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经过了五次战役以后,志愿军终于将敌人赶到了汉城以南,将战线稳固在了“三八线”附近。因为敌我双方谁也无法击败对方,只得在开城进行停战谈判。然而敌人的谈判根本毫无诚意,他们打着谈判的幌子,背地里依然不断向我军阵地发起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年9月,敌人刚刚结束“夏季攻势”后不久,就已经开始策划“秋季攻势”了。经过多次谋划以后,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将这次进攻初步分为了3个步骤,第1步是攻占马良山,第2步是从马良山继续向北推进400公里,占领沙里院,第3步是一直将战线推进到鸭绿江。

为了实现“秋季攻势”的第1步,范佛里特将美骑1师第5团、英军第1师、比利时营和南朝鲜第1师全部拉到了马良山一线,与志愿军第64军对峙起来。与此同时,敌人开始不断将阵地向前移动,并集结坦克、修筑攻势,时刻准备发起进攻。敌人的飞机也开始不断对马良山一线阵地进行轰炸。

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64军也展开了紧密的部署,开始在水郁市一直到王山里这一线长达55公里的阵地上进行防御。虽然防线很长,但64军军长曾思玉一眼就看出来,敌人进攻的重点很可能是马良山。马良山位于64军防线的中心位置,也是整条防线的重要支撑点,它控制着涟川到市边里、抱川到九化里、高浪浦到朔宁这3条主要交通线,西南方向就是谈判的地点开城,是临津江东面重要的屏障。曾思玉经过仔细考虑后,将守卫马良山的重任交给了191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1年9月下旬,敌人的“秋季攻势”正式开始了,敌人的攻势首先在西线发起,想要迫使志愿军放弃临津江左岸到铁原以西的防线。随后,对马良山窥视已久的敌人,开始向着马良山一线发起攻击。10月2日,敌人在10个炮群、100辆坦克、64架飞机的掩护下,向着黄鸡山到古庄里一线发起进攻。

10月3日,敌人的两个团在7个炮群、62辆坦克、20架飞机的掩护下,向着191师守卫的187.4高地、210高地、227高地、180高地以及高旺山等地发起进攻。10月4日,敌人的4个营在50辆坦克和40架飞机的支援下,开始向着马良山、216.8高地移动。面对敌人铺天盖地的攻势,曾思玉和191师师长谢正荣都没有慌乱,他们知道敌人进攻的重点必定是216.8高地。

216.8高地是整个马良山防御体系中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支撑点,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谢正荣一开始就将571团放在了这一线进行防守。负责守卫216.8高地的部队,是571团的7连。10月5日清晨,敌人不出意料地向着216.8高地发起了进攻,几百门大炮开始对着216.8高地进行疯狂轰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