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读者妮妮咨询这样的一个问题:她和男友都在异地发展,她在考虑是继续发展事业,还是和父母不太满意的男友结婚?

妮妮最大的顾虑,一方面来自她的父母,妮妮的父母在一线城市有房子,父母都是有学历的知识分子,而男朋友是在县城长大,父母做小生意。

妮妮的父母认为两个人的家庭不是特别合适,害怕两家的观念不同,以后沟通起来不太顺畅。

另一方面,妮妮即将博士毕业,而男朋友则是同校研究生毕业,妮妮觉得自己的学历更高,以后工作获得的机会会更多。

但是由于妮妮读博士学位之后,接触的社交圈比较固定。没有机会接触其他男性,所以并不确定未来会不会遇到更优质的男性。

男朋友是学校里公认的帅哥之一,在学校的时候就非常受异性欢迎。

两个人恋爱的时候,妮妮能感受到男友对自己的悉心照顾,男友十分尊重妮妮的选择,情商比妮妮高,能及时向妮妮提供情绪价值,但又不会过分宠溺妮妮。

两个人恋爱的花销基本上都是男朋友在承担,男友会定时带妮妮出去旅游,节日也会准备鲜花和礼物,仪式感十足。

但妮妮总会拿男友送的礼物和自己姐妹收到的礼物做比较,她会羡慕姐妹收到的昂贵礼物以及豪华惊喜,所以妮妮会觉得以自己的条件,可以找到更优质的伴侣。

男友毕业之后,找了份稳定工作,就开始计划买房,男方家庭打算拿出百万左右的现金给男友做首付,男友计划买房之后,就一直在试探妮妮对结婚的态度。

妮妮父母看到妮妮男友既照顾妮妮,又积极落实找工作和买房子的计划 ,对男友的态度有所转变,但是对于结婚并不发表看法。

妮妮对未来十分迷茫,她不确定自己能不能遇到更好的伴侣,又有点不甘心就此委屈了自己,她看得出男友十分着急,如果自己继续拖下去,只会一拍两散。

妮妮对于婚姻的不确定,是因为她对未来并没有准确认知,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没有清晰的择偶标准,才会对未来的选择摇摆不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不强求自己的择偶上限

我们对婚姻最大的顾虑——其实是怕因为眼前的苟且而错过更优质的选择。

每个人买东西都想买最好的,挑选伴侣也想要挑一个最顶配的。

人总是难以满足的,一段刚开始认为是100分的恋情,谈着谈着就变成了80分,再谈下去就变成了60分。

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双方的认知和能力都发生了变化。

恋爱时间长了,人们往往都会不断提高自己的需求,如果对方没有达标,自己就会失望,打出的分数自然也就降低了。

实际上就算挑选到顶配的伴侣,体验感也未必好。

就好像你找一份工作,如果你刚开始提出的薪资要求是用人单位的薪资上限,必定要受到同等的要求和考验。6位数的工资有6位数的工作量,5位数的工资有5位数的工作量。

如果你的能力不能达标,公司会立马终止支付你的薪酬。

如果你选择一个中间水平薪资的工作,给自己一个适应期,哪怕你表现平平或者偶尔犯一些不伤害公司利益的错误,人事考核的时候,都会多几分包容和体谅,给你多几次机会。

年轻的时候,因为工作经验少,都会觉得高报酬的工作才配得上自己。而工作时间久了,眼界打开之后,才发现能让自己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才更适合自己。

择偶也是一样,选择一个对于自己来说条件中等的或者稍微中等偏下的伴侣,在相处过程中,对方会更迁就自己。

假如对方觉得自己找到了顶配伴侣,会对这段关系保持更高的忠诚度以及包容度。

降低一部分条件,换取自己处于更有优势的地位,对于择偶来说也是很明智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房产和现金流都不是决定幸福的必要条件

妮妮在这段关系中,除了害怕委屈自己之外,更多还是看重对方的资产条件。

妮妮父母的房子虽然在一线城市,但是以如今的房产市场来说,不论是在哪里的房产都很难保值。

妮妮觉得男朋友家的现金流比自己家的更多,如果同时在异地买房,男朋友家可调配的现金更多,更有优势。

妮妮考量的都是眼前的物质基础,而这些对于他们的婚姻来说都是变量。

就像疫情以前,在一线城市一套接近市中心的房产售价可以是900万,而今天仅仅是500万。

男朋友爸妈经商留存的现金流,因为生意的变化,好的时候利润可观,决策失误的时候,这些现金可能都要填补生意的窟窿。

如果妮妮看中的是这些可变的物质条件,一旦生活出现变故,妮妮也会对这段婚姻失望,也不知道如何应对。

妮妮对婚姻的认知不够,才导致一直选择困难。

想要婚姻过得幸福,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情感认知。

如今这个社会,房产和生意都不能看作是稳定的资产。

真正能维持两个人的关系、让两个人共同进步的,是相互扶持的决心和生存能力的提升。

在经济不好的时代,抗风险能力才是家庭稳定的先决条件,如今已经不再是一套房子可以养几代人的时代,自己有能力赚钱生活,对于小家庭来说才是最可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了解清楚自己的择偶区间

很多人遇到择偶的问题,最主要的是看不清自己的择偶区间。

不管你是什么条件,总能遇到与你匹配的异性,但是如果没有认清自己的择偶区间,每一次选择不是超出适合自己的择偶最高点,就是低于适合自己的择偶最低点。

不适配的关系,由于体验感过差,往往都会很快地结束。

择偶时不能仅仅盯住对方和自己的物质条件,因为一个人的物质条件是会变化的,当有一天自己的物质条件超过对方,那就又要重新去衡量这段关系了。

确定择偶区间需要从两方面去考量,一方面是考量双方的能力和资产,另一方面是考量双方的情感能量。

人与人经过长期的相处是会互相影响的,资产和能力是为夫妻提供物质基础,情感能量是为夫妻提供情绪价值。

爱情的本质还是资源交换,在大家资产相当的情况下,双方更多地会去衡量相处时的情感能量。

高能量的一方在这段关系中占有优势,而低能量的那一方如果不能及时跟上对方的脚步,会造成双方的认知产生偏差,两个人相处的体验感也会越来越差。

在考虑择偶之前,首先对自己有更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帮助自己认清择偶区间。

更精准地选择目标,才能更容易找到合适的伴侣。

作者 | 羽冰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金融学专业,曾从事于金融行业,后转媒体行业3年,国内外影视分析研究者,擅长从看剧中思考人生,以及从国内外女性生存现状中探索现实情感价值观,深度启发众多女性婚恋与自我提升。

本文的插画,未经授权,不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