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向奥一新闻反映称,其孩子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进行CT检查,事后想起检查过程孩子防护服穿戴可能不到位,未能遮挡腹部以下肢体,希望医院能让其看看当时的监控视频,但被院方以无法提供为由拒绝。

对此,深圳市儿童医院回应称,经初步调查了解,医院为患儿李某某进行CT操作时,防护措施符合相关操作要求,并无防护不到位的情况。相关CT室的监控设备,仅提供实时监控画面的功能,并无录像存储和查看回放功能。如果家长对该设备的使用情况有疑问,可随时到医院进行了解。

市民称孩子CT防护疑有疏漏,希望回看现场监控,医院却无法提供

市民李先生向奥一新闻记者表示,2024年3月11日,其小孩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做胸部CT螺旋扫描检查,按照医生的指示,他作为陪同人员进去也要穿上铅衣戴好铅帽等,医生同时提醒小孩进行CT扫描时不能咳嗽,要配合着吸气呼气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T检查报告单。受访者提供

“因为小孩才6岁,我把注意力都放在跟小孩说不要咳嗽以及如何吸气呼气,其他方面当时的确没怎么注意,但我记得做完CT后他头上戴的铅帽都快掉了,半个额头都没遮到,过后我越想越不对劲,印象中孩子腹部、脖子甲状腺、盆腔生殖器那些地方可能没弄好遮挡防护。”

李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担心防护衣帽真的穿戴不到位,辐射对小孩身体造成危害,3月12日其给儿童医院打电话表示希望能查下监控,“医院刚开始回复可以查,过了几天后说需要向上级申请,但后来又告知称保护患者隐私没有摄像头,最后的说法则是有摄像头但不能回放也没有储存功能。”

其表示,院方来回变换说辞让其对此事更加担心,“如果说没有监控回放功能,那如果真出了问题要怎么回溯呢?”李先生表达自己的疑惑。

深圳市儿童医院:患者防护符合要求,CT室监控用于检查辅助定位

针对上述反映,奥一新闻记者发函询问深圳市儿童医院,其回复称,根据相关规定,进行X线检查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深圳市儿童医院日常均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实施防护工作。

以患儿李某某2024年3月11日进行的胸部CT检查为例,在检查前,工作人员对患儿使用了铅帽对头部进行防护,使用了铅衣对腹部及以下肢体进行防护。经初步调查了解,医院为患儿李某某进行CT操作时,防护措施符合相关操作要求,并无防护不到位的情况。

回复称,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于普通人群而言,单个器官一年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不得超过50mSv。患儿李某某在本次检查中受到的辐射剂量为0.8865mSv,辐射剂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而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的明确规定,射线装置按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可能造成危害的程度,由高到低被划分为I类、II类、III类。医用CT机属于III类低危险射线装置。从照射时长来看,III类低危险射线装置(医用CT)单次长时间照射数小时才会发生放射事故,而患儿李某某在检查中的辐射时间总时长大约为3秒钟,远未达到可能导致放射事故的时间。

医院还表示,CT检查时,患者在设备间,影像技师在隔壁的操作间。正常情况下,影像技师需要指导患者摆位,以确保安全和精准扫描,需要多次进入设备间,与患者近距离直接接触,这不仅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而且拍摄效率较低。

监控设备安装方面,其回复称,深圳市儿童医院CT检查室按要求安装了监控设备,主要用于检查中的辅助定位。检查期间,影像技师无需进入检查室,通过实时监控画面,即可清晰了解患儿摆位,并通过话筒语音指导的形式,与患儿进行沟通。

对于李先生提出CT检查室无可回放的监控设备是否合理相关疑问,深圳市儿童医院有关工作人员向奥一新闻记者表示,关于医院的CT检查室要不要装监控,没有明确或者强制的规定,医院可自行选择,目前国内医院CT室的装配情况大致分为三类:没有装监控、有可回放功能的监控以及有辅助实时监控但无回放功能的监控设备,深圳市儿童医院则属于最后一类,CT室的监控设备仅提供实时监控画面的功能,并无录像存储和查看回放功能。如果家长对该设备的使用情况有疑问,可随时到医院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