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已经感受到今年夏季的酷热了吗?虽然现在还没有到夏至节气,但是却已经是让人酷热难耐了。特别是在北方很多地方,近期因为雨水较少,气温普遍偏高,而且都是比往年高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南方地区,可能是因为近期降雨比较多,气温是有所降低。可一旦天气转晴了,就还是热得让人直呼受不了。

谚语说“夏至三庚数头伏”,今年什么时候“入伏”呢?什么时候最热?会不会出现“超级夏天”而热到哭呢?大家可要做好准备了!

今年哪天入伏?三伏天的计算方法

关于什么时候最热,老祖宗的经验之谈就是“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而三伏指的就是三伏天,这个期间往往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因此,我们来解答第一个问题:今年哪天入伏?

按照传统的计算方法,就是“夏至三庚数头伏”,意味着从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就进入了三伏天的头伏。

这里的庚日,是干支历中的一个单位,它是每十天出现一次,因此一伏就是十天。所以,夏至节气后第三个天干的庚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像今年的夏至是在这个月的21日,而第三个庚日是7月15日,所以这天就入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一伏是十天,并且庚日也是十天一循环的,因此下一个庚日就是中伏了,是在7月25日。十天以后又是一个庚日,可是还没有立秋,所以今年的第二伏是20天,到了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就是第三伏了,即8月14日进入三伏。直到十天以后,就出伏(8月24日)了。

因此今年的三伏天就是从7月14日到8月24日,一共是40天,又是一个超长版的三伏天。

根据往年的经验,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中伏的十天(有时是二十天),是最热的。

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而今年的中伏有20天,其炎热程度也加倍了,这意味着我们将有更长时间需要面对高温的考验,所以大家要做好准备了。

关于今年的三伏天,还有两大特点。第一个是今年的伏天还未到,就已经让人们感受到了炎炎夏日的威力。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伏天期间的温度可能会更高,挑战人们的耐热极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是,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今年的降雨也可能偏多,这意味着我们将面临高温高湿的天气,如同置身于蒸笼之中,闷热难耐。

那么,今年夏天真的会热到让人哭泣吗?

关于今年夏天,在网上有一种说法,就是可能会出现“超级夏天”。所谓的超级夏天,就是说夏季特别的炎热。

其实今年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已经出现了,特别是在印度更是出现了近50℃的高温天气,并且还是持续的高温天气,不仅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甚至还发生了热死人的情况。那我国今年夏天会不会也会出现这样的“超级夏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专家们也给出了明确的答复,就是根据目前的数据来预测,今年夏季的气候情况也不太乐观。最新的数据预计今年夏天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高温日数偏多。

特别是华北、华东北部和南部、华中南部、华南、新疆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部分地区甚至可能出现极端高温。这样的预测无疑给今年的夏天增添了几分严峻的色彩。

面对如此严酷的高温天气,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在户外活动时,要尽量避免中午时分的高温时段,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锻炼。

同时,要随身携带防晒用品、清凉饮料等物品,以备不时之需。在室内时,要合理使用空调、电扇等降温设备,确保室内温度适宜。

其次,我们要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及时了解天气变化情况,以便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在高温天气下,要特别注意防范中暑、热射病等热相关疾病的发生。如果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要及时就医治疗。

总之,面对今年可能到来的高温热浪天气,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能平安、健康的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