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既为自己,也为别人。

毕竟我们每个人的生存都依赖于其他人的贡献,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不管是现在的人还是以前的人。

很多人觉得自己钱是自己的,什么只要花钱买就行,不欠任何人的。这样的想法是狭隘的,也是有害的。

你可以想一想,假如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你拿钱买什么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你的衣食住行,你所看的诗词文章和影视作品,都是别人的贡献。并不是简单一个交易关系可以定义的。

人天生就是利己的,所以我们要强调利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图回报,只图自个高兴:中年之后,人要懂得自己“修福”才行!

我是在40岁后有这种思想观念的。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有人好有人坏,有人聪明有人愚昧,肯定不是每个人都合你的心意。

否则如果你这个看不惯,那个看不顺眼,跟这个成仇,同那个结怨,那人生就会很麻烦。

反过来想,如果你就单纯图自个的高兴,做事不图回报,能帮人一点是一点,别人感谢你高兴,别人不感谢你也高兴,那你还有什么烦恼呢?

不要执着,从整体来看,那些对你不好的人,那些让你陷入困境挣扎的人,都是来度你的,他们对你的帮助之大,远远超过表面对你好的那些人。

其实人只要想通了,那每天都是在修福。福自我求,一个人的福气多少不是别人给的,都是靠自己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感情,其实是动态变化的,不可能一直很好。因为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时移世易,随着彼此内外条件的变化,关系和感情都会有起伏。

比如我们看苏东坡跟章惇的例子,两人年轻时候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后来则反目成仇,章惇屡次要将苏东坡置于死地,当然这其中有他们的故事,是是非非难说的很。但当两人都老了,苏东坡在谈到曾经老友的时候说:

  • 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

是啊,在生死面前,还有什么仇恨放不下呢?

人这辈子,最傻就是只记得别人的坏处,而忘了别人的好处。一般的是非恩怨无须挂怀,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都可以放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好事是自得其乐!

一个老人说他平常愿意做点力所能及的好事,并不是求什么将来福报,“我就图个心安,做好事的时候我心里高兴,这就是最好的奖赏”。

何为我心光明?说到底就是致良知,为善去恶,对天地无愧于心,内心自然会光明磊落。这是很高的精神修养。

所以不要执着,人生很多事都用不着挂念在心,我们的心其实很小,就当它是个管道好了,该高兴时候就高兴,该悲伤时候就悲伤,就让情绪流过,不要积蓄、积攒,让其化为毒素。

还是要放下自我,自己给自己找乐子,让人生过得有意义,这样对自己好,对家人也好。

最怕就是老了变得疾病缠身,行动不便,身体不行了,精神也垮台了,整天闷闷不乐,吃嘛嘛不香,那样的日子又有什么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好吃饭,一切随缘!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想开了,我们就知道这一世其实跟以前世世代代的人们没有本质的差异,都是一样的喜怒哀乐,一样的悲欢离合,一样的生老病死。

虽然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但人这个物种本身的边界没有拓展多少,哪怕人已经可以飞出地球,上天入地,每天有无穷的光影享受,可大家还是一天就24小时,也要一日三餐,都必须吃饭睡觉。

有时候我会觉得人在吃饭和睡觉上耗费了太多时间,人生很多时间都被浪费掉了。后来我就想明白了,其他事又能好多少呢?做什么事不是浪费生命?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一场生命的旅行,无论做什么都是浪费时光。

关键是过程,一切所遇都是经历,是因缘际会。要紧是好好吃饭,事实上很多人连吃饭都不会,他们要么是嘴馋或贪心,只想吃得多吃得好,但真正的吃饭是一口一口吃,享受食物本身的滋味和烹者的用心。这里多说一句,多数火锅都是不能多吃,对身心都不好,算不上享受美食。

总之,无论心情舒畅还是精神享受、身心健康,都是要靠自己会想才行。生活是靠自己创造的,你创造什么,什么就是你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