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东易日盛欠薪、闭店、跑路等消息惊动了整个家居行业,惹得不少客户和供应商纷纷维权,一时间人心惶惶。随后,东易日盛董事长陈辉便亲自下场解释,表示只是正常的调整优化,且承诺不逃废债、不赖账。近日,东易日盛再次发布公告称,拟将出售部分资产以提升公司流动性。敢于直面资金困境的东易日盛,又会给家居行业带来哪些参考?

东易日盛的“挤兑危机”

5月中旬,陆续有东易日盛拖欠供应商货款、装修项目停工违约、多地分公司欠薪跑路等消息传出。随后,东易日盛董事长陈辉出面辟谣,称只是有计划、有节奏的战略性业务收缩安排,各地直营店跑路的消息并不属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从各地的媒体报道以及社交平台的用户反馈来看,武汉、郑州、上海、合肥、宁波、无锡、深圳等地的东易日盛分公司,都有关闭门店、拖欠货款、违约停工等情况。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深交所也向东易日盛下发关注函,要求其针对以上情况进行核查并作出说明。5月31日,东易日盛回复了深交所的关注函,其在里面提到了去年至今年的关店数量有28家,但这是调整亏损门店的策略。

另外,东易日盛也提到了当前的债务问题,表示因闭店涉及未能按原有流程履约的客户1792户,金额约1.63亿元;涉及供应商厂家716个,未支付的采购金额约8560万元。

不过,即便面对如此大的“资金压力”,东易日盛依然认为“公司不存在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且预计在三个月内不能恢复正常的情形”,接下来也会通过加强催款力度,推进融资工作,以及处置资产等方式筹措偿债资金,包括将转让账面净值为5.58亿元的土地、房产等,并承诺“不逃废债、不赖账”。

不难看出,东易日盛目前最大的难题,是手上可挪用的资金确实不多了。从其近两年的年报数据来看,营收持续下滑,亏损也在不断扩大,2022-2023年的累计亏损额接近10亿元。

持续亏损之下,公司的现金流情况必然会越来越紧张。2022-2024一季度,东易日盛的经营性现金流分别为-3.91亿、-1.11亿、-0.36亿;截至2024年3月31日,其负债率高达9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易日盛的“钱袋子”持续收缩,可以说是“内外交困”。一方面,近年地产、家居行业迎来了大幅度调整,大部分家居企业都遭遇业务收缩的压力,东易日盛也逃不过。

除了外因之外,东易日盛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失速”,也让企业在本就不容易的家装行业中“走得很难”。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东易日盛由陈辉与前妻杨劲共同创立,两者分工一直比较明确,陈辉负责技术与业务,杨劲则负责管理。

但随着二人离婚,杨劲退出了公司经营,而陈辉也开始力推数字化变革,东易日盛近几年的研发费用均高于1.5亿元,在家装行业中属于较高水平。

但数字化改革本就很难在短期内见成效,再加上近年市场环境不景气,贸然加大数字化投入反而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一边是成本增加,一边是收入骤减,这正是导致东易日盛亏损的重要原因。

不过,东易日盛从亏损到连环暴雷,不能忽视的还有背后的“骨牌效应”。据长沙东易日盛旗舰店工程部负责人的说法,长沙公司本来运转得挺好,但因为其他城市率先“爆雷”,长沙公司受到了挤兑,最终也转不动了。

家装行业“见众生,见自己”

家居新范式发现,在东易日盛陷入困境的消息传出后,业内人士包括同行装企、相关行业协会等,都在声援东易日盛,鼓励其渡过难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虽然家装行业在存量时代下迎来了更激烈的竞争,但因为家装行业的特殊性,其拥有更长、更复杂、涉及更多不同主体的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而东易日盛目前所处的困境,也可能是其他装企未来会遭遇的困境。

一直以来,家装行业均普遍采用“先款后货”的销售方式,因为家装业务有着千人千面的定制需求,“先收款再办事”也就成了常态。但这也给了部分装企“钻空子”的机会,货不对板、收款后跑路等情况也会偶尔发生。

因此,对装企而言,消费者的信任是公司发展的根本。如果这一次东易日盛能够做到“不逃债、不赖账”,相当于也为家装行业打入了一剂“强心针”,给整个泛家装链条内的企业以及消费者一个“良好示范”。

除此以外,对家装行业而言,这也是一次“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机会。从东易日盛身上,家居企业也能找到更多的生存启示。

首先,随着家装行业的竞争越发激烈,当前更有不少跨界企业开始向整装市场进军,未来家装行业的利润很有可能还会被进一步压榨。

装企们必须为自己预留一定的“容错空间”,给资金池预留足够的流动性,而不是一味加大杠杆。在家装行业进入“洗牌期”之际,装企在保规模和保利润之间,应该尽可能优先保障造血能力,才能让企业走得更安全和稳健。

其次,虽然数字化是近年家居行业的热词,但家装行业本质上还是一门高度依赖于人力的生意,因此装企在探索新发展模式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经营策略。

据艾媒咨询《2023年中国家装行业研究报告》显示,行业正逐渐从粗放式增长向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当前,装企更需要的是加强精细化运营能力、回归服务属性,才能以更专业的服务能力来满足家装用户的升级诉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区别于公装市场,家装市场一直存在着服务链条冗长、产品难以标准化、用户需求千人千面等痛点,所以在业内人士看来,家装这门生意一直不算“性感”。

家居新范式梳理发现,虽然不同类型装企的毛利率会比主材和辅材商略高一点,但在净利率方面却未必能占到优势,毕竟近年流量成本水涨船高,装企的营销成本也随之增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装企应该积极拓展市场渠道和合作伙伴关系,并与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的关系,进一步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才能通过合理的成本控制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并提高盈利能力。

家居企业共创良好营商环境

家居新范式发现,像东易日盛这样“积极自救”的企业,在今年的泛家居行业中并不算是个例。

众所周知,近年随着地产行业的调整,家居行业开始逐渐向存量市场过渡,市场增速开始放缓,企业的经营压力也逐渐增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近年家居行业中也有不少经销商跑路、企业破产等消息,但头部家居企业对此一直非常重视。

比如欧派董事长姚良松透露,正在妥善处理部分代理商“跑路”的问题,数量并不多;敏华控股则提出将对经销商返利激励近1亿元人民币,借此不断夯实经销商体系。

除了加强对经销体系的管控之外,也有许多泛家居企业如同东易日盛一样,即便面对困境也绝不低头。

近年不少装饰企业因为受房企拖累出现资金问题,但大多都不想就此“出局”,而是想方设法重整业务,比如广田集团、海大装饰等,海大装饰董事长更在朋友圈内表示希望出售股份帮公司渡过难关。

一家企业之所以遭遇经营危机,虽然一定有内在因素的影响,但往往也有时代洪流的影响,但中国企业却没有将“失败”仅仅归咎于外因,而是始终秉持中国企业“骨气”,践行当初给到消费者的承诺,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这一点也得以在中国企业身上体现出来。

当所有企业都有意识地共建一个诚信的营商环境,就会有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其中,一起参与到信用体系的建设当中,推动各行各业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当一个企业经营不善的时候,破产、跑路可能是更容易的方式,但在当前的营商环境中却未必如此,企业破产往往也会带来“诚信破产”,所以跑路虽容易,但“自由”往往更可贵。

结语

随着相关部门、企业以及消费者对于诚信的重视,大家都在追求一个更完善、更公平的竞争环境,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坚守诚信原则,即使面临困境,也能够赢得市场的信任和尊重,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对于家居行业而言,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