这些是在牛体彩绘大赛上获奖的作品展示。当前,江城县正积极打造牛体彩绘品牌,注册牛体彩绘商标,设计专属LOGO、口号和视觉识别系统,增强牛体彩绘活动的辨识度。同时办好牛体彩绘比赛,每年一次的牛体彩绘大赛评选,均从创意、技艺、主题等多个维度展现彩绘的艺术性、多样性和创新性。

未来,江城还将筹划牛体彩绘艺术节,搭建以牛为主题的艺术展览平台,通过展示艺术家优秀的书画、摄影作品,为游客带来一场视觉盛宴;以流体牛、石膏牛等文创产品为载体,设置彩绘体验区,让游客亲手尝试彩绘创作,增强参与感和体验感。(记者 沈浩 胡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