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杨行镇福地苑第一居民区是2007年建设的商品房小区,有1618户,常住人口3400余人。面对当前社区“三多三少”的特点——即志愿服务团队多但年轻人少、居民文化差异多但互动交流少、文体活动需求多但场地空间少,以及小区公共设施设计不合理、功能欠缺、设施老化等问题,党总支从居民的意愿和期盼入手,积极搭建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平台载体,营造“踏进海尚门,就是一家人”的社区共同体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支队伍”聚“民心”,

众人变达人,提升治理效能

针对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多但年轻人少的问题,党总支深度挖掘社区多元力量,培优增强骨干队伍,形成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做优“三门”服务暖心队,自2017年起,由两委班子和党员骨干开展“敲门送关爱、串门解民忧、守门护平安”服务,深入一线收集意见、问需解难。组建“红色联盟”聚心队,通过“党建 共建 公益”的模式,动员结对共建单位、在职报到党员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定期开展环境整治、微心愿认领、法律咨询等便民利民服务。挖掘社区达人知心队,党总支发挥达人骨干品牌效应,吸纳热心居民扩容“王妈妈”调解工作室团队、“福妈妈园丁队”“海尚集市”团队等11个特色自治队伍,组建达人工作室,形成“达人带众人、众人变达人”的和谐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个平台”增“民信”,

陌邻变睦邻,激活主体力量

“民心所向,以信促治”,针对社区居民文化差异多但互动交流少的问题,党总支通过搭建共治平台,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优化“福地缘”党群阵地,整合居民需求新建党群服务站,围绕“会服务、善孵化、强赋能,聚幸福”四大功能板块,为居民提供更精准、更优质的服务,激发“海尚一家亲”共同体文化。打造“认筹制”活力楼群,推广“认领制、认筹制”工作法,通过互学借鉴、自筹自建,搭建居民互动交流的邻文化平台,引导居民自我服务管理,形成“活力楼组-活力楼群-活力社区”的辐射效应。开启“绿丝带”共建项目,与上海链家党委携手探索“积分兑换+志愿服务”的积分制社区治理新模式,打造志愿者积分超市,通过“积分换物”方式,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为共治共享添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位一体”筑“民幸”,

遗境变生境,畅享幸福生活

针对社区文体活动需求多但场地空间少的问题,党总支建立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第三方参与、行政支持和物业托底的“五位一体”新模式,焕新社区环境,回应居民期待。凝聚需求共识,党总支通过“四百”大走访收集居民需求“公约数”,借助“建言献策”活动、议事会、居民投票等形成方案。如结合居民对楼道堆物、池塘失修等意见,因地制宜打造环保自行车、彩虹桥等景观。汇聚资源优势,积极发挥“结对共治”作用,链接区体育局、农委、三家村等共建单位资源打造健身步道、瓶子菜园2.0、种植科普角等居民人气互动点位。营造文化氛围,聚焦“一老一小”、文化展示,打造多功能紫藤长廊;聚焦再生循环,打造神农百草园;聚焦传统文化,打造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微景观科普点位;聚焦童趣启蒙,打造轮胎小花园、萌宠童话园,吸引了社区各个年龄段的居民驻足打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地苑一居党总支聚焦“让居民生活更美好”目标,推动居民走出“小家门”、融入“大家庭”,激活居民自治活力,集合共建单位、社区志愿者、达人骨干等多元力量,让居民在“家门口”乐享“健身、休闲、娱乐、文化”一站式的幸福生活。下一步,党总支将继续依托各个点位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营造出门见景、可游可驻、寓教于乐的全年龄美好社区,让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提高社区共同治理水平。

顾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