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名优秀的高级指挥官,无论是从时间成本还是经济成本的角度出发,都绝非一件易事——更何况,主要还是看被培养者自身的素质。

也正因为如此,军队中自古以来就有着“千军易得,良将难求”的说法。

而在我国现代化的部队中,对指挥官的要求更是极为严苛。

个人战斗素养和长远的战略眼光,缺一不可,除此以外,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同样是硬指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军人一直都将双肩上军衔的提升,视为莫大的荣耀,因为这不仅代表着职务的升迁,更意味着来自组织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和肯定。

可以说,每一位扮演指挥官角色的职业军人,都是当之无愧的精英——而廖锡龙同志,则是极具代表性的一名高级指挥官代表。

他的从军生涯十分坎坷,当兵六年始终未能提干,但却在获得上级首长的青睐后一路逆袭,仅七年便升任军区副司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波三折的军旅生涯

出生于贵州思南的廖锡龙自幼就树立起“长大后参军入伍报效国家”的崇高理想,1959年,年满十八岁的时候,早已迫不及待的廖锡龙在家乡应征入伍,如愿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来到心心念念的部队之后,廖锡龙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在平时的操课训练中,总是能看到不远处的老兵在练习射击和刺杀,充满阳刚之气的军人形象,给廖锡龙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秉持“要当就当最好的兵”的信念,廖锡龙对自己发了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实弹射击还是刺杀训练,廖锡龙几乎每次都会把自己练到累趴才肯罢休,而他的付出也很快获得了回报。

努力和汗水会在未来某一刻给你馈赠,廖锡龙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过硬的军事素质让他逐渐受到了上级重视,入伍仅一年,廖锡龙就被提拔为副班长,不久之后正式开始担任班长的职务。

按照我国当时的在役军人管理规定,陆军的服役期一般为三年,技术兵种会适当予以延长。

但廖锡龙却打破常规,以连队训练骨干的身份,一口气待了六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3年,是廖锡龙服役的第四个年头,这一年他被列为了基层军官的培养对象。

可还来不及高兴,在上报军队党委考察时,就因学历问题而被挤出了提干名单。

廖锡龙虽然没能顺利提干,但是考虑到他在连队训练中的重要性,组织上还是决定把他当做储备基层军官来进行培养。

争气的廖锡龙,也没让对他寄予厚望的上级领导失望,次年举办的全军大比武中他技压群雄,在单兵对抗刺杀比赛中,以近乎碾压的优势拔得头筹,为自己二次提干,拿到了一枚重要筹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怎奈命运的捉弄毫无规律可言,同年9月在销毁一枚过期雷管时意外再次降临——他的右手食指被炸伤,留下了不可逆的永久性伤害。

不要说提干,他如今甚至连扳机都无法扣动了。

要知道,廖锡龙除了有一手刺杀的好本领,他同时还是连队中赫赫有名的“特等射手”。

一名神枪手失去了灵活的手指,可想而知,这对廖锡龙而言是多么大的打击。

时间来到1964年底,两次提干失败的廖锡龙,已经在部队中整整服役了六年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虑到他日后的个人发展问题,组织上忍痛,将这员爱将的名字写在了退伍名单里面。

得知此事后的廖锡龙,虽对部队有着万般不舍,可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也知道自己现在确实有些跟不上部队的发展步伐,于是便接受了退出现役的安排。

两次提干失败,一次负伤致残——好运似乎从来都没有眷顾过廖锡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悄然而至的命运转机

就在他黯然倒数着离开部队的日子时,一次足以改变他命运的转机悄然而至。

行将退伍之前,廖锡龙接到了最后一道命令:师首长要到部队视察,廖锡龙要率领连队方阵,在首长检阅之下进行汇报演习。

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他分到的科目恰好是最擅长的刺杀。

抱着站好最后一班岗的心态,廖锡龙踏上了汇报演习的场地。

他一亮相,凌厉的刺杀和颇具大将之风的指挥气势,就给前来视察的首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得知他因为文化水平和右手伤残的问题,无法提干即将退伍,这位首长郑重说道:“我们的军队需要进行现代化的建设和改革,但真正的人才不该被淘汰,我看他是个好苗子!”

这句话一出,更让在场的人替廖锡龙感到可惜,但部队里有着铁打的纪律,不会也不可能因为个人意志而发生转移。

看上去,除了深表遗憾,廖锡龙离开部队已成定局。

可万万没想到这位首长,却将廖锡龙记在了心里,演习结束后他很快就向军队党委作了详细汇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军党委对这个“刺杀尖兵”和“特等射手”很是重视,特批将他留到了部队。

几番波折后,廖锡龙终于迎来期盼已久的喜讯。

在上级的指示下,他不仅不用离开深爱的部队,还被擢升至——作训科副科长,主抓连队的日常操课以及训练任务。

打定主意要将一生留在部队的廖锡龙,感觉自己有使不完的劲儿,在管理和指导连队训练之余。

他又主动投入到了个人的单兵训练之中,一如刚刚入伍的时候,他再次对自己使起了狠劲儿。

时光匆匆而逝,转眼间廖锡龙在部队已经服役了十七年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本以为这次自己终于能如愿,将全部的能量和精力都倾注于深爱的军营,可中央军委的一项决定又让他的心情沉到了谷底。

中央军委于1976年做出“三年内裁军六十万”的指示,被特批留任部队的廖锡龙再次出现在了精简转业的裁撤名单之中。

相较第一次面临退伍转业时的紧张,此时廖锡龙的心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他当然知道自己舍不得离开部队,但他同样在用职业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接受并服从组织的一切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天没脱下军装就还是军人,廖锡龙并没有因为又一次面临退伍,而有丝毫松懈。

他想着的是自己要在剩下不多的时间里,尽可能地把刺杀要领和射击技巧倾囊相授。

就当廖锡龙对“奇迹”重现不抱有任何期望的时候,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奇迹”再度上演。

时任三十一师副师长关福成在一次军方内部会议中,特别提到了关于廖锡龙的安置问题。

关福成也对廖锡龙的军事素质和带兵方式深以为然,他认为廖锡龙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好苗子,这样有经验有能力的人,离开部队是部队的一种损失,不如让他换个地方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