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正值盛夏,在内蒙古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从高空的卫星遥感、低空的无人机到地面的各种现代农业数据监测传感器,越来越智能的技术正在逐渐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技术人员穿梭于田间地头,紧张有序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数字技术”,正在重新定义着“农耕技艺”的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园区的工作人员给我们提供技术指导,随时为我们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测土配方施肥后,我们的肥料用得更少、更精准了,作物的产量也提上来了。”扎赉特旗好力保镇古庙村种植户肖金秋说。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仅是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帮助园区内的群众实现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一个缩影。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自2017年9月获准创建以来,围绕水稻产业,着重推进数字农业发展。通过智慧农业装备和新技术,达到精准作业,为园区45万亩水稻生产全过程“赋能”,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生产服务便利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展一对一指导。

今年,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黄立华研究员服务团队先后到扎赉特旗蒙源米业、高壹米业、五道河子合作社、康途等合作社进行一对一的全程技术服务。

“我今年种植2600亩水稻,有了高科技的支持,我种地非常省心、非常放心。”杜岗说,除了多年的水稻种植经验,高科技已成为了他提升水稻产量的技术依靠。

据了解,产业园依托同赵松江院士团队、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研究所以及吉林农业大学的校企合作,对农民种地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应用,解决当前制约农业种植存在的主要科技问题。通过改良肥料运筹、优化种植密度,筛选优质品种,集成示范推广黑土地保护和粮食绿色高质高效新技术,构建作物标准化生长模型,让高标准农田种出高标准作物。去年,产业园内种植的水稻、玉米和大豆的单产纪录都创新高。

“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希望通过数字技术,将科技成果,真正写在扎赉特旗的大地上,为农户明年种植提供更多新方法、新技术,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潜力。我们在集聚专家、人才力量的同时还集聚了各项业态,现在我们围绕水稻种植发展旅游观光,配套完善了很多旅游设施,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主任许慧敏说。(王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