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摘要:太平天国是晚清时期一场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军最鼎盛时发展到上百万人,波及十七个省,六百余座县级以上城市。太平天国先后控制过七省四十七州府二百三十六个县,总面积高达150多万平方公里。但是对于太平天国的官职制度,由于大量史料在战乱中散失,所以对于太平天国的官职了解很少。今天就重点来说说五军主将、军师和丞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平天国是晚清时期一场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军最鼎盛时发展到上百万人,波及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直隶、山东、福建、浙江、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十七个省,六百余座县级以上城市。太平天国先后控制过七省四十七州府二百三十六个县,总面积高达150多万平方公里。但是对于太平天国的官职制度,由于大量史料在战乱中散失,所以对于太平天国的官职了解很少。今天就重点来说说五军主将、军师和丞相。
首先来说说五军主将。
1850年7月(道光三十年六月),洪秀全下令“拜上帝会”会众前往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团营。
1851年1月1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洪秀全三十八岁生日,当天洪秀全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在封建时代,建立名号就是不承认朝廷,最为大逆不道,公然与朝廷为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51年3月23日(咸丰元年二月二十一日),洪秀全在广西武宣县东乡称“天王”,封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领中军主将;萧朝贵为右弼又正军师,领前军主将;冯云山为前导副军师,领后军主将;韦昌辉为后护又副军师,领右军主将;石达开为左军主将。
这就是太平天国第一次建立五军主将制度,虽然五军主将是平级,但实际上还是有高低,按照中、前、后、右、左的顺序,中军主将最高,左军主将最低。这个顺序有点奇怪,中军为最高还可以理解,前军第二也能理解,但后军是第三就有点怪怪的。而中国古代历来是以左为贵,但太平天国却是右军排在左军之上。
同时,还设立四大军师。“军师”通常的理解是像诸葛亮那样,轻摇羽扇,出谋划策的谋士。但是太平天国却是把“军师”作为统领军队的职衔,并且明确分为四个级别,从高到低依次是:正军师、又正军师、副军师、又副军师。
这已经够乱的了,还不够,再在四大军师的职衔前面加上两个字的前缀,分别是左辅、右弼、前导和后护,于是就成了左辅正军师、右弼又正军师,、前导副军师和后护又副军师,什么乱七八糟的,简直就是一个看多了通俗演义小说,又没有多少文化历史知识,而自以为是编出来的职衔。每每看到这些又长又拗口别扭的职衔,就感叹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还是有科学性的,参加过四次科举考试,却连最低的秀才都没有考上的洪秀全,文化知识确实相当糟糕,充其量就是粗识文墨,比文盲好一些。所以,整个太平天国的职衔和爵位名称,都充斥着这种俗不可耐而又别扭拧巴的酸腐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56年“天京事变”之后,五军主将和四大军师中的萧朝贵、冯云山阵亡,杨秀清和韦昌辉死于内讧,石达开又率部出走,五军主将制度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
所以1858年,洪秀全又重新建立五军主将,蒙得恩为中军主将,陈玉成为前军主将,李秀成为后军主将,韦俊为右军主将,李世贤为左军主将。后来,石达开麾下的重要将领,也是杨秀清的族弟杨辅清,脱离石达开重新回归,洪秀全又将杨辅清任命为中军主将,作为奖酬。
前期的五军主将,中军主将杨秀清确实有节制调度其余四军主将的权限和能力,但是后期的中军主将杨辅清名义上是五军主将中地位上最高的,但仅仅只是名义上的。他根本调动指挥不了其余四军主将,五个人都是各自指挥一支人马,互不隶属,甚至就连相互之间的配合协调都很少。
不过,这一次设立五军主将,没有同时设立军师,而是由洪秀全自己兼任军师。但又设立了一个新的职衔“掌率”,并分为三个级别:正掌率、又正掌率和副掌率。杨秀清为中军主将正掌率,陈玉成为前军主将又正掌率,李秀成为后军主将副掌率。另外两位主将韦俊和李世贤就没有掌率这个职衔了。
1859年,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他是洪氏族人中难得的人才,有才干,有见识,因此被红袖群委以重任,封为干王,精忠军师,总理军政。
1863年7月,洪秀全又封忠王李秀成为真忠军师,统率全军。
这样算来,太平天国总共是有过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洪秀全、洪仁玕和李秀成总共七位军师。不过,在太平天国,军师并不是固定编制的职衔,有点古代统帅全军的都督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来说说太平军的固定军制。太平天国按照《周礼》“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的编制来编组军队。
5人为一伍,每个伍设伍长;5个伍为一两(25人),每个两设两司马;4个两为一卒(100人),每个卒设卒长;5个卒为一旅(500人),每个旅设旅帅;5个旅为一师(2500人),每个师设师长;5个师为一军(12500人),每个军设军帅。军是基本战术作战单位,到1853年定都天京(今南京)之后后,太平军编制有陆营(步兵)95个军,水营(水兵)9个军,土营(工兵)2个军,合计106个军,总兵力143.5万人,不过很多军都不满编,所以实际兵力也就在100万上下。军帅是固定职务,在军帅之上就是不固定的职务,依次设监军、总制、将军、指挥、检点、丞相各级官职,这些职务都可以算是高级官职,作战时可以统领一支人马,在平时则是负责管理地方行政。
最后来说说丞相,太平天国的丞相这一级,级别大致相当于清朝的六部尚书或侍郎,编制数量也基本固定,共设有二十四位丞相,按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大类,分别对应满清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每一官丞相又分四个级别,分别是正丞相、又正丞相、副丞相、又正丞相。这样一来,丞相一级的职衔全称就是如天官正丞相、地官又正丞相、春官副丞相、夏官又副丞相等。实在是拗口别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就一共是二十四个丞相了。正丞相和又正丞相差不多是相当于六部尚书,而副丞相和又正丞相则大致相当于是六部侍郎。
把六部的主官、副主官都叫做丞相,朝堂之上,一大堆丞相,也真亏洪秀全想得出来。而且更林根奇怪的是,这个丞相还不仅仅是文职,同时也是军职,还可以率兵出战,职位还在检点、指挥之上。
真是怎一个乱字了得。
不过,相比而言,太平天国的官职还算好的,爵位才更是乱。以后有机会再来说说太平天国的爵位。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