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孟子》中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我国自古以来就格外讲究规矩和原则,对于很多事情都有人们习以为常的规则。对于先祖我们保持着极大的敬畏之心,家族当中一直传承着的精神和规矩,不会轻易就丢去,姓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个象征,更是不能随便修改,但是在江苏的一个村庄,就发生了村民集体要求改姓的事情。

1.为活命为改姓

姓氏对每个家族来说都有着十分特殊的含义,它是家族凝聚的纽带,让一个家族中的众人能够通过同一个姓氏获得血缘亲属间的独特情感,能够感受到家族的荣誉感,从而担负起振兴家族之众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俗话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会随便将姓氏改掉的,这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忘祖,会受到他人耻笑,不过江苏村民要求改姓并不是因为往祖,恰恰相反他们正是因为记得先祖,才会要求改姓,而这一切则是因为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事情要从明朝说起,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于草根,他跨越阶级,一步步打下了大明王朝,可见其卓越的军事和领导能力、但这一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元末各地豪杰四起,各自为政,朱元璋需要一一平复,很多势力都被吞并,其中张士诚面对朱元璋的围攻时虽然自知不敌,却仍旧不愿意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当他纠结于应当全力抵抗,还是为了城中百姓的安危放弃挣扎时,朱元璋已经带领着铁骑。占领了他的地盘。成为手下败将的张士诚深知,性格多疑暴戾的朱元璋绝对不会轻易放过自己,深知还会牵连家族中的众多人口。因此,在临危时他告诫自己的后代,在有机会逃出去之后一定要改名换姓,不可以再继续姓张,如此才能够躲过朱元璋的追杀,不让家族灭门,从此找个地方低调的继续生活。

2.从张姓改为吴姓

在张士诚被抓到之后,朱元璋身边的将军徐达负责押运他前往当时的建康,张士诚在途中绝食闭目卧床,不肯与人交流,有人向他问话,也基本闭口不答,在逼到发怒时,破口大骂。本来想要保全张士诚,不让他就此了断,但张士诚或许是接受不了这样的结果,上吊自杀而死,朱元璋赐以棺木埋葬。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这是一个定律,既然已经失败被捕,没有能够翻身的机会,那对于一个军事将领,这就已经是人生的末尾了。如果不选择自杀,或许能够换来一线生机,但是在他人的施舍与监控下生活,只会令人倍感耻辱,所以张士诚最终选择自杀也完全能够理解,这也可以为他的后代换来一些生存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家后人在逃出生天之后,听从了张士诚的话,不再以张冠姓,而是改为吴。关于为什么改成姓吴,民间有几种传言,第一种是说,张士诚的母家姓吴,因此他让后人跟随了自己的母姓,这样既能与家族之间有一些联系,也不会被别人发现;第二种是说,张士诚有一宠妃姓吴,后人跟随的是他爱人的姓氏。

但这些都只是传言,至于孰真孰假,如今已经没有办法判断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吴姓应当是张士诚家族当中某一亲人的姓氏,他们在放弃张姓之后,不能选择一个毫无关联的姓,希望随着历史发掘的进步,能够从各种蛛丝马迹当中找出事情的原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希望换回张姓

六百年后的今天,江苏的一个村长当中的吴姓人,在族谱和祠堂祖宗牌位中发现了自己原本是张士诚的后人,家族应该以张为姓氏,并且出示了一系列的证据。吴氏后人说,自己的家族有着一条祖训:“生姓吴,死姓张,有朝一日认祖归宗。”这应当是祖先留下来的,让他们既能够隐姓埋名的生活,又能在最终认回自己的祖先。

但是改姓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特别是这个姓氏已经沿用了数百年,现如今都是利用互联网来统一全国的信息,改名尚且困难,更何况是数百人想要改姓。但是吴氏后人坚信自己就是张士诚的后代,祖训中说明了要改姓,就必须做到。很多人怀疑,他们并不是张氏后人,历史年代久远,很多事情已经无处考察,还是应当慎重,村民却不以为意,依旧坚持改回张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这件事情为真,那么他们的诉求也是也在情理之中,但如今改姓的困难也是很大,这中间的问题还需要双方继续沟通,找出一个都能够接受的办法。古代并没有信息网络,改姓只需要自己将称呼改掉就可以,张氏后人也应当理解随着时代变化造成的一些不便。想要认祖归宗能够理解,改姓的困难同样是肉眼可见,或许可以通过阶段的方式,慢慢将后人的姓氏更改掉,不要急于一时,更容易操作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圣佩韦说:“理解人的方法只有一个:判断他们的时候不要急躁”,每个人都习惯于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言,因此很容易忽略对方的想法和意见,就如改姓这件事,不是他们家族的人或许很难理解他们的行为,毕竟事情都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认为改不改都无所谓,何况改姓还这么麻烦。不过对于他们家族的人而言,这件事意义则非同一般,不然也不会过了这么多年了,依然对改姓的事情念念不忘,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