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巨轮撞到了太原,如同撞到了一处巨大的暗礁,船上的人纷纷掉在水里,汾河大桥上飘下的那十几个人不过是这艘巨轮命运的注脚。

太原从来就是座绝望都市。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太原的天空永远都是灰色的,很难见到一丝蓝色。就连云也是灰褐色的,就像一团又一团的烂棉絮。

这座城市沿着汾河谷地建设而成,左右是西山和东山。西山和东山都是成片的矿区,如果你从现在穿越回那个年代,你以为来到了印度:矿区全是成片的自建房,住着数以十万计的人口,彷佛印度的达拉维贫民窟。这里的生活设施就是一场灾难,旱厕遍地,厕所里的蛆虫能溢到马路上,面无表情的矿工们早已见怪不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矿区的矿工多是本地的农民,以前煤炭不值钱那会儿,他们的生活就是半年种地半年猫冬,冬天的时候,老爷们儿手里捏着一瓶三块钱的闷倒驴就能熬过惨淡的一天,经常有人喝多了摔倒在雪地里睡着了,第二天的时候,整个人早已经变成了硬邦邦的一具尸体。

老娘们儿们喜欢抽着旱烟卷儿坐在滚烫的炕上打麻将,打扑克牌。炕沿儿上往往都摆着一溜花盆儿,大猫和土狗在炕上出出进进。有时候大猫不小心挠着老娘们儿了,女人能操起花盆砸过去,不管砸没砸到,反正解气了。
本地民风就这样:淳朴,但是也剽悍。能用拳头解决的事儿,肯定不用嘴啰嗦。

矿区兴盛之后,喝三块钱闷倒驴的男人们很快就找到了赚钱的门路,这群人压根不害怕黑洞洞的煤矿巷道,只要能赚钱就行,活着嘛,不就是痛快吃痛快玩儿?

下班以后就是大酒大肉,打牌按摩,偷窃、卖淫、赌博、黑社会等等犯罪活动也迎来了勃勃生机。

矿区的社会生态和非洲的稀树草原是一个道理,雨季来临的时候,无论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食腐动物,都有好日子过,这就是一个依赖雨水的生态链。

每种动物都有其生存法则:一言不合就跑路的瞪羚;后宫妻妾成群,只负责吃肉和交配的公狮子;吃斋念佛与世无争的大象,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平头哥蜜獾。这些动物多少有点职业操守。

而凶狠歹毒无信无义的豺狗就不一样了。这帮家伙成群结队去掠夺别人的捕猎成果,甚至连鸟蛋也不放过。

矿区的各种帮派就是大大小小的豺狗群,他们依靠赌博,组织卖淫,敲诈勒索生存。经过几年血腥火并,临县农民三马虎因为狡猾凶残,好勇斗狠,逐渐把矿区这一片的帮派归拢了。

三马虎后来成了太原黑道一哥,势力范围渐渐扩充到了市区。最后因作恶太多被判死刑。

在那个蛮荒年代,太原歌城成了各路黑道聚会的大本营,繁荣娼盛的背后,是渐渐失控的城市秩序。而九十年代的下岗大潮中的失业者,将给这座城市后背致命一刀。

【二】

太原是一座重工业城市,除了煤矿,还有重机集团,江阳化工,太原钢铁等一批国企。国企比重一度高达百分之九十。

很多人一直在研究九十年代的东北下岗情况,其实当时的太原也是重灾区。为了谋生,很多下岗的工人放下城里人的身份,跑到乡下去种地,去养鸡。只要能赚钱,啥都愿意干。那些绝望的人群很快发现做什么都没有犯罪来钱快。

九十年代中期,太原一辆运钞车被四个持枪歹徒武装抢劫。就连习惯混乱的太原人都觉得这一票玩的太大了,歹徒当场击毙了运钞车上的所有人,顺利劫走了装着钞票的铁箱子。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几个目击者在一片恐慌中没看清歹徒的面目,现场线索少之又少。

在那个年代,摄像头非常少。警方的破案手段无外乎大规模排查。但查了一个月依然找不到任何线索。

又过了一段时间,有人发现停车场有一辆红色的桑塔纳一直没人开走,走近一看才发现座位上都是血迹,于是报了警。警察终于找到了最重要的一个物证。

这辆车就是案发当天歹徒开着的那辆车,车是一个没有营运牌照的“黑的”,司机肯定遇害了,但警察怎么也找不到尸体。

那个年代还没有DNA检验技术,车上也没提取到任何指纹,看来凶手具有丰富的反侦查经验,没准是坐过牢的职业犯罪分子。

随后警察对太原以及周边的大小监狱进行了细致排查,他们查阅了所有档案,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可能作案的人,但还是查而无果。

还有一组人顺着枪的弹道痕迹寻找线索,但那个年代农村山区的制式枪支和土枪都很多,根本查不到啥有效线索。

这个案子引起的恐慌影响深远,一时间各个单位发工资的时候全都重兵守护,尽管工人们也发不下几个钱,大学老师也不过几百块,但这些钱全是保命钱,月月赶着花,一旦有月份发不下工资,一家人压根没法活。

底层的商铺通通加装了防盗门和报警系统。当夸张的留言越传越变形的时候,遥远乡村的孩子甚至以为太原街头天天枪战,如同混乱的黑手党街区,城里的月光越来越惨淡,再也照不亮农村孩子的梦想。

又过了一段时间,有个老法医在黑出租上的一个缝隙里发现了一个螺丝壳。他认为这一定是凶手洗车的时候留下的,太原这种干旱区,有水的地方本就不多,顺着这条线索排查了几个水库,终于找到了洗车的那个水库。水库人迹罕至,几个月前的车辙印居然还保留着,警察也在不远处发现了被埋的司机尸体。

案子终于有了重大突破,水库的巡逻员看清了凶手们的长相,因为来这里洗车的人极少,他那天就特别关注了一下,上海铁路公安处的画像专家张欣赶到太原,画出了凶手的素描图。

当警察把素描图贴满大街小巷的时候,有人认出了其中一张画像长得极其像某大厂保卫科的徐科长,咂舌的警察立即包围了他,一番枪战之后他被击毙在大门口。其余三个人也很快被找到了,一个自杀,两个被抓。

案子虽然破了,但留给太原的疮疤却并未消失。一个国企的保卫科长居然成了杀人越货的劫匪,其余三个全是下岗的工人。在这样的城市,发生任何事都不奇怪。

【二】

加入世贸之后,经济腾飞,煤价飞涨,太原迎来短暂的繁华,可这些繁华与平民无关。

高档海鲜酒楼人满为患,一万块一斤的雪花牛肉供不应求,楼下的停车场停满了迈巴赫与法拉利。可这些只是煤老板的盛宴。一直到现在,山西的工资水平都是全国最低的之一。

太钢巨大的烟囱依旧屹立在市区,不停吐出白色的烟雾,像一个垂死之人回光返照。兴安化工厂和江阳化工厂时不时响起一声声爆炸,提醒所有人危险近在迟尺。

到了二十一世纪,国企依然是这座城市的主流。这种经济形态塑造了太原独特的气质。由于资源高度集中在政府手里,太原的“人情味”特别浓,不管干什么都要“找人”,“搞关系”。本就工资单薄的普通人陷在各种礼俗里不能自拔。

孩子满了十三岁要办酒席,山西人称为“玩岁儿”。乔迁新居要办酒席,叫“暖屋”。领导儿子结婚,上级父母去世,大家都得包红包。哪怕是十八大之后,中央三令五申之下,给领导的红包却越包越大。这种根深蒂固的人情文化很难改变。

老国企的管理模式类似军营,军事化管理的特点就是令行禁止,所以太原人几乎是所有城市里“最听话”的人,他们习惯了服从命令,听话被视为是一个“好人。这也让太原人的个性越来越被泯灭,城市丧失了宝贵的活力。

去年,山西是全国唯一一个经济负增长的省份,太原是唯一一个经济负增长的省会城市。由此可见山西人生存有多难。

那些从桥上飘然坠落的年轻人,应该多少包含着一些控诉吧,针对伤害过他(她)的人,针对令他(她)感觉绝望的太原城。纵身一跃,在天地之间划上一个感叹号!把悲伤和痛苦留给了家人。在那沉沉暗夜里,还不知道有多少人绝望的看着星空。黄土高原的春天,似乎从未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