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89年,20岁的我跟着村里的邻居去深圳的皮鞋厂打工。

皮鞋厂实行的是计件工资,谁做的快,谁就拿的钱多。听厂里的老人说,若是干活干得快,一个月可以拿到400块钱的工资。我心里乐开了花。

可真正做的时候,我才知道,想拿400块的工资有多难?厂里200多人,每个月也只有三四个人可以拿到400块钱,大部分人都在300左右。我们这些新来的则更是差劲,一个月能拿到200块钱,都算是速度比较快的了。

做鞋的活和农活不一样,农活有力气就可以干,但做鞋却需要手巧。在家干农活时,我可以轻松扛起100多斤的大包,可做鞋子时,我手指却是完全不听使唤。我让它往东,它偏要往西,急得我满头大汗,也无济于事。

婷婷虽然只比我早来2个月,但她的手很巧,没几天的功夫就上手了,目前做鞋的速度丝毫不低于干了2年左右的老人了。

她见我一副手忙脚乱的样子,就主动过来教我如何做鞋子。她很细心的让我放松心情,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教我如何做,可以节省时间。

她看到我的手指比较粗大,她还传授了我一些手指操,让我每天晚上下班后,多锻炼下手指的灵敏度。

每天上班前,我都会在心里默默的回忆几遍婷婷传授我的方法,晚上坚持做1个小时的手指锻炼。在做鞋的同时,我也在不断的尝试调整,去找适合我的方法。不知不觉间,我做鞋子的速度竟然提升了一个大台阶。做鞋子的第 三个月,我的工资就突破了300块。

我心里很高兴,我请婷婷去厂子附近的大排档点了几道硬菜,感谢她对我的帮助。从这天开始,我们关系就变得近了很多。偶尔还会开几句玩笑,有时,休息时,还会一起去逛街。

那个周末,婷婷突然找到我,让我跟她回一趟老家,见她父母。我很诧异,完全摸不清她是什么意思。

婷婷老家是贵州的,为了赶车,我和婷婷早上五点多就出发了。坐上大巴车,我才有机会询问婷婷:“发生了什么事?”

婷婷是家里的独生女儿,父母很操心她的婚事,在婷婷过了18岁生日后,家里就不停的给她安排相亲。可婷婷却不想那么早结婚。她向父母谎称已经有了对象。父母不信,非要她把对象带回家去看看。她就想到让我冒充她对象。

我感到很是惶恐,我刚出来才不过半年,没有经历过什么事。这种事情更是头一次遇到,我担心做不好,反倒让婷婷的父母误会。

婷婷让我不要多想,到时候听她的安排就行了。大巴车在经过10几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站了。我老家是平原,很少见到山。可贵州这边到处都是大山,我和婷婷坐上回老家的小巴车后,我更是被贵州的山给震撼到了。感觉小巴士就像是没走一样,不停的在围着山转圈圈。

刚到地方,我就冲下了小巴车,蹲在路边缓了好大一会,才压住了翻腾的胃。婷婷说,习惯了就好。我只当她是随口说的安慰我的话,心里却是想着:“以后再也不来了,实在承受不住。”

婷婷的父母很热情,还杀了头猪来款待我,婷婷的七大姑八大姨也都来到了家里,向我嘘寒问暖。婷婷的父母担心我吃不惯她们这边的饮食,还特意跑到镇上买了很多的馒头回来。

面对婷婷父母的热情,我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每天心理上都在承受着巨大的煎熬。我真的不想再欺骗他们,我不止一次地想向他们坦白,可婷婷却每次都转移话题,阻止了我。

在婷婷老家住了一周左右,婷婷就以厂里忙为借口,向她父母告别,去深圳。婷婷的父亲把我们送到大巴车上,临上车时,婷婷的父亲趁婷婷不注意,偷偷往我手里塞了个小布袋,让我到了深圳再打开。

回到出租屋后,我打开了婷婷父亲给我的小布袋,里面有两盒他们当地的特产,还有一封信。

信上说:“我们知道你不是婷婷的对象,你只是婷婷带到家里来堵我们嘴的。但,我和她母亲希望你能考虑下婷婷,我们从婷婷眼里能看出来,她对你的爱意。”

短短的几行字,我如遭雷劈,我心里久久无法平静。我不知婷婷的父母是如何发现我是假冒的?我更不知道婷婷的心里竟然是喜欢我的。

从贵州回来后,不知为何,我隐隐感觉到婷婷似乎在刻意的和我保持着距离,疏远我。我喊她以前出来吃饭,她推脱吃过了;我喊她以前出来逛街,她说很累,想在宿舍休息。

年底,我家里有事,我急冲冲的辞了职回老家,没来得及和婷婷告别。坐在回去的大巴车上,我想起了和婷婷的点点滴滴,心口竟一阵隐隐作痛。我才发现,我心里竟不知不觉的有了婷婷的影子,我也喜欢她。

可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有可能一辈子再也见不到。看着大巴车窗外,不停倒退的树木,我的内心也在不停的回忆过去,想起我刚进鞋厂时,婷婷教我做鞋时的情景,想起……

直到坐在我旁边的大哥递纸巾给我,我才发现,不知不觉间,我竟已泪眼婆娑。我赶紧收敛情绪,向大哥报以感谢的微笑。大巴车窗户的玻璃上折射出我微笑的样子,竟然比哭还难看。

谁让我后知后觉呢?谁让我不懂得珍惜眼前人呢?”我能做的也就是在心里自嘲,让自己的心得到一丝的慰籍了。

再次去深圳,是1993年,那年我24岁。四年的时间,深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工资提升了不少,就连工厂食堂里的伙食都好了不少。

1989年,初到深圳时,去厂里上班,还要找人介绍,而1993年,四年后的今天,深圳大街小巷都是招人进厂打工的摊位,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