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一位叫蒲连升的医生执行了中国首例“安乐死”

殊不知,此举让他本人付出了惨痛代价。不仅被控告“谋杀”而入狱,即便最后被无罪释放,但还是丢掉了工作,甚至一度靠摆地摊卖一些廉价商品维持生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年后,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哪怕家属下跪哀求,或者给我100万现金,我也不会再这么做,真是太后悔了!

那么,当时这起案件是怎么发生的?后来蒲连升的生活又怎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指控入狱·】——»

1986年,当患者的两位女儿得知母亲是被蒲连升执行“安乐死”离世后,震惊之余更是狂怒难遏。于是,她们遂向法院控告蒲连升谋杀亲母

可令她们没想到的是,二人的弟弟和妹妹竟被牵连其中。于是,她们便想立即撤诉,但由于此案为公诉案件,不能撤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无疑给汉中市公安局和检察院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因为国内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案件,很快,就有警察将蒲连升和王明成带走了。

看守所内的生活对蒲连升来说犹如一场无尽的噩梦。作为一名医生,他的初衷本是无私无畏、悲天悯人,可现在却是舆论哗然,支持和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

支持者称蒲连升是出于善意,是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反对者则指出他违背了医德,违法是违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蒲连升被羁押的492天里,案件曲折离奇、反转纷呈。期间,汉中市法院不得不耗费大量资源去搜集证据,最终在1991年4月作出了一审判决。

蒲连升实施安乐死的动机是出于援助和减轻病人痛苦,而且家属事先也曾签署过同意书,从这个角度而言,他们二人并没有“故意杀人”,判决蒲连升和王明成无罪释放

尽管如此,这起“安乐死案”还是严重影响了蒲连升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困顿·】——»

一纸“无罪”判决书并没有洗去蒲连升在社会上遭受的质疑和污名,甚至连家人和朋友也纷纷对其敬而远之。

在汉中市传染病医院,蒲连升沦为“病人嫌弃的对象”,而医院也不敢再继续任用他,最终将其免职处分。

为了维持生计,这位“安乐死第一人”不得不在医院的附近里摆起了地摊,靠卖一些廉价商品维持温饱。一夕之间,蒲连升从闻名遐迩的医学专家变成了穷困潦倒的小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每看到曾经的同事步步高升,蒲连升都感慨万千,即便在10年后蒲连升终于恢复了职称,继续在医院任职,但他的内心创伤已难以弥补。

每当他提起那起“安乐死”案,总是满怀懊悔,唯恐再次酿成悲剧

他一度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再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哪怕家属下跪哀求,或者给我100万现金,我都坚决不会再这么做,真是太后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本案的另一位主角王明成,出狱后的生活也是一落千丈。由于被牵连入狱,他在印染厂的工作岗位不保,家中只靠微薄的生活补助维持温饱。

为了供应儿子上学,王明成不得不东奔西走,到处打短工度日。然而,过度的操劳终于让他积劳成疾,患上了胃癌。

在进行胃部切除手术后,由于家境贫寒,王明成被迫放弃后续的化疗。不久,他的病情加重,癌细胞开始在体内蔓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病痛折磨得他遍体鳞伤、痛不欲生时,他再一次向医生提出“安乐死”的请求。但医生们因为有前车之鉴,理所当然地拒绝了。

就这样,王明成在无尽的痛苦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留下了一个年轻的儿子和一屋子的债务。

殊不知,这一切都源自于他当初的一个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疾病袭来·】——»

时间回到1984年的深秋时节,一阵突如其来的疾病狠狠地击中了夏素文老人

肝硬化的病魔无情地折磨着这个曾劳作过无数年头的妇女,随之而来的还有腹水肿胀、大小便失禁等并发症的纠缠。

夏素文的儿子王明成得知母亲住院的噩耗后,急忙从西安印染厂请假并返回老家照顾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经过两年的治疗,夏素文仍未见丝毫好转,反而病况日趋严重。她常年卧床不起,瘦骨嶙峋的身躯因为腹水肿胀而呈现出离奇的“上薄下胖”的形态。

最让人揪心的是,夏素文时常会在疼痛的折磨下发出凄厉的哀嚎,甚至会拿脑袋撞击床头。止痛药早已失去了效力,纵使注射了最大剂量的麻醉剂,夏素文的痛苦仍旧无法缓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儿啊,你要是真心疼我,就让我赶快死去吧,我实在是受不了这种日日夜夜的折磨了!”每当清醒过来,夏素文都会哀求儿子王明成让她安乐离世。

作为孝子,王明成怎能轻易做下这种决定?但看着母亲痛苦万分的模样,他的心如同被生生撕裂了一般,实在是难以承受。

在经过一番艰难的思想斗争后,王明成最终鼓足勇气来到了母亲的主治医生蒲连升的办公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施注射·】——»

他双膝一软,跪在地上痛哭流涕:“蒲医生,我母亲的痛苦实在太大了,求求您让她安详的走吧!

蒲连升一时不知该说什么。作为一名医生,他明白“安乐死”在国内属于违法行为,可现实又是如此无情,夏素文每天都在承受着超乎想象的痛苦折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王明成的再三哀求下,蒲连升最终还是心软了。于是开具了一张安乐死处方,用药是100毫克的“复方冬眠灵”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蒲连升在处方单上注明“病人家属要求安乐死”,并让王明成和他的妹妹王晓琳在旁签字作证。

经过层层准备,蒲连升召来了一名实习护士,并命令她按照处方注射药剂。实习护士获知是执行安乐死后,曾一度犹豫再三,但最终还是服从了蒲连升的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6年6月29日凌晨,在实习护士手中注射针穿透皮肤的那一刻,夏素文仿佛预感到了什么,她缓缓地睁开眼睛,脸上终于没有了痛苦的神情

就这样,在儿子王明成和医护人员的注视下,沉重的呼吸声渐渐微弱,最终归于平静。当看护室的钟表指向凌晨5点时,夏素文离世

王明成扑在床前,终于释然了,他的母亲终于不必再承受那无尽的苦楚和凌辱。殊不知,这仅仅只是麻烦的开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层考虑·】——»

事实上,蒲连升案体现了安乐死这个话题的复杂性和值得深思的两面性

一方面,对于那些像夏素文老人一样,饱受肝硬化腹水等绝症折磨、生不如死的患者来说,安乐死或许是最人道的选择

它让他们能够无痛苦地离世,不再承受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煎熬。夏素文常年卧床不起,瘦骨嶙峋,每天夜里都要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她的儿子王明成也是出于对母亲的爱护和尊重,才向蒲连升哀求实施安乐死。可以说,对于一些濒临死亡、无望治愈的绝症患者,安乐死确实是给予他们最后尊严的体现。

它遵从了患者的意愿,让他们能够安详离世,不再承受病魔的折磨。从这个角度看,蒲连升当初答应王明成的请求是出于善意的,希望减轻夏素文的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安乐死无疑也存在严重的法律和伦理风险。蒲连升因此入狱492天,事业前程遭到重创,生活陷入困顿,这让我们看到了安乐死在法律层面的违法性。

更重要的是,一旦开了这个先例,很容易被不法分子钻空子而滥用,酿成更多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安乐死这个话题并非非黑即白,需要平衡利弊得失。它关乎病患的基本权益,但也关系到法治理性;它体现了人性关怀,但也有伦理道德的考量。

这就需要我们从生命价值和尊严的高度,在社会各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权衡长处和不足,最终作出明智裁决

蒲连升案虽然令人扼腕叹息,但它将这个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思考。或许正是由于这个缘故,30余年后的今天,安乐死仍是一个没有定论的命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合法与否?伦理与道德?生命确实宝贵,但当一个人承受难以忍受的折磨时,给予善终的权利无疑是一种同理心的体现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就这样被病痛夺走,以一种肉体和精神俱疲的方式离世。对于绝症患者来说,他们更希望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同情,能够拥有安乐离世的权利

相信随着时代变迁和人们观念的开放,我们终将能给出一个更加人性化的解决方案,在法治和道德的框架下,平衡这个世界上苦难与拯救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