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新了!

6月11日,重庆市江北区2024年度非遗工作会在明玉珍睿陵陈列馆召开。上游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由江北区园林绿化管理所申报的江北盆景制作技艺成功入选了江北区第十批区级非遗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北盆景制作技艺传承超百年

据了解,盆景一词最早见于1500年前的北齐时代,这是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景观的艺术品。

“江北盆景就是由中国古代盆景发扬传承而来的。”江北区园林绿化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江北盆景制作技艺起始于江北舒家,传承至今已超过100年。江北舒家在中国古代盆景技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江北盆景风格。至今,江北还存有多盆120年市二级挂牌保护盆景和一棵330年市一级挂牌保护紫薇古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1月,江北区在位于鸿恩寺公园东二门处新建了面积6000余平方米的“江北盆景园”。园内集中展示了江北区历年来在历届各级盆景展中的获奖作品,以及大师级盆景藏品70余件,并配套建设了盆景大师工作室(荣誉室)。

盆景制作融合本土文化和特色风景

据介绍,江北盆景主要在重庆市江北区内流传,广泛分布于重庆市其他区县。

“江北盆景制作技艺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通过修剪、蟠扎造型、摘心限高、截干蓄枝、粗杆拿弯、剖干法等方式,进行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

江北区园林绿化管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江北盆景注重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出大自然的优美,达到缩地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出深远的意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申报的江北盆景制作技艺(树桩、山水、水旱、微型、挂壁),材料多选自于重庆本土盆景素材,也包括运用新型建筑材料。在传统盆景技艺的基础上结合了部分国画画理,融合了然元素。同时将重庆本土文化,地方特色风景融会贯通到盆景之中,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江北区园林绿化管理所将持续完善盆景园相关硬件设施,创作高质量盆景作品,对挂牌保护作品、植物进行专业养护管理,以大师工作室为平台开展“大师讲堂”教学活动,联动市内中小学生、大专院校开展盆景技艺科普活动,通过“师带徒,老带新”定向培养技能人才,定期举办区、省市级盆景展。

上游新闻记者 刘波 王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