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专家门诊经常会碰到病人问我“杨医生啊,我可不可以吸氧?”“吸氧会不会上瘾啊?”“是不是一吸上氧后就撤不掉了呀!”“我经常看到有些围棋棋手一边吸氧一边下棋,吸氧是不是会变聪明啊?……”我在日常的查房过程中也会碰到有些病人吸氧时为了感受到氧气气流,把氧流量调到最高,殊不知看似简单的吸氧,如果使用不正确也会有副作用,甚至会导致生命危险!不正确的吸氧可能会导致吸收性肺不张、氧中毒、白细胞功能下降、呼吸道分泌物干燥、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呼吸抑制等!“呀!吸个氧也有副作用,那我们是不是不要吸氧了呢?”所以今天我要来跟大家说说如何正确吸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氧气的重要性

氧气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氧气是维持人类生命的重要保障,通过肺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保证机体正常新陈代谢,维持各脏器功能正常运转。众所周知,一旦缺氧5分钟就会造成脑细胞的不可逆性死亡,离开了氧气人类无法存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特发性肺纤维化、慢性心力衰竭、贫血等均会导致缺氧,此时机体虽然可以通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心排血量等代偿性反应降低缺氧的损害,但长期慢性缺氧仍会导致肺动脉高压、心肌功能下降、心律失常、记忆力下降、嗜睡等,从而导致肺心病、心力衰竭。长期低氧还可刺激造血功能,血红蛋白代偿性增高,产生高红细胞血症,其增加携氧能力的同时,也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产生高凝状态,使得心、脑血管病发病增加。一旦患者病情加重或患者需氧量增加(如寒冷、紧张、运动等),均可进一步加重低氧带来的损伤。

二、谈谈氧疗

氧气治疗俗称氧疗,临床中常称为吸氧,是临床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普通又重要。氧疗应用于临床实践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通过提供高浓度的氧气给病人,是缓解缺氧的有效方法。特别是患有呼吸循环系统疾病的病人,通过吸氧,可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改善和纠正低氧血症,缓解缺氧的症状。吸氧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低氧血症或血氧下降引起的胸闷、心悸等不适,吸氧时间无硬性规定,以症状是否缓解为主要参考。

氧疗通常有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面罩与呼吸设备结合使用、高流量、高压氧治疗等,鼻导管吸氧在临床治疗中最常使用,可以居家使用。而面罩吸氧、面罩与呼吸设备结合使用、高流量、高压氧治疗则需要在医院内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使用,不适用于居家使用。

三、家庭氧疗

长期家庭氧疗是作为慢阻肺等疾病的一种治疗手段独立存在的,它有一定的适应证,其目的是使患者在海平面水平,静息状态下,达到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Hg 和/或使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达到90%,以维持重要器官的功能,保证周围组织的氧供。需要长期氧疗的慢性低氧血症患者每天吸氧至少需要15h,长期指患者需要数年甚至终身吸氧,大多数患者病情具有不可逆性。患者居家可以通过氧气瓶或制氧机供氧。对于成年患者,特别是慢性呼吸病患者,PaO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庭氧疗,要对氧流量进行判断,确定合适的吸氧流量,直到SaO2达到目标水平(90%)。起始流速可设定为 1 L/min,如SaO2未达标,可以每隔20 min 增加1 次,每次增加1 L/min,逐渐增加直至SaO2>90%。

家庭用的氧气源一般有 3种:压缩氧、液态氧和氧浓缩器(俗称制氧机)。压缩氧即常用的氧气瓶,价格低廉,但是长期使用需反复灌装,且搬运较麻烦,很多家属觉得氧气钢瓶存放在家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个氧气钢瓶维持时间短。如果慢阻肺的患者24小时吸氧的话,一天可能要用2个氧气瓶。家用制氧机相对使用方便,选购时应注意氧浓度、氧流量、噪声等关键参数。使用期间定期对机器进行维护。

四、氧疗该注意什么?

氧疗与其他治疗药物一样,应用不当也可产生不良反应,氧疗对大多数非低氧患者并无益处,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气还会产生氧自由基,造成细胞膜的损伤即氧中毒。因此,家庭氧疗前,应当由医生判断患者是否符合长期氧疗的指征,并通过氧流量滴定确定所需的氧流量,间隔2-3个月应对患者的疗效进行重新评估,以判断氧疗是否有效以及是否需要继续治疗。氧疗过程中要注意氧气的湿化、加温,以减轻鼻黏膜不适。鼻导管、湿化瓶要严格清洁消毒、定期更换,避免霉菌、细菌滋生,以防交叉感染和继发感染。氧气能助燃,所以氧气瓶、制氧机应放于阴凉处,并远离烟火和易燃品,吸烟患者尤其要注意防火。氧气瓶搬运时要避免倾倒撞击,防止爆炸。长期家庭氧疗时需要由医生制定明确的治疗方案,包括适宜的治疗浓度、治疗时间以及明确的氧疗目标,并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吸氧装置和供氧装置。

作者:杨炜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