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我是脑叔,一个爱聊脑的家伙。

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愿意宽恕他人的人和不愿意原谅他人的人的大脑结构不一样。

由于第一份基于经验的宽恕科学研究发表在心理学杂志上,而且随后发表的成千上万篇文章中绝大多数都以心理学为重点,因此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一个人宽恕他人这一行为是一种非物质的心理现象。然而,最近发表的一些研究表明,宽恕是由于大脑的某些状态而产生的。

神经科学方法

研究人员对宽恕倾向(TTF)和大脑结构进行了研究。他们以199名年轻成年人(60名男性)为样本,报告说TTF得分越高,前额叶皮层背外侧区域的灰质体积越大,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这与能够从别人的角度出发有关。TTF得分越高,右岛叶皮层和额下回区域的灰质体积越小,这两个区域与负面情绪有关,比如感到厌恶。换句话说,自我报告说会原谅他人与大脑在避免对他人的不良行为产生厌恶感的同时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有关。然而,什么是因,什么是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个比方,假设我们有一个举重运动员,他已经做了三年的二头肌重训练。当给出一个关于举重倾向的自我报告量表时,这个人的二头肌大小可能比那些不举重的人得分更高。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出结论,这个人对举重的兴趣是由大二头肌引起的,或者是相反的——这个人行使了自己的自由意志去举重,并坚持了下来,结果是肱二头肌变大了?换句话说,心理(意志和毅力)导致了手臂肌肉的增长。当人们宽恕他人时,大脑的某些区域会受到锻炼,而其他区域则会随着宽恕的意愿和行为而收缩,这是否也是同样的道理呢?

在一项相关研究中,Li和Lu等人评估了178名年轻人(55名男性),他们完成了TTF量表,并进行了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在那些宽恕倾向较低的参与者中,右背内侧前额叶皮层的大脑活动较低。背内侧前额叶皮层与社会换位思考能力有关,正如上述研究中讨论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一样。

相反,Fourie、Hortensius 和 Decety等人在其文献综述中假设,外侧前额叶皮层、颞顶交界处和腹内侧前额叶皮层与受到他人不公正伤害时的宽恕反应有关。这些作者并没有得出结论认为是大脑结构还是大脑活动导致了宽恕者的心理反应。

因果关系的混淆

在研究 Lu 及其同事的上述两项研究时,Moawad(2018 年)得出结论:“与宽恕倾向相关的不同大脑结构解剖表明,宽恕可能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一种特质。”

当我们从神经科学的角度看待任何心理问题时,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必须抵制唯物主义哲学,它阻碍了我们对具有挑战性的环境状况做出健康心理反应的重要原因。我们不想落入这样的陷阱:我们没有自由意志,生物学就是我们的命运。

这种想法可能会破坏毅力和自由意志等非物质的心理品质。因此,它剥夺了我们人类在面对挑战时的胜利品质。毕竟,生来就比别人拥有更多的灰质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这里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个因果问题是如何被扭曲的:假设我们有一个世界上跳得最高的人,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个人的膝盖肌腱非同一般。如果我们找到另外10个膝盖肌腱同样高于平均水平的人,那么肯定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冠军的水平。换句话说,冠军不能把金牌的成功完全归功于膝盖肌腱。除此之外,还有练习的内在决心,面对疼痛和其他挑战坚持下去的内在毅力,以及选择这样做的自由意志。

参考文献:

Enright, R. D., Santos, M., & Al-Mabuk, R. (1989). The adolescent as forgiver. Journal of Adolescence, 12, 95-110.

Feser, E. (2006). Philosophy of mind. London: Oneworld Publications.

Fourie, M. M., Hortensius,R. & Decety, J. (2020). Parsing the components of forgiveness: Psychological and neural mechanisms.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112, 437-451 https://doi.org/10.1016/j.neubiorev.2020.02.020

Li H., Chen Q., Lu J., & Qiu J. (2017). Brain structural bases of tendency to forgive: Evidence from a young adult sample using voxel-based morphometry. Scientific Reports.7, 16856. doi: 10.1038/s41598-017-16868-3.

Li H, Lu J. (2017). The neural association between tendency to forgive and spontaneous brain activity in healthy young adults.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11, 561.DOI: 10.3389/fnhum.2017.00561

Moawad, H. (2018). The neurobiology of forgiveness. NeurologyLive, September 24. (https://www.neurologylive.com/view/neurobiology-forgiveness)

声明:本文版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学术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