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人说,高考完最难过的群体,不是现在正在高考的那群人,而是高二的那群人,因为他们马上就要高三了。

而除了高二生,最难过的还有开始卷“保研夏令营”的大三生们。

对于很多把大学四年过成高中三年的学生来说,此时正是决定一年后人生出路的关键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五月下旬,各高校院系组织的大学生夏令营就开始陆续发布招募启事,新一季的本科毕业生保研大幕已经拉开。

近些年,随着高校保研比例不断增加,一些高校保研的比例能高达30%-50%。而且一旦拿到了保研资格,基本上本校是可以给托底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拿到其他学校夏令营的offer,最后还是可以读本校的研究生。

所以:保研超过考研,成为很多本科生继续深造的第一选择,疯狂度不亚于考研,也就不难理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的流程分为这四步:

首先等各个学校的公告出来,开始提交个人陈述、推荐信在内的准备材料;

如果入选了,就可以参加该学校六、七月份的夏令营;

虽然叫夏令营,但它同时是一个笔试加面试的考核,考完之后会评“优营”(优秀营员)、“备选优营”;

优营的比例大概占到30%,而拿到优营意味着你只要获得了推免资格,学校基本会录取你。备选优营是候补人选。

所以在现在高考生刚解放的时候,他们在做最后冲刺,拿出专业书目再学一遍,相当于提前考了个研,焦急等待上岸。

都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保研夏令营可谓是“最强985、211学术大牛掐尖现场”。

比如,有2700多人申请南开大学经管学院夏令营,录取人数不到2%;国内985院校夏令营录取学生中还有很多清华北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Eric学长

从2000年,北京大学率先开展保研夏令营;2017年,这一制度已经覆盖所有985高校和大部分211高校;

如今2024年,保研夏令营,似乎已经成了通往研究生之路的开卷第一站,成为学生们激烈的角力场。

1

入营前:

多手抓的“章鱼王”每天要崩溃100次

一进大一就不得不步步为营,这种感受很多学生深有共鸣。

啾啾高考失利,进入一所双非院校,从一入校开始,她就暗下决心。

大一开始,啾啾就加入了模联和创行社团,从英语小白进阶到口语流利的实力型选手,她经常为了写“立场文件”、查找企业案例而熬到深夜。

与此同时,也认真学习专业课,为了打磨好自己的学期论文,她常常一整周都泡在图书馆里查资料;为了取得好成绩,她会在考试前反复巩固知识点,考试周的啾啾都是一边吃饭一边背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啾啾三年的平均绩点4+,年年获得一等奖学金;在保研名额每专业只有一人的情况下,啾啾如愿抓住了这个机会,被推免至北京一所985高校。

也许有人会说:“至于这么辛苦吗?而且辛苦三年,把大学过成高中,真的值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现实是很残酷的,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晚苦不如早苦。

而且虽然各个高校每年都在积极地争取更多的保研资格,实力强劲的高校的保研率也是在每年稳定增加,但不可否认推免名额的发放一直是“僧多粥少”,竞争非常激烈。

而且对于学校一般的同学,不仅要“内忧”,与众多同学竞争极少的保研名额;还要面对“外患”:

很多院校对于保研同学的本科背景有较高的限制,如果想要上岸更好的学校,这些保研er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其他方面更出色,来弥补自己本科背景的不足。

对于本科背景较好的保研er来说,虽然保研率较高,但面临的竞争压力非常大,身边以保研为目标的优秀同学数不胜数:科研大拿、竞赛大佬、是绩点高手……

想要有十足的把握获取推免名额,在众多优秀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绩好不够,还要积累多个校级及校级以上的奖项,手握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同时拥有令人惊羡的实习经历以及学生工作经历。

小宏回忆自己保研那年,一边要复习专业课知识,一边要发论文,一边还要在四大实习,简直活成了章鱼哥,多手抓多手都要硬。

为了拿到夏令营入营资格,大家更是化身“海王”海投简历、天天找老师盖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小红书@一百

每看到一所院校的夏令营公告就要精心打磨一份文书,五月到六月期间,每天要填写几十张表格;然后每天一起来着急忙慌check邮箱有没有收到入营通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小红书@momo

毕竟从投资回报率来说,某种程度上说,保研是最容易实现学校层级跃升的途径。

省去了考研的辛苦备考,而且高校普遍更青睐保研。

所以,6月开营前,为了能获得这次大考的机会,他们可能比已经有准确考期的高考生还焦虑。

当年高考结束原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了,没想到被保研的压力笼罩至今。每个人都要时刻保持警惕,一步都不能踏错,因为同学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小的。

2

入营后:大开眼界,简直神仙打架

保研夏令营仿佛就是一场对卷王的提纯,网友:夏令营就是10%的大佬拿到90%的off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小红书@Lai

能够入选高校夏令营的同学实力不可小觑,不是手握多篇论文、就是有丰富的竞赛背景,高绩点只能算是个入门级条件。

6月下旬开营会和期末撞车,有同学为了参加夏令营还得申请缓考;

有学校夏令营每天都需要头脑风暴,充实的课表、连环的提问、接连的小组讨论……没点脑细胞储藏可撑不住。

肖肖成绩不算拔尖,但也有保研的希望,双非本科的他特别希望通过保研冲刺双一流高校,弥补高考失误的遗憾。

6月底,就在肖肖准备回家备战考研之时,他收到了一所211院校的7月初的入营通知。

与他同时入营的不乏顶尖985院校的学生,在听讲座与参加考核的过程中,这些学生游刃有余、从容而有定力。

夏令营一共三天,第一天参观学校,了解学科建设与培养方案;第二天,肖肖就迎来了第一次考核——围绕自己的研究兴趣进行一次即兴报告,肖肖表现不错,老师当场就给予了肯定。

第三天是最难的考核环节——老师出题,学生作答。肖肖的专业课复习还不是很全面,前一晚因为紧张没有休息好,加之自己抽签顺序靠后,以至于在教室外等待的时候,他都不自觉地在发抖,生怕被老师问到知识盲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轮到肖肖的时候,老师果然出其不意地问到了肖肖最不擅长的分支学科题目,肖肖对自己的表现不是很满意。结束后,肖肖一直在复盘,发现自己因为紧张漏掉了好多熟知的知识点,越想越懊悔。

而肖肖的状态其实是很多人的缩影,很多人都感慨参加夏令营笔试、面试时,超级紧张。有人分享有一次面试感觉考砸了,哭了很久,高考压力都没那么大过。

一张“优秀营员”证书,就像是三年努力奔跑的终点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小红书@小刺猬_

所以有同学寒假就开始为夏令营做准备了,大三下半学期更是天天泡在图书馆里,准备材料文书、修改论文、提升英语口语等,到了5、6月份疯狂发力。

3

没评上“优秀营员”

前途是不是就一片黑暗了?

有人说保研是一场豪赌,因为有一部分同学夏令营海投无果;且不说自己前期准备材料花费了多少时间,5、6月份的焦灼等待对他们来说是更大的压力承受能力考验。

保研边缘人狸狸在夏令营中表现第一,但没有拿到推免资格,在为保研过五关斩六将的过程中耗费了很多精力,而这直接影响到了她后面的考研备考……

没有获得夏令营“优秀营员”是不是相当于白去了?想想自己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顿时觉得好心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也不尽然,张张说自己在前期投递夏令营材料时一直被拒,心里特别不平衡,她当时想难道双非背景真的就差距这么大吗?

当她入营后,收获到的东西,是自己在学校卷成绩卷竞赛所学不到的。这是一次与同专业的其他高校同学思维碰撞、学术交流的机会;这是一次跳出自我认知,多方面了解自己的机会。

虽说夏令营是保研的第一战,但保研并不只有夏令营一个途径。有保研计划的同学,可以关注这个时间轴:

夏令营(一般6月开始)—预推免(一般8、9月开始)—正式推免(一般9月底)

夏令营为保研拓宽了选择,但9月份拿到保研名额后仍然可以有机会参加目标院校的预推免考试。

总之,人生不会完蛋的。

而且,一边身不由己地卷,一边需要跳出来看到:

困在单一的评价体系里,一进大一就不得不步步为营,大学上成高中,大三学成高二,在6、7月盛夏,在高考生刚解放的时候,做最后冲刺,然后呢?

不管是获得优秀营员还是落选,我们需要看到,人生不仅容错率不低,兼容性也不低。

当我们活在几场名为“主线”的任务进程里,不断地训练自己追求“高效”和“稳定”,过了这个副本又是升级装备、参与战斗,开启另一个副本:

也需要告诉自己,哪怕是普通人,也应该允许人生的兼容性,人生很广阔,我们有与时舒卷的权利。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三联生活周刊:又到保研季,“卷”在保研考公的大学生们

[2]艺术留学大拿:当保研/留学都开始“卷”奖项:有人拿红点,有人疲惫感

[3]保研派:今年保研“被裹挟”内卷越发严重?大家嘴上:“不辛苦命苦哈!”背地里比谁都“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